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7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9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目的:评价热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及更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WANFANG Data),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热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由各数据库建库至2013年5月。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6篇RCT,共1 295例患者。结果显示:①热放化疗组在近期疗效(治疗结束时的完全缓解率、治疗结束后3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方面均高于放化疗组、热放疗组及单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有效率方面高于放化疗组及单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方面,热放化疗组1年无瘤生存率较放化疗组及热放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年及5年生存率,热放化疗组与放化疗组、单放疗组及热放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生存率,热放化疗组与放化疗组及单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于热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近期毒副反应(膀胱反应、直肠反应、干性皮炎),热放化疗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方面,热放化疗组较单放疗组和热放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药物治疗后患者能够耐受。远期毒副反应(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热放化疗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热放化综合治疗宫颈癌有提高疗效的趋势,并不增加其远期毒副反应,今后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就其近期及远期疗效、近期及远期毒副反应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2.
183.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EOC)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和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卵巢上皮性癌组、良性卵巢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共268例受试者血清中IL-1β和LDH表达水平,及其与EOC患者间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患者血清中IL-1β和LDH含量水平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 <0.05);IL-1β和LDH高表达与EOC患者肿瘤分级、临床分期及盆腹腔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IL-1β和LDH是影响EOC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P <0.05)。结论 IL-1β和LDH表达水平与EOC进展及预后有关,IL-1β和LDH高表达可作为EOC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4.
目的: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0例行手术治疗的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盆腔淋巴结的转移情况,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总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7.9%(176/630),转移淋巴结754枚,其中74.8%(564/754)分布于宫旁/闭孔区。单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宫体受累、脉管间隙受累、宫颈间质浸润深度、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癌抗原125(CA125)水平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低细胞分化(OR=3.874,95%CI:1.100~13.646,P=0.035)、深1/3宫颈间质浸润(OR=2.735,95%CI:1.675~4.466,P<0.001)和脉管间隙受累(OR=73.822,95%CI:22.304~244.336,P<0.001)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以宫旁/闭孔区最易受累,低细胞分化、深宫颈间质浸润、脉管间隙受累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应确保宫旁切除范围,并实施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85.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卵巢位于盆腔深部,起病隐匿,约70%~75%的患者出现症状时已达晚期,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目前已知的大多数卵巢癌易感基因通过同源重组在修复DNA双链断裂中发挥作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BRCA2是卵巢癌最常见的两大基因,是双链DNA断裂同源重组修复过程中的关键因子,以其为核心组成的BRCA肿瘤抑制因子网络中多种致病性突变均可损伤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增加卵巢癌的易感性。多项研究表明同源重组相关基因或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对放疗及基因药物的敏感性相关,并可成为生物标记物被用于肿瘤的个体化治疗。现对同源重组修复通路中与卵巢癌关联最密切的几种重要基因突变与卵巢癌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为卵巢癌的筛查和早期预防奠定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186.
柴红霞  杨永秀 《中国肿瘤》2007,16(4):246-248
p14ARF是新近发现的一个抑癌基因,是细胞周期网络的重要成员。通过p53-MDM2和非p53通路监控细胞周期,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p14ARF在大多数原发肿瘤中缺失,其失活机制以纯合子缺失、半合子缺失、杂合性缺失、启子5’CpG异常甲基化为主。但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不同的是,p14ARF在几乎所有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呈高表达,且表达随着宫颈癌病理分级的增高、临床分期的变晚而增强,究其原因可能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有关。文章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7.
18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2 (IL 2 )对体外培养的正常孕早期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分泌的调节作用。 方法 :选取培养至第 4代生长良好的滋养层细胞 ,加入不同浓度的IL 2继续培养 4 8h后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CG浓度。 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较 ,IL 2在低浓度 (10 0U/ml、4 0 0U/ml)时促进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和HCG分泌 (P <0 .0 5 ) ;在高浓度 (16 0 0U/ml、6 4 0 0U/ml、2 5 6 0 0U/ml)时抑制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 (P <0 .0 5 ) ,而对HCG分泌无影响。②IL 2与滋养层细胞增殖性之间呈负相关 ,与HCG分泌水平之间无相关性 ;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与HCG分泌水平之间呈正相关。 结论 :①不同浓度的IL 2对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活性产生不同的作用 ,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为病理性妊娠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也为临床抗早孕、异位妊娠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②IL 2可能不直接对滋养层细胞HCG的合成与释放产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9.
杨永秀 《河北医学》1998,4(5):96-97
捂闷综合征患儿的急诊护理体会(276400)山东省沂水中心医院杨永秀1临床资料21例捂闷综合征患儿系我院1990年1月~1998年1月收治病列,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最小3d、最大3个月,其中新生儿19例。发病季节均在冬春季节而且多为农村患儿。所...  相似文献   
190.
王静  杨永秀 《工企医刊》2002,15(6):93-94
1 临床资料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0年1月共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病人6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67例,男45例,女22例。年龄27岁~76岁,其中50岁以上者48例。贲门癌12例,下段食管癌28例,中段20例,中上段7例。病史大于1年者17例,0.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