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浅淡影响小儿浅静脉套管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浅静脉套管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从而使套管针留置较长时间,更好发挥套管针的作用。方法对我科多年来应用套管针的工作实践经验进行回顾性的总结研究。结果小儿与家长的合作、防止静脉炎的发生、穿刺部位的选择、固定方法、封管技术等方面均影响套管针留置时间。结论争取小儿及家长的合作,防止静脉炎的发生,首选两侧颞浅静脉穿刺,提高固定方法和封管技术即可延长套管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气雾剂在小儿包皮扩张分粘连术中的镇痛作用.方法 对210例在外科门诊治疗室作包皮扩张分粘连术的患儿采用利多卡因气雾进行表面麻醉,按不同年龄将患儿以0~3、4~7、>7岁分为3组;按用药后1、4、10、15、20 min分为5组;按施行手术的方式分单纯包茎包皮口扩张组(A组)、单纯包皮粘连分粘连(包皮口不紧)组(B组)和同时施行包皮口扩张加包皮粘连分离组(C组),观察利多卡因气雾剂在包皮分离扩张术中的镇痛作用.结果 利多卡因气雾剂在包皮扩张分粘连术中镇痛作用明显,不同年龄组表面麻醉剂镇痛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喷利多卡因气雾剂后1、20 min镇痛效果不明显;喷利多卡因气雾剂后4、10、15 min镇痛效果明显,此3个时间段镇痛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喷利多卡因气雾剂后镇痛效果明显,镇痛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喷利多卡因气雾剂后有镇痛作用,但镇痛作用比A、B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气雾剂用于包皮扩张、包皮粘连分离术的患儿,镇痛作用明显,喷利多卡因气雾剂后4、10、15 min镇痛效果好;不同年龄组利多卡因气雾剂镇痛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利多卡因气雾剂过程中须掌握使用技巧,按正确的方法用药,才能充分发挥其镇痛作用;该药使用安全、方便,很大程度减轻了包皮扩张分粘连术患儿的痛苦,为包皮扩张分粘连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无创、有效方便的镇痛方法,易被患儿及家长认可和接受,符合人们对健康、舒适的要求.  相似文献   
23.
社区儿童小面积烧伤现场急救分析及健康教育指导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烧伤现场急救现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对205例来院就诊的小面积烧伤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烧伤现场>90%家长能够及时将儿童脱离热源,>80%的家长在儿童烧伤后能正确涂抹药膏并及时到医院就诊。注意保护创伤表皮的有65%,但能够正确运用冷疗的家长只有22.16%。烧伤现场急救知识48.48%由医院获得,通过电视报刊、社区宣传、从他人处获得占51.56%。结论:加强家庭对儿童安全的监护,积极开展医院、社区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烧伤现场的急救水平,降低家庭意外伤害给儿童带来的损害和痛苦。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1~36个月择期手术患儿术前适当的禁食禁饮时间新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让患儿更加顺利地度过围手术期。方法 将1~36个月104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63例,实验组患儿接受新的术前禁食禁饮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的术前禁食禁饮方法。比较2组患儿术前口渴、饥饿、哭闹、家长焦虑状况及术中、术后患儿的呕吐或误吸情况。结果患儿术中、术后呕吐及误吸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的术前口渴、饥饿、哭闹及家长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 前禁食4~6h,禁水3h对择期手术患儿是安全可行的,可有效提高患儿的舒适度,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圈套器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小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接冷圈套切除(间接CSP)组、直接冷圈套切除(直接CSP)组和热圈套切除术(HSP)组。比较三组手术情况及出血情况。结果:直接CSP组息肉切除时间短于间接CSP组和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止血夹使用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息肉完整切除率高于间接CSP组与直接CSP组,迟发性出血率高于间接CSP组与直接C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即刻出血率低于间接CSP组和直接C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可减少即刻出血,息肉完整切除率高,但迟发性出血率较高;直接CSP可缩短息肉切除时间,迟发性出血率低,但即刻出血较间接CSP高;间接CSP具有即刻出血率和迟发性出血率低的优势,是一种简单、有效且安全的结直肠息肉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手性拆分盐酸雷莫司琼对映体,建立检查盐酸雷莫司琼原料药中S-异构体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YMC-Pack K03(用[N-(R)-(+)-1-(1-萘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聚合物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手性柱(250 mm×4.0 mm,5μm),以乙腈-水(含0.05 mol·L-1磷酸氢二钠,磷酸调pH 5.2)(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7 nm,柱温45℃,流速为1.0 mL·min-1.结果S-异构体和R-异构体分离度>1.8,S-异构体的检测限可达到10 ng·mL-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用来检查盐酸雷莫司琼原料药中S-异构体的限度.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统计分析2011—2014年我院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数据,探讨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肠杆菌科细菌,根据药敏结果筛选出CRE菌株,并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得到CRE菌株187株,标本来源依次为尿液(32.6%)、 痰液(28.9%)和血液(10.7%).从科室分布来看,39.0%的菌株来自重症监护室病区,23.0%的菌株来自泌尿外科病区,在其它病区呈散发分布.菌株的种属分布方面,肺炎克雷伯菌的比例为39.6%,大肠埃希菌的比例为20.9%;从病人年龄构成来看,5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分离比例达74.4%.CRE的分离数目随年份的递增而不断升高.结论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临床应合理使用相关抗生素,预防和控制CRE在医院环境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29.
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非那雄胺的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LC-MS法测定人血浆中非那雄胺的浓度,并用此法研究国产非那雄胺片剂的药动学.方法:血浆中加入内标物雄烯二酮,碱化后经乙酸乙酯提取,进行LC-MS测定.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50mm ×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3∶27),流速为1.0mL·min-1,ESI选择性正离子监测.临床实验方案采用双交叉实验设计法,测定20例志愿者口服非那雄胺片后的血药浓度,并对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血浆中非那雄胺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4~165.76ng·Ml-1,最低检测限为0.4ng·Ml-1,最低定量限为1.0 ng·Ml-1,平均回收率为93.63%~98.64%(n=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15%.应用该法测定20例志愿者单剂量交叉口服供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供试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6.8±9.3)%.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试验片和参比片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提高对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理疗的健康教育质量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在骨科门诊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的3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家长,由专业人员应用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家庭理疗健康教育路径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和患儿的疗效.结果 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了患儿家长对先天性肌性斜颈家庭理疗相关知识的认知和态度(P<0.05),全部患儿遵医嘱进行家庭理疗(P<0.01);治疗后30例患儿痊愈29例,好转1例.结论 专业人员应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家庭理疗进行健康教育,贯穿治疗始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