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李玉琴  雷蕾  杨立川 《西部医学》2009,21(3):520-520
病例1 男,34岁,因皮疹11年,血肌酐升高4年入院。入院查体:BP143/103mmHg(1mmHg=0.133kPa),发际、躯干及四肢见片状红色斑丘疹,上有鳞屑及抓痕,心肺腹未见阳性体征,双下肢无水肿。尿常规:BLD(5+)、PRO(4+)、RBC8/HP,血ALB27.0g/L。入院诊断:银屑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入院后肾脏活检:6个肾小球中3~4个肾小球球性硬化,2个肾小球肾小囊壁纤维化增厚伴纤维性新月体形成。  相似文献   
12.
IgA肾病(IgAN)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近期发现IgA1分子糖基化异常可能是其关键发病机制。IgAN患者外周血B细胞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β1,3GT)活性较健康人显著下降。β1,3GT具有特殊的蛋白伴侣Cosmc(核心Ⅰβ3-半乳糖基转移酶特异性分子伴侣)。本研究观察IgAN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核心β1,3GT基因C1GALT1和Cosmc表达水平,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方法观察了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51例透析中尿毒辣症性贫血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显示,经r-HuEPO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P〈0.001),全血粘度增高(P〈0.05),但血浆粘度和血小板粘率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近期血压升高亦不明显,表明r-HuEPO治疗尿毒症性贫血近期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治思路。方法 选取我院肾内科2016年3月收治的1例经肌活检证实为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的女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积极控制其肾病综合征,并对其住院诊治过程及门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肌病迅速得到缓解。随访22个月,肾病在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半年,小剂量激素维持半年后得到临床缓解,停药后肾病稳定,随访期间肌病未再复发。结论 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为免疫介导的肌病,骨骼肌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手段,该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良好。但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可能引起免疫紊乱的共病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缺血性急性肾衰竭模型,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对照组(n=16),IARF组32只夹闭双肾动脉45min建立IARF模型(n=32),其中随机分16只为IGF-I组;每日皮下注射rhIGF-I一次(250ng.kg^-1)。观察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h尿蛋白,06342-MG,血、尿IGF-I,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6-keto-PGF1α)水平及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缺血后IARF组Ccr显著下降,24h,尿蛋白,β2-MG下降,血、尿TXB2及肾重/体重增高,6-Keto-PGF1及尿IGF-1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IGF-I组Ccr升高,且较快恢复到对照水平,24h尿蛋白,β2-MG及血、尿TXB2下降,6-keto-PGF1及尿IGF-I水平增高;肾组织学观察肾小管损伤程度减轻,肾小管上皮再生恢复快。结论:IGF-I能改善IARF肾功能,减轻肾小管损伤程度促进肾小管上皮再生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尿毒症及透析后血浆内皮素 (ET)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4 5例不同阶段尿毒症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并对各组间及伴或不伴高血压比较。结果 :尿毒症患者血浆ET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 ,与对照组 (38 4± 7 3)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透析后 3月时血ET水平 (74 3± 5 8)高于 1月及 6月组 ,透后 1、 6月与尿毒症非透析组比较亦有差异 (P <0 0 5 )。对伴或不伴高血压尿毒症血浆ET进行比较 ,尿毒症伴有高血压时ET明显升高 (6 7 4± 12 6 ) ,而不伴高血压组为 4 9 2± 8 4 ,两组比较P <0 0 1。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ET升高与尿毒症伴高血压和透析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 ,阻断ET作用或降低ET水平可能对尿毒症及透析相关高血压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肾脏病学的发展,肾穿刺活检已成为明确肾脏病理、正确诊断治疗、评价预后最重要的手段.经皮肾穿刺是目前临床上被广泛认可的肾活检方法,但因其具有创伤性和可能并发大出血等危险而阻碍了这一技术的普遍开展.怎样能精确定位以保证穿刺的肾组织中肾小球数目多,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已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通过对180例具肾活检指征的肾病患者,B超引导下采用不同的肾穿刺方法,以探讨其与肾活检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作者测定了41例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的肾脏疾病患者(男22,女19)血清PRL水平,同时测定了男性患者的FSH,LH、T水平,并与20例同龄男性正常人PRL、LH、FSH、T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肾脏疾病患者PRL水平升高,其中尿毒症期患者PRL升高显著。男性尿毒症患者除PRL水平明显升高外,LH也有升高,T水平则明显降低,且与肾功能损害程度有关。PRL水平与T水平呈负相关。5例男性尿毒症患者CAPD后未发现PRL、LH、FSH、T水平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Lyme 病最早于1975年为人们所认识。病因是一种由蜱传播的螺旋体,于夏季发病。初为特征性皮损,慢性游走性红斑(ECM),并伴有疲乏不适、发热、头痛、颈强直、肌痛、关节痛(第Ⅰ期);几周  相似文献   
20.
先证者 ( 1 9) 女 ,4 9岁。因腰痛、血尿伴乏力半年余就诊。半年前 ,患者感腰痛 ,呈腰肋部胀痛 ,尿呈洗肉水样 ,有时呈鲜红色 ,常感尿频。当地医院诊断为“尿路感染”,经抗菌素治疗 ,血尿减轻 ,但腰部症状持续存在 ,并感腹胀、乏力、面色差 ,曾诊断为腰肌劳损等 ,经中、西医治疗效果差。后来我院门诊 B超诊断为“多囊肾、多囊肝”,入院治疗。查体 :血压 2 2 / 2 3k Pa(1k Pa=0 .75 mm Hg) ,慢性病容 ,中度贫血貌。心界向左下扩大 ,双肺未见异常 ,腹膨隆 ,肝、脾未扪及 ,左、右中上腹各扪及一包块。腹水阴性 ,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 :Hb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