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9篇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81.
我院自1997年10月~1998年9月收治7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Seldingo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插入供应股骨头的主要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直接注入扩血管药物及溶栓剂,经临床观察,均取得满意疗效,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74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小36岁,最大61岁,其中双髋28例(56髋),单髋46例(右侧29例,左侧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髋部疼痛、跛行及功能障碍。本组病例均行常规X线  相似文献   
82.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有近50万新发病例,其中83%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有13.15万人;全球每年约有29万人死于宫颈癌,我国约有3万人[1].至今,宫颈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相似文献   
83.
柴红霞  杨永秀 《中国肿瘤》2015,24(12):1022-1025
摘 要:MACC1是新近发现的与结肠癌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体外研究发现MACC1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增生、增殖及迁移,是HGF/c-Met信号通路中Mrt基因的关键调节因子,在妇科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中也起主要的作用。近年发现MACC1异常表达与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这些恶性肿瘤转移和预后的肿瘤标志物。全文就MACC1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关系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84.
目的系统评价体力活动与卵巢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WanFang Data、VIP、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10期)、PubMed、EMbase(均从建库至2013年10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及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收集关于体力活动与卵巢癌发病风险相关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由两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队列研究,共计580 581位受试者,包括2444例卵巢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参加低体力活动的女性相比,参加中等体力活动的女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有降低的趋势[年龄校正:RR=0.87,95%CI(0.75,1.01),P=0.06;多因素校正:RR=0.97,95%CI(0.83,1.14),P=0.71],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参加高体力活动可能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校正:RR=1.19,95%CI(0.91,1.56),P=0.21;多因素校正:RR=1.35,95%CI(1.08,1.67),P=0.008];随着久坐时间的延长,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也随之增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显示,高等体力活动较低等活动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但中等体力活动以及久坐时间对卵巢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尚不明确。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存在较多混杂因素,本研究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5.
胎儿宫内窘迫与围生儿脑损伤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建丽  杨永秀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4):1911-1912
目的:观察胎儿宫内窘迫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了解围生儿脑损伤的程度。方法:应用中国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法,对有明确胎儿宫内窘迫的130例新生儿分2组进行检测,并设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对比。结果:有胎儿宫内窘迫的新生儿其神经行为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要减分项目为行为能力和主动肌张力,胎儿宫内窘迫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新生儿窒息组与无新生儿窒息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胎儿宫内窘迫对新生儿神经行为有影响,即对围生儿已造成脑损伤。临床应予以关注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治胎儿宫内窘迫,降低围生儿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6.
子宫碰撞瘤是一种由2种或2种以上恶性肿瘤组成的罕见病理类型,相关报道较少。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均不具有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目前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来作出准确诊断。子宫碰撞瘤组织学类型多样,至今仍未建立起规范化治疗指南,多采用以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预后差异较大。近年来,子宫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日益增加,随着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实验技术在临床病理学中的广泛运用,子宫碰撞瘤的检出率有所提升。现从子宫碰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增加人们对子宫碰撞瘤的全面了解,及早作出准确的诊断,进而实施临床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7.
输卵管扭转是指输卵管以其自身轴线旋转,不伴有同侧卵巢扭转的一种罕见的妇科急腹症。据报道输卵管扭转发病率为1/150万,其中约12%发生在妊娠期。输卵管扭转的诊断非常困难,其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的,鉴别诊断范围广泛,易误诊,多项研究表明磁共振成像比B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手术是输卵管扭转的标准诊断及治疗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对医务人员也是一个挑战。通过报告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中期合并输卵管扭转坏死病例情况,及回顾文献资料,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进而提高诊治能力。  相似文献   
88.
马小萍  杨永秀  葛艳 《甘肃医药》2013,(11):805-810
目的:探讨宫瘤清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SCI、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并辅手工检索,收集宫瘤清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截止至2013年4月.采用Cochranc系统评价手册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联合用药组(宫瘤清联合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单用米非司酮组)在子宫肌瘤体积减小情况、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恶心及潮热多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水平变化方面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瘤清联合米非司酮可以有效治疗子宫肌瘤,可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但今后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就其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9.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起病隐匿,约70%~75%的患者出现症状时已达晚期,5年生存率小于40%。目前卵巢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免疫治疗等。常规手术为了提高晚期卵巢癌(advanced ovarian cancer,AOC)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成功率,术中除切除子宫、附件外,还要清扫盆腹腔周围相关淋巴结及转移灶,手术损伤大,并发症高。因此,对于一般状况差且合并症多、细胞学证实为ⅢC期及Ⅳ期的AOC患者以及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不满意或因体质差不适合立即手术者,可先进行2~3个疗程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进行手术,术后继续化疗。NACT是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给予化疗,即先期化疗。然而,对于NACT在AOC的应用仍未达成共识,现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0.
卵巢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确诊时多为晚期,约75%的患者发生腹膜转移,手术难以完全清除肿瘤病灶,治疗效果差,易复发,死亡率高居所有妇科恶性肿瘤首位。晚期卵巢癌腹膜转移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癌性腹腔积液,多以控制局部发展为主要治疗目标,因此肿瘤细胞减灭术及腹腔注射化疗药物成为此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与常规静脉应用化疗药物相比,腹腔热灌注化疗、加压腹腔气溶胶化疗等腹腔化疗方式在缩小肿瘤体积、控制恶性腹腔积液方面有突出优势,能够显著延长卵巢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同时减轻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综述卵巢癌腹腔化疗及其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