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57篇
  1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72.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及升高脑内多巴胺含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正严重威胁着我国老年人群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现代医学至今尚未攻克;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因具有整体调节、协同作用及毒副作用小而备受关注。帕金森病发病机理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显著缺失而导致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含量下降为主要特征,因此笔者查阅了近10多年的国内外文献,主要对治疗帕金森病中药及其复方在升高脑内多巴胺含量方面的实验研究进行全面的概述和探讨,为治疗帕金森病和进一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3.
我国存在输入性病例,总体疫情为低流行状态,但有从境外向境内传播的风险.为了解北京地区入境外籍人员艾滋病感染情况,为开展北京地区入境外籍人员艾滋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2000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对法定体检的入境外籍人员HI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不同药用部位水煎液HPLC指纹图谱,并分析其化学成分。方法全当归、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水煎液的分析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体积流量1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采用HPLC-MS联用技术分析其所含化学成分。结果以阿魏酸为参比峰,标定了24个特征峰,聚类分析表明全归和归身聚为一类,归头和归尾为一类。定性鉴定出8种化学成分,分别为色氨酸、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丁基苯酞、E-藁本内酯、Z-藁本内酯。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当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5.
离子辐射选育当归新品种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硕  李成义  李敏  杨秀娟  冯新昌 《中草药》2018,49(11):2662-2670
目的对离子辐射选育当归新品种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Pb、Cd、Cu含量;测汞仪测定Hg含量;原子荧光法测定As含量。以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为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法,结合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对样品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辐射选育当归新品种岷归3号、岷归4号药材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和有害元素含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规定。灰色关联度法对样品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表明,岷归3号、岷归4号整体安全性优于其他样品。当归不同部位对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富集程度不同,归头对重金属Pb、Cd、Cu的富集程度较高,归尾对重金属As、Hg的富集程度较高,归身对重金属的富集程度相对较低。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未测得ig给药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而小鼠对其最大耐受量为120 g/kg,相当于临床成人(60 kg)最大用量的480倍。结论当归辐射选育品种药材无明显毒性,临床常用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6.
代谢组学是一门通过研究生物体代谢网络和整体内在代谢变化的组学,以此阐释药物作用机理及疾病发病机制,与中医学整体观有一定相似性。代谢组学技术有利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本文阐述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其近年来在中医证候、中药质量及成分、中药复方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探讨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77.
髁突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很多,组织工程技术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目标是髁突的再生修复。现就目前组织工程修复髁突软骨-骨复合体缺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药对秦艽-威灵仙、秦艽-桑寄生、秦艽-防己配伍前后特征性成分变化的规律。建立HPLC测定方法。方法:Agilent A3000250×046 Pur Fuit 5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04%H_3PO_4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5 min,5%~15%B;15~25 min,15%~25%B;25~35 min,25%~35%B;35~40 min,35%~70%B;40~55 min,70%~95%B),流速0.8 m L·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25℃。结果:药对秦艽-威灵仙中分离出16个特征峰(w1~w16),秦艽-桑寄生中分离出18个特征峰(s1~s18),秦艽-防己中分离出21个特征峰(f1~f21),其中峰号w1,w3,w4,w5,w6,w7,w8,w10,w11,w13,w16,s3,s4,s5,s7,s9,s10,s11,s12,s13,s14,f1,f4,f6,f8,f12,f14,f15,f16,f21峰面积升高,w2,w9,s1,s2,s6,s8,f2,f3,f5,f10,f11,f13,f17,f19峰面积降低,w14,w15,s16,s17,s18,f9,f20峰面积不变,其中w8,s7,f9为獐芽菜苦苷,w10,s8,f11为龙胆苦苷,s13,f16,f17分别为槲皮苷、防己诺林碱、粉防己碱。w12,s15,f7,f18为药对中新产生的成分。结论:秦艽配伍用药后所含的特征性成分含量发生了变化且有新成分的生成,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分析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前后特征性成分变化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对砂糖橘果皮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和鉴定。方法:采用Aglient Zorbax Extend C_(18)色谱柱(4.6 mm×50 mm,1.8μm),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流速0.6 m L·min~(-1),柱温35℃,进样体积0.5μL。飞行时间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质量扫描范围设置为m/z 100~1 000,运行时间24 min,使用质谱分析软件Peak view中的目标化合物筛查法,结合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鉴定和推测成分。结果:在所设定的LC-MS条件下,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的质谱数据对砂糖橘果皮的甲醇提取液分析,共分离鉴定了31个成分,包括5个黄酮碳苷,6个黄酮氧苷,17个多甲氧基黄酮,1个生物碱和2个多酚类化合物。结论:研究中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准确,为快速鉴定分析化学成分提供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并比较全面地阐明了砂糖橘果皮化学组成,这为砂糖橘果皮成为供开发利用的柑橘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黄芩水煎液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发热模型大鼠的解热作用及机制。方法:将筛选合格的80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及河北承德、陇西、渭源产黄芩的高、低剂量组。黄芩水煎液灌胃给药2天后,LPS腹腔注射诱导大鼠发热模型,再灌胃给药1天。检测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的升温值及血清中IL-1β、PGE2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升温值、IL-1β、PGE2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给药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的升温值及IL-1β、PGE2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同一产地黄芩高剂量组大鼠在2、3、4小时的升温值及血清中IL-1β、PGE2含量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不同产地高剂量组间比较,在3、4小时时河北承德组大鼠升温值显著低于陇西、渭源组,河北、渭源组IL-1β含量显著低于陇西组,河北、陇西组PGE2含量显著低于渭源组(P0.05)。结论:不同产地黄芩水煎液均有显著的解热作用,河北承德黄芩水煎液的解热效果优于甘肃陇西、渭源黄芩,高剂量组解热效果优于低剂量组;抑制IL-1β、PGE2的释放可能是黄芩发挥解热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