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白藜芦醇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藜芦醇属于一种酚类植物抗毒素,是天然的抗氧化物和自由基廓清剂.近期研究发现,白藜芦醇除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的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应激、抗炎性反应、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分泌等有关.白藜芦醇的上述作用可能与其激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有关,也可能还有其他非SIRT1依赖机制.因此,对白藜芦醇改善糖尿病作用的深入研究可能为研究新型降糖药物开辟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2.
杨菊红 《重庆医学》2007,36(6):570-571
随着微创理念在妇产科手术领域的深入影响,阴式子宫全切术(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TVH)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本科107例阴式子宫全切术,旨在探讨TVH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白发性2型糖尿病(T2DM)OLETF大鼠腹主动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SIRT1)的表达,以及二甲双胍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SIRT1在T2DM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自发性T2DMOLETF大鼠17只,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以二甲双胍灌胃治疗12周。以同种系非糖尿病LETO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腹主动脉SIRT1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腹主动脉SIRTI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SIRT1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动脉中SIRT1的表达降低可能存T2DM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二甲双胍可能通过升高SIRT1mRNA的表达具有保护糖尿病大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G)对D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09年9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住院的T2DM患者2321例,根据有无DR分为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组(T2DM,n=1276)和DR组(n=1045),检测各组临床特征和生化指标。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于2009年选取386例T2DM患者,根据基线尿β2-MG的中位数水平分为低尿β2-MG组202例和高尿β2-MG组184例。随访3~6年,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DR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生存分析研究尿β2-MG与DR的相关性。结果 (1)在横向性研究中,年龄、HbA_1c和尿β2-MG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0、1.900、2.846,P0.05)。(2)另选取386例患者进行的前瞻性随访研究显示,年龄、吸烟史、SBP、BUN、FIns、HbA_1c、尿β2-MG、24h尿微量白蛋白(UMalb)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尿β2-MG(RR5.501,95%CI5.28,6.88,P=0.017)、24 hUMalb(RR1.046,95%CI1.017,2.046,P=0.026)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尿β2-MG组DR进展快于低尿β2-MG组(P0.05)。结论尿β2-MG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筛查对发现DR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管功能,分析肾小管损伤标记物与亚临床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2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UMA)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对照组(NC组,正常白蛋白尿及正常滤过率,n=100)、亚临床DN组(SDN组,正常白蛋白尿高滤过率,n =87)和早期DN组(EDN组,微量白蛋白尿,n=111).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24 h UMA、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β2-微球蛋白(β2-MG),生化法测定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半乳糖苷酶(GAL),分析各组肾小管损伤标记物及其与亚临床DN的关系.结果 与NC组相比,SDN组NAG较高(x2=9.032,P<O.01),而与ED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DN组RBP水平明显高于NC组及SDN组(x2=56.341,31.955,P均<0.01);NC组、SDN组、EDN组GAL、β2-MG水平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C组相比,SDN组及EDN组近端肾小管功能异常率较高(分别为59%,82%,78.2%,x2=42.658,P<0.01).SDN组肾小管损伤标记物中一项或两项异常者的比例高于NC组及EDN组.肾小管损伤标记物中两项异常者有发生亚临床DN的风险[优势比(OR)=2.9,P=0.005],但经校正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7,P>0.05).结论 肾小管损伤可能对早期肾功能减退的判断较肾小球损伤更重要,尿白蛋白正常但GFR升高的亚临床DN患者肾小管损伤标记物的水平升高及种类增多.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脑病变患者的l临床资料,对其进行MSCTA检查,将获得原始数据图像传送到工作站上行容积重建(VR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后处理重建,分析其病变情况。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率。结果:MSCTA能够较清楚的显示颅内血管情况,动脉狭窄有22例,动静脉畸形18例,动脉瘤12例,无异常8例。MSCTA诊断结果与DSA一致。结论:MSCTA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准确性较高,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7.
我们收集整理20年肺恶性肿瘤病理诊断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肺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的发病现状、总体趋势及发病特点。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分析无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140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采用基于方向跟踪和像素卷积描述的黄斑血管分割法自动计数患者黄斑区的血管密度。根据眼底血管密度中位数分为低血管密度组和高血管密度组,比较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另外入选了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同时在140例患者中选择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血压等指标均匹配的40例作为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黄斑区血管密度水平。结果 低血管密度组患者的年龄为(58.47±10.39)岁,收缩压为(135.23±12.67)mmHg(1 kPa=7.5 mmHg),均较高血管密度组[(50.86±13.86)岁、(129.73±10.41)mmHg]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低血管密度组患者的体质量为(74.00±11.05)kg,红细胞计数为(4.48±0.49)×1012个·L-1,红细胞压积为40.12%±4.24%,血红蛋白含量为(135.31±16.34) g·L-1,均较高血管密度组[(78.48±15.16)kg、(4.66±0.49)×1012个·L-1、42.10%±4.00%、(142.71±15.59)g·L-1]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和红细胞计数是黄斑区血管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与血管密度均呈负相关(r=-0.077、-4.062,均为P<0.05)。与糖尿病组(0.075 54±0.020 00)相比,健康对照组眼底血管密度(0.100 49±0.030 00)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可以自动快速识别黄斑区微循环障碍的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与收缩压及红细胞计数有关。改善高血压及缺氧导致的红细胞计数减少可能有利于改善黄斑区血管密度,从而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09.
血常规结果在常见传染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常规结果对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等4种传染病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00年5月~2004年5月期间血常规资料;伤寒患者58例、HFRS患者47例、疟疾患者23例、IM患儿54例、呼吸道感染患者38例.对血常规结果进行分析.收集健康成人及儿童静脉血共70份进行血常规检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伤寒患者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嗜酸性粒细胞(EOS)消失;HFRS患者血常规显示血小板计数<100×109/L,多数病例白细胞分类可见异型淋巴细胞(简称异淋),但是异淋比例多在15%以下;疟疾患者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轻度减低,血小板计数<100×109/L,多数病例血涂片可直接找到疟原虫;IM患儿血常规显示淋巴细胞比值升高,异淋易见,多数病例异淋比例>10%.结论血常规检查结果可以作为伤寒等4种传染病的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0.
输液过程中生化检验采血时间与部位的选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输液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特别在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0%葡萄糖和生理盐水是最常用的药物及药物载体。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常需要及时观察病人的生化指标来了解病情、判断疗效、确定治疗方案和措施,但是,部分医务人员在输液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