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102.
微波致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2450MHz微波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细胞,按微波强度分3组进行微波辐射1h、测温,观察细胞形态,测细胞存活率,测定细胞内SOD、GSH-Px酶活性及MDA含量,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凋亡。结果 辐射后SOD及GSH-Px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增高,个别细胞凋亡,上述改变随着微波强度而增加,结论 250MHz微波可引导视网膜神经脂质过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损伤程度随微波辐  相似文献   
103.
急性心肌梗死 (AMI)引起的 QT离散度 (QTd)变化备受人们关注 [1 ]。但 AMI后 QTd在病程中的变化特点尚不明确 ,本文作者测定 AMI不同时段的 QTd,旨在探讨 AMI患者 QTd动态变化与临床病情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发病 72 h内入院的 AMI患者 5 8(男 42 ,女16 )例。年龄 5 8± 9(47~ 72 )岁 ,其中前间壁心梗 8例 ,广泛前壁心梗 2 6例 ,下壁心梗 2 2例 ,前壁加后下壁加右室心梗 2例。有 45例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 (L OWN 级以上 ) ;并发心衰者 35例 (killp 级 2 1例 , 级 12例 , 级 2例 ) ,3例患者因严重心衰而死亡。…  相似文献   
104.
微波致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及牛磺酸的防护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牛磺酸 (Taurine,Tau)对微波致人色素上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设立对照组、微波辐照组 (10 m W· cm- 2 ,2 0 m W· cm- 2 ,30 m W· cm- 2 ,辐照时间为 1h)及 Tau防护组 (加入不同浓度 Tau:5 mmol· L- 1 ,10 mm ol· L- 1 ,2 0mmol· L- 1选择 30 m W/ cm2微波辐照 ) ,共 7组细胞 ,每组为5个平行样品 ,测定每组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 ,丙二醛 (MDA)的含量 .结果 微波损伤组 SOD的活性下降 ,MDA的含量增加 ;与辐照组比 ,加入 Tau后细胞内 MDA含量减少 ,SOD活性增高 ,且与 Tau浓度相关 .结论  Tau可以减轻微波造成的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5.
微波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及锌的防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微波致体外培养的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及锌的生物防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微波按强度分为3组(10mW.cm^-2,20mW.cm^-2,30mW.cm^-2)辐照1h。30mW.cm^-2为防护组,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锌。辐照后电镜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微波辐照后,10mW.cm^-2组呆见细胞结构改变,以可逆性损伤为主。2mW.cm^-2组织胞大部分表现为早期凋亡。30mW.cm^-2组细胞可见到凋亡细胞和为性的细胞。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随着波流剂量的增加,细胞周期中G1期细胞明显增加,S期和G2期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在20mW.cm^-2组和30mW.cm^-2组均出现了“亚G1峰”。防护组随着锌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的数量有下降的趋势,但细胞周期的分布仍未发生改变。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微波可引起体外培养的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凋亡,一定浓度的锌具有抗细胞凋亡的作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其抑制细胞凋亡与其浓度有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06.
笔者自1985年到1986年应用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囊腔内注射治疗霰粒肿,简单易行,效果良好。应用此法治疗110例,除1例合并感染,全部治愈。此法多适用于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方法:患眼常规消毒,用地卡因做表面麻醉,将地塞米松注射液和庆大霉素注射液各0.3ml,注入霰粒肿的囊腔内,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了解婴幼儿哺乳及乳类以外食物添加情况。方法选取2004年3月-2008年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收治的主诉有喂养困难或睡眠不实、哭闹、排便紊乱等症状与喂养相关的婴幼儿为调查对象,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婴幼儿喂养建议及美国儿科学会儿科护理教材作为喂养适宜的判定标准,采用医生与家长一对一访谈及统一调查问卷形式,详细询问家长就诊时哺乳和乳类以外食物添加情况。结果基本符合婴幼儿适宜推荐哺乳次数者仅占10.9%(97/886);多于推荐次数占82.6%(732/886),有6.4%(57/886)哺乳少于推荐次数。〈4月龄、4~6月龄和〉6月龄超过适宜推荐次数分别占各自月龄组的40.4%(19/47)、53.0%(87/164)、92.7%(626/675),随月龄增加超过适宜推荐频次者增多(Х2=104.137,P〈O.001)。〉4月龄婴幼儿有夜间哺乳行为者达86.5%(726/839),其中2次者占39.9%(355/839),〉3次者占25.6%(214/839),夜间哺乳频次并没有随月龄增加而减少(Х2=28.869,P=O.017)。在〈4月龄婴儿中,有12.8%(6/47)已经开始添加乳类以外食物;4-,6月龄时添加者占67.7%(111/164);但6-9月龄、9~12月龄、12-36月龄尚未添加者分别占43.6%(144/330)、17.4%(32/184)、11.2%(18/161)。结论喂养问题婴幼儿哺乳频次和夜间哺乳偏多,乳类以外食物添加出现偏晚与偏早现象。  相似文献   
108.
以赭石中镁、钙、铁为指标,用化学测定法对不同炮制法炮制的赭石的煎出液中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认为,赭石以煅醋淬3次,其煎液中总成分测定含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选择和设计室内空气综合质量评价模式。方法:利用几何模式、Nemerow模式、姚志麒模式、公共场所卫生质量指数评价模式和“修改模式”对3份调查资料进行P值计算、排序、分辨效能比较和发生分辨失效的原因分析。结果:“修改模式”计算出的P值比其他模式具有更好的分辨效能和警示作用,尤其是平均分指数(Iav)和最大分指数(1max)分别相同而分指数超标率不同的两资料,或分指数超标率相同而最大分指数(Imax)超标倍数不同的两资料,“修改模式”都能有很好的分辨效能。特别是仅有1项分指数大于1,其他分指数接近零的资料,也能保证P值大于1,具有警示作用。结论:“修改模式”P值计算结果分辨效能好,排序合理,符合客观实际,具有警示作用,是室内空气质量卫生综合评价的比较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0.
次声对大鼠大脑皮层超微结构和单胺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暴露于8Hz130dB(A)次声不同时间大鼠大脑皮层超微结构和单胺氧化酶(MAO)活力的变化。方法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次声作用1、2、3、4周组。每日暴露2h。取大脑皮层用戊二醛和锇酸固定,透射电镜下观察脑的超微结构的变化和MAO活力改变。结果次声作用后脑损伤以变性改变为主,可见于细胞内外的各种结构。暴露早期随暴露时间延长损伤逐渐加重,暴露后期损伤有一定恢复。MAO活力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有增高趋势(29.15±3.53)~(38.50±6.36)IU/gPro,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次声可非特异性地损伤脑的超微结构;在相同的频率和声压级水平下,次声的损伤作用与次声的暴露时间并非呈线性关系。脑组织对次声的损伤有一定的适应性。MAO活力的增高可促进次声对脑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