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73篇 |
免费 | 752篇 |
国内免费 | 47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0篇 |
儿科学 | 83篇 |
妇产科学 | 46篇 |
基础医学 | 644篇 |
口腔科学 | 337篇 |
临床医学 | 1731篇 |
内科学 | 842篇 |
皮肤病学 | 76篇 |
神经病学 | 349篇 |
特种医学 | 46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743篇 |
综合类 | 3225篇 |
预防医学 | 1513篇 |
眼科学 | 116篇 |
药学 | 1277篇 |
33篇 | |
中国医学 | 1371篇 |
肿瘤学 | 2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7篇 |
2023年 | 416篇 |
2022年 | 470篇 |
2021年 | 541篇 |
2020年 | 371篇 |
2019年 | 409篇 |
2018年 | 395篇 |
2017年 | 240篇 |
2016年 | 298篇 |
2015年 | 269篇 |
2014年 | 786篇 |
2013年 | 589篇 |
2012年 | 692篇 |
2011年 | 710篇 |
2010年 | 677篇 |
2009年 | 642篇 |
2008年 | 657篇 |
2007年 | 639篇 |
2006年 | 559篇 |
2005年 | 575篇 |
2004年 | 500篇 |
2003年 | 403篇 |
2002年 | 371篇 |
2001年 | 340篇 |
2000年 | 303篇 |
1999年 | 283篇 |
1998年 | 193篇 |
1997年 | 156篇 |
1996年 | 152篇 |
1995年 | 104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7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闫莎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18):5-8+15
目的:探究伏立康唑不同给药方式对肺结核(TB)并发肺曲霉菌病(PA)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26例TB并发PA患者,采用随机法进行分组。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常规组于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伏立康唑口服治疗,研究组于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伏立康唑序贯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G(Ig G)]、肺功能[肺动态顺应性(Cdyn)、响应频率(Fres)、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I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06%)高于常规组(76.19%)(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8、CRP、ESR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g A、Ig M、Ig G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yn高于常规组,Fres、RAW、PIP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脑出血致偏瘫患者健侧、患侧输注20%甘露醇致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因素分析。方法选择120例脑出血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遵医嘱给予常温下20%甘露醇每8小时1次脱水治疗。观察组采用瘫痪肢体行20%甘露醇快速滴注,对照组采用健康肢体进行甘露醇快速滴注,时间40分钟。比较两组输液5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3.3%,χ2=4.9,P<0.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出血致偏瘫患者,患肢给予甘露醇静滴较健肢更易发生血管损伤,导致静脉炎,从而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测定股方肌间隙(QFS)、股骨偏心距(FO)、股骨颈干角(CCD)值与股骨头坏死患者ARCO分期的关系及对股骨头坏死塌陷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单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MRI扫描检查,评估QFS、FO、CCD值;利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QFS、FO、CCD值与ARCO分期的关系,以患者是否出现股骨头坏死塌陷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QFS、FO、CCD值对股骨头坏死塌陷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QFS、F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CD明显高于对照组,随ARCO分期升高,QFS、FO明显降低,CCD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坏死塌陷组患者QFS、FO水平均明显低于股骨头坏死未塌陷组,CCD水平明显高于股骨头坏死未塌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患者QFS、FO与ARCO分期均呈明显正相关,CCD与ARCO分期呈明显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FS、FO、C...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短时间内二次静脉团注碘对比剂(ICM)对机体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设置CT增强检查后血生化常规检查的合理采血时间及结果分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招募健康志愿者30名,男女各15名,平均年龄(53.03±6.58)岁。选择Iopromide 370,在短时间内接受2个部位序贯检查,根据志愿者体重和检查部位确定ICM注射剂量和速率。分别采集注射ICM前,注射后1、3 h 90份血液样本,监测指标包括肝功能[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等]、肾功能[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等]和电解质[钠离子(Na+)、钾离子(K+)、钙离子(Ca2+)、氯离子(Cl-)]。比较志愿者ICM注射前,注射后1、3 h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注射ICM前比较,注射ICM后1、3 h ALT、Ca2+均明显升高,尿素氮、Na+、Cl-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 相似文献
85.
86.
前庭性偏头痛(VM)的临床症状复杂,常规检查无特异性,诊断困难。近年来影像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静息态脑功能成像、DTI和波谱成像等为VM的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有益视角,且上述功能成像还可进行无创的神经网络结构、基因-代谢组学研究,进而从多维度推动VM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医对VM的宏观辨证有独特的优势,VM的中医证型分布和病机特点与现代医学对VM的机制假说存在交叉重叠,融合中西医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可促进VM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87.
<正>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 G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家族性发病多见,少数为散发性,患病率大约为1/40 000~50 000[1]。临床上以低钾代谢性碱中毒、低镁血症、低尿钙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例Gitelman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并通过该家系SLC12A3基因分析探讨其基因变异类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行为干预对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11月份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发现的50名轻中度SUI患者,患者年龄32~56岁,进行1 h尿垫试验和盆底肌锻炼自我效能量表(BPMSES)测试,依据BPMSES得分按高低顺序用1~50数字排序,按奇偶数分成两组,排序号奇数者为对照组,偶数者为观察组,每组各25名患者。两组患者在1 h漏尿量及BPMSES得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患者实施TTM的行为干预模式,采用Kegel运动进行盆底肌训练(PFMT);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宣教模式,告知患者PFMT方法。对比TTM的行为干预是否更具优势。结果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主观疗效评定、1 h尿垫试验、BPMSES得分均有改善,主观评定有效率分别为68%和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分别为(3.3±0.8)g和(2.2±1.1)g,BPMSES得分分别为(53.1±7.5)分和(68.9±7.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TTM的行为干预可以提高行为有效性,可改善女性轻中度SUI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89.
心律失常是心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中医学对本症的认识主要体现在脉象上。虽不如心电图那样细致深入,但也能诊断出常见而且重要的心律失常,简便易行,很有实用价值,辨证施治确实可以提高疗效。1常见的心律失常脉象健康的人脉象称谓“平脉”,脉动数均匀和缓有力,一息四至约60~80次/分。心律失常的脉象以节律的快慢、强弱、不匀齐为主要变化。1.1迟脉:一息三至。是阳虚阴盛,动力不足使然。严重时可损脉、散脉、夺精脉等,是精气衰竭、危重病例。心电图多示窦缓、窦停搏、结区心律、室性自搏心律等。1.2数脉:一息六至。是阳盛阴虚,邪热鼓动,脉行迅… 相似文献
90.
2005年6月~2007年4月,我们对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42例的MRI表现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2例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9个月~14岁,平均6.5岁。其中有明确早产史18例,难产史5例,明确孕期感染史3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肢痉挛性瘫痪、智力发育迟缓、视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