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9篇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Twist2与E-cadherin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wist2、E-cadherin在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宫颈鳞癌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wist2和E-cadherin在4组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63,P=0.000;χ2=43.169,P=0.000)。宫颈鳞癌Twist2、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2与E-cadherin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01,P=0.003)。对照组、CIN组、宫颈鳞癌组间Twist2、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225,P=0.000;F=299.112,P=0.000)。结论:Twist2、E-cadherin可能共同参与了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恶性转化过程,联合检测Twist2与E-cadherin有助于判断宫颈癌的恶性程度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62.
安今益是最近上市的一种激素补充治疗药物,由雌二醇和新型孕激素屈螺酮(Drospirenone,DRSP)组成,用以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本文引用最近的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来说明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安今益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血管舒缩症状及泌尿生殖道萎缩。同时安今益还具有降低血压和血脂的作用。其独特的抗盐皮质激素作用可减轻患者水钠潴留的症状,与以往孕激素制剂相比它还无雄激素和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从而解决激素补充治疗患者因出现相关不良反应而放弃治疗的问题。总之,安今益因其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特点,已成为欧美国家激素补充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卡铂诱导人卵巢癌细胞株OVCA_3凋亡后p63、p53基因mRNA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四唑盐比色法测细胞的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卡铂诱导OVCA_3凋亡后p63、p53基因mRNA的变化。结果卡铂能明显抑制OVCA_3的生长,其作用时间与细胞生长抑制率呈明显正相关,低浓度卡铂(10μg/mL)对OVCA_3生长抑制率明显低于高浓度卡铂(25μg/mL,P〈0.05),随着OVCA_3凋亡率增加,存活的细胞中p63和p53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也逐渐增加,且高浓度卡铂处理后,存活的卵巢癌细胞中p63和p53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和低浓度作用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63、p53基因共同参与卵巢癌耐药环节,二者在卡铂作用后发挥的作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4.
目的 Meta分析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与卵巢肿瘤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的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纳入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合并优势比(OR)及其95%CI。结果 共纳入2个队列研究和8个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PID暴露可增加卵巢肿瘤的发生风险(OR=1.72,95%CI:1.17~2.52,P=0.006);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PID暴露史并未明显增加卵巢肿瘤的发生风险(OR=1.07,95%CI:0.86~1.33,P=0.55)。但有2个研究发现复发性PID可增加卵巢肿瘤的发病风险。结论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结论相矛盾;但有关复发性PID的研究均提示随着PID暴露次数增多卵巢癌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鉴于病例-对照研究自身缺陷及队列研究较少,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尤其是有关复发性或慢性PID与卵巢肿瘤的风险关系。  相似文献   
6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女性常见妇科疾病,组织学特征是子宫内膜组织移位到子宫外,包括盆腔腹膜、卵巢和肠等。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和不孕是其主要症状,导致的个体和全球社会经济负担十分显著。腹腔镜检查仍然是诊断病情的金标准。然而,手术的侵入性,加上缺乏实验室生物标志物,导致从症状发作到明确诊断的平均潜伏期为7~11年。而且,诊断的延迟可能会对疾病进展产生重大影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非手术检测,发现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防有害后遗症,并且是一个明确的研究重点。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不明,免疫因素及炎症反应被报道在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16(IL-16)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IL-16是一种趋化因子和T细胞激活的调节剂,由CD4介导其信号转导过程。综述IL-1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双酚A(bisphenol A,BPA)活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促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RL952增殖的机制。方法:CCK8试剂盒检测Ishikawa和RL952细胞的增殖情况,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在Ishikawa和RL952细胞中,BPA作用48 h时,细胞增殖呈浓度依赖性,1μmol/L的BPA促细胞生长效应最显著,Ishikawa和RL952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758±0.023和0.692±0.042。BPA浓度超过1μmol/L后,促细胞增殖的作用下降。BPA作用24 h时促增殖效应不明显,BPA作用72 h时表现出细胞毒作用。1μmol/L BPA处理的Ishikawa和RL952细胞48 h后p-AKT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p-AKT的蛋白表达比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A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2007-2017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我院)确诊的宫颈癌患者的空间分布、发病趋势与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2017年我院确诊的1 023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卡方检验探讨其分布状况、年龄变化、临床特征、病理特点与发病趋势等。结果:①我院近11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东南部,其中天水市最多(173例),其次为兰州市(168例),而我省西北部的患者较少,特别是敦煌市(9例);②我院医治的宫颈癌患者总数的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变化率为6.98例/年,其中兰州市增加最多,为1.33例/年,而天水市增加最少;③患病年龄集中在40~49岁和50~59岁并存在大龄化趋势,即50~59岁的患者增多,而40~49岁的患者减少,其他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较小,无明显变化特征;平均年龄介于50~59岁的患者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东南部,包括嘉峪关市、金昌市、庆阳市等,而介于40~49岁的主要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酒泉市;④Ⅰa期、Ⅰb期、Ⅱa期和Ⅳ期的高发年龄段均为40~49岁,而Ⅱb期和Ⅲ期的高发年龄段为50~59岁;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占94.53%),其次为腺癌,腺鳞癌则较少见;⑤2007-2011年与2012-2017年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以及发病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确诊的宫颈癌患者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东南部,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50~59岁,呈大龄化趋势;Ⅰ期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49岁,Ⅱb期和Ⅲ期患者以50~59岁为主,这些年龄段患者均以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2007—2017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我院)确诊的宫颈癌患者的空间分布、发病趋势与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2017年我院确诊的1 023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和卡方检验探讨其分布状况、年龄变化、临床特征、病理特点与发病趋势等。结果:①我院近11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东南部,其中天水市最多(173例),其次为兰州市(168例),而我省西北部的患者较少,特别是敦煌市(9例);②我院医治的宫颈癌患者总数的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变化率为6.98例/年,其中兰州市增加最多,为1.33例/年,而天水市增加最少;③患病年龄集中在40~49岁和50~59岁并存在大龄化趋势,即50~59岁的患者增多,而40~49岁的患者减少,其他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较小,无明显变化特征;平均年龄介于50~59岁的患者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东南部,包括嘉峪关市、金昌市、庆阳市等,而介于40~49岁的主要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酒泉市;④Ⅰa期、Ⅰb期、Ⅱa期和Ⅳ期的高发年龄段均为40~49岁,而Ⅱb期和Ⅲ期的高发年龄段为50~59岁;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占94.53%),其次为腺癌,腺鳞癌则较少见;⑤2007—2011年与2012—2017年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以及发病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确诊的宫颈癌患者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东南部,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50~59岁,呈大龄化趋势;Ⅰ期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49岁,Ⅱb期和Ⅲ期患者以50~59岁为主,这些年龄段患者均以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CD44v6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相关性,以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及正常宫颈组织各20例石蜡标本中CD44v6的表达,同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上述组织中HPV-DNA的相对含量,将两者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CD44v6在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及宫颈鳞癌组中细胞表达的阳性率逐渐升高,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率也逐渐升高,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s=0.341,P=0.01)。结论 :CD44v6的异常表达和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两者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0.
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是一种来源于间叶细胞的高级别肉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四肢等部位,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临床上易误诊误治。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及术前穿刺病理组织活检在术前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仍是诊断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的“金标准”。其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容易复发,预后较差,需严密随访。本文报告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子宫巨大未分化多形性肉瘤患者的诊疗情况,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复习,以期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进而提高诊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