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试验采集未种植、种植1年、3年和5年的黄花蒿土壤,利用常规分析和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连作对黄花蒿生长、青蒿素含量、土壤有效养分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显著抑制黄花蒿生长,降低叶片生物量、青蒿素含量和产量,最大降幅依次为30.20%,7.70%,35.58%。黄花蒿连作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含量和细菌16S rRNA序列数。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不同种植年限的黄花蒿土壤中,共有634~812种细菌,归属于21个门类,代表不同处理年限细菌群落的点在主成分坐标系中分布距离较远,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随黄花蒿连作年限增加,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丰富度降低,但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疣微菌门丰度增加。与未种黄花蒿的土壤相比,在种植土壤的前20种优势细菌中,硝化螺旋菌和根瘤菌消失,仅有芽单胞菌、微单孢菌、亚硝化单胞菌、黄色杆菌和不可培养细菌JG30-KF-AS9等5种相同。说明种植尤其是连作黄花蒿选择性抑制了土壤细菌的生长繁殖,影响土壤养分的转化供应,导致黄花蒿生长不佳,青蒿素含量和产量降低。因此,在种植黄花蒿的过程中,提倡轮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了解2015~2016年惠州地区三家综合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惠州地区3家综合医院临床分离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对细菌类型分布、菌株来源分布、细菌耐药结果等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2016年3家医院临床分离株共25 193株,革兰阳性菌和格兰阴性菌分别占25.3%和74.7%。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8.4%和80.6%,未检测出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属。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达98.4%。肠球菌中发现0.4%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非发酵菌对9种抗菌药物敏感率均超过6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的敏感率超过了90%;铜绿假单胞菌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不动杆菌。结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仍是革兰阳性茵中所占比例最高的细菌,碳青霉烯类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虽保持较高的活性,但是敏感率已经有所下降。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定期监测,有助于了解惠州地区病原菌构成及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鉴于吗啡用于椎管内术后镇痛,选择T12、L1也可满足上腹部手术,甚至是胸部手术(亲水性阿片类吗啡向头侧扩散较多,可采用腰段硬膜外置管进行急性术后疼痛治疗)[1] ,鉴于目前所有的一次性椎管内麻醉穿刺包中均有"负压管",而麻醉师们很少很好地应用它,鉴于能更好地带教学生,我院麻醉科自2006年9月至 2008年12月在行硬膜外穿刺时均采用负压管法观察负压,从而使穿刺操作和负压的观察更为方便[2].  相似文献   
14.
紫杉醇提取工艺的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优化并建立红豆杉树皮中紫杉醇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使用RP-HPLC测定的紫杉醇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过程中乙醇浓度(A)、乙醇用量(B)、提取次数(C)、提取时间(D)4因素进行优选试验.结果 从红豆杉中提取紫杉醇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乙醇浓度及乙醇用量,高浓度、适当多的用量有利于提取;提取时间和次数也极为重要,单因素效果分别以每次提取2 h和共提取2次为最佳.结论 T9(A3B3C2D1)、T8(A3B2C1D3)为优化选出的紫杉醇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不同母株年龄及不同部位灰毡毛忍冬叶和枝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量。方法 采用HPLC-PDA测定灰毡毛忍冬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的量,应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不同母株年龄的样品中,叶和枝中绿原酸及木犀草苷的量随着年龄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上部叶的绿原酸量都高于中部和下部叶,而上部、中部、下部叶中木 犀草苷的量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嫩叶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量明显高于老叶;不同个体中,叶中绿原酸的量在0.15%~3.67%,木犀草苷的量在0.056%~0.386%,枝中绿原酸的量 0.09%~1.57%,木犀草苷的量在0.003%~0.051%,叶和枝的绿原酸及木犀草苷的量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重庆地区灰毡毛忍冬中的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量呈规律性变化,这对后续的品种选育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测定木香及3种含木香的中药复方制剂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一测多评法,选取木香烃内酯作为内参物,建立该成分与去氢木香内酯的相对校正因子(f),从而对木香及3种含木香的中药复方制剂中的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进样量分别在0.101 23.036 0μg(r=0.999 8)和0.101 83.036 0μg(r=0.999 8)和0.101 83.084 0μg(r=0.999 9)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f=1.077 7,用木香烃内酯加f测得去氢木香内酯的加样回收率为99.53%,RSD=1.11%(n=9)。结论:该试验首次采用HPLC一测多评法测定了木香和3种含木香的中药复方制剂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方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7.
杨水平  任孟群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272-2272
目的探讨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为治疗方法的推广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采取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对他们的ALT降低、TBIL降低、自觉症状改善的有效和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三个疗效指标均为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电脑肝病治疗仪是一种非药物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设备,通过临床观察,具有降酶、退黄,改善自觉症状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贵州省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筛查指标的分布,制定适宜的切值。方法 以2021年7月—2022年7月贵州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辖区的各地州市出生的新生儿为筛查样本,共195 397例,分析G6PD筛查结果,结合新生儿出生季节、地区、性别对G6PD的影响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切值。结果 195 397例筛查标本中,初筛阳性5 683例,初筛阳性率为2.91%,确诊900例,总患病率为4.61‰。男性新生儿初筛阳性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出生季节、出生地区的新生儿初筛阳性率、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6PD缺乏症患病率比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1.82‰)>安顺市(11.1‰)>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7.14‰)>六盘水市(3.84‰)>毕节市(3.73‰)>遵义市(2.35‰)>贵阳市(1.31‰)>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0.54‰)。195 397例新生儿G6PD活性中位数为56.19 U/dl,最小值为0.0...  相似文献   
19.
吉法酯与安贺拉眼液联合应用治疗碱灼伤干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吉法酯(Gefarnate)与安贺拉眼液联合应用对碱灼伤干眼兔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20只(40眼),制作碱灼伤干眼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滴生理氯化钠、1%Gefarnate联合0.5%安贺拉滴眼液。行定期裸眼、结膜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液蕨样变试验(Tear ferningtest,TFT)等检查,第7、28天分别取结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黏蛋白5AC(MUC5AC)表达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实验组裸眼体征缓解,结膜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逐渐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UT术后逐渐下降,第7天最明显,随后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FT显示实验组Ⅲ、Ⅳ级结晶逐渐减少;结膜杯状细胞密度第7天开始增加,MUC5AC阳性率和积分在第28天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7、28天炎症细胞浸润密度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farnate联合安贺拉滴眼液是治疗碱灼伤所致干眼症的一种好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蛇床子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宪  杨水平  张雪 《药学学报》2007,42(8):877-881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蛇床子药材的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建立评价其质量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采用Shimadzu C18色谱柱,以乙腈-0.1%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5 nm和322 nm,测定了35批不同来源的蛇床子药材的HPLC-UV指纹图谱以及其中4批代表性药材的HPLC-DAD-MS图谱。根据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结果,将蛇床子药材分为4类;利用HPLC-DAD-MS技术分析了4类药材化学组成上的异同,分别在4类药材中指认了8个,7个,4个和2个香豆素类成分。提示本方法可用于蛇床子药材的指纹图谱测定,并可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