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勃起功能障碍(E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57例40~70岁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记录其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有无靶器官损伤、体质量指数和腰围等情况,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评估勃起功能,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抑郁状态及严重程度,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D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2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ED 188例(73.15%),ED患者SDS评分(47.49±10.74)显著高于国内常模(41.88±10.5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年男性(40~59岁)高血压患者病程、脉压、靶器官损伤、抑郁程度与ED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男性(60~70岁)高血压患者病程、脉压与ED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高血压病程长、脉压大且伴有靶器官损伤和抑郁的中老年男性需考虑ED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脂必泰胶囊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及对脂肪肝程度、动脉内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80例高血脂症患者给予脂必泰胶囊240 mg/次口服,2次/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测血脂、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行肝脏超声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肌酸激酶无明显变化。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脂肪肝程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小,血流速度增快,颈动脉斑块最大横截面积减小。结论脂必泰除能有效调节血脂外,还能有效改善脂肪肝程度、颈动脉内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大小,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粪便隐血试验在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海芸  戈之铮 《胃肠病学》2006,11(6):376-378
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是位居发病率第四、死因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人群中,结直肠癌在人一生中的发病率约为6%,死亡率高达60%。我国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率亦呈递增趋势,并成为中国癌症死亡的最常见病因。目前粪便隐血试验(FOBT)仍是应用于大系列人群筛查结直肠癌唯一简单可行的方法。本文简要阐述近年来FOBT在大系列人群中筛查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进展,并对愈创木脂法和免疫化学法作一简要介绍和比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将90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别入选常规治疗组(30例)和辛伐他汀治疗组,前者不接受任何调脂药物治疗,后者分别接受20mg/d(30例)和40mg/d(30例)辛伐他汀治疗8周。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血脂水平。结果:经8周的治疗,20mg辛伐他汀使血浆内皮素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降低、血压下降,而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钛水平上升,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mg他汀治疗组疗效则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mg辛伐他汀治疗使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降低与LDL—C下降百分数之间无相关关系,而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钛水平的上升与LDL—C的下降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较大剂量辛伐他汀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抗高血压药物对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勃起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抗高血压药物对于男性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 问卷调查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已婚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4例,年龄40~70岁.记录服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并应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估其勃起功能.结果 244例高血压患者勃起功能正常者69例(28.28%),勃起功能障碍(ED)者175例(71.72%).其中轻度障碍者120例(49.1 8%),中度障碍者16例(6.56%),重度障碍者39例(15.98%).β受体滞剂组IIEF分值低于非β受体阻滞剂组,ED发生率高于非β受体阻滞剂组,其他药物组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组、钙离子拮抗剂组、利尿剂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患者中ED的发生率较高(175/244,71.72%), 服用β受体阻滞剂对患者勃起功能有不利影响,而其他药物对于勃起功能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