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中医病因造模法是证候动物模型的经典研究思路,在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亦暴露出部分问题.文章概述中医病因造模法在脾气虚证模型研制中的研究现状,从中管窥出制备思路缺乏共识、病因模拟方法多样化、"病"与"证"相互独立等共性问题,现行思路指导下的病因型模型仍难以实现"因-证-症"统一.故基于多层次逻辑角度论证关键问题探讨相...  相似文献   
22.
胆道癌、胆石症患者胆汁标本菌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胆石症发病与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需氧、专性厌氧和微需氧方法 对择期手术治疗的胆道癌、胆石症患者的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API鉴定和菌群分析.结果 胆石症患者细菌阳性分离率为36%(34/95),胆石症合并胆道癌患者为43%(6/14),胆道癌患者为57%(8/14);色素型胆石症患者胆汁细菌阳性分离率为77%(10/13),混合型胆石症患者为29%(16/56),胆固醇型胆石症患者为23%(3/13),不明胆石类型胆石症患者为45%(10/22).共分离出69株菌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30株,肠球菌属细菌19株,其余为葡萄球菌属细菌、链球菌属细菌等.结论 胆石症患者胆汁中分离出细菌,且以色素型胆石症患者胆汁标本细菌阳性分离率最高,胆汁细菌分布又以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为主,提示色素型胆石症形成与细菌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3.
育龄癌症患者是指 15~49 岁被诊断为癌症的患者,包括青年和青少年癌症患者.研究[1-2]显示,全球青年和青少年新发癌症数超 100 万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育龄癌症患者存活率提高,有生育意愿的患者越来越多,研究[3]显示,74.0%的未生育育龄癌症患者表示有生育意愿,45.8%已生育患者希望再生育更多的子女.但...  相似文献   
24.
杨梦  王朝伟  康汇婷 《河南中医》2011,31(2):145-147
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归纳起来有外感疫毒学说、湿温学说、伏邪学说、正气亏虚学说等。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独特的优势在于强调以人为本,整体调节,辨证论治。其用药特点是毒性小,作用持久,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症状体征,提高生存质量,减少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氯氮平、奥氮平及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指数、血浆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7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精神分裂症长期单一用药患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15例)、氯氮平组(27例)、利培酮组(19例)及奥氮平组(13例),测定并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浆瘦素(leptin)、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①长期经氯氮平、奥氮平及利培酮治疗可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指数(BMI)显著增高(P<0.05),且氯氮平与奥氮平的作用强度大于利培酮;②长期经氯氮平、奥氮平及利培酮治疗可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瘦素水平显著增高(P<0.05),影响程度:氯氮平> 奥氮平> 利培酮;③长期经氯氮平、奥氮平及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高,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④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指数与其血浆瘦素、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长期单一使用氯氮平、奥氮平及利培酮治疗,会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血浆瘦素、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且体重指数与血浆瘦素、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提示长期单一应用氯氮平、奥氮平及利培酮引起血浆瘦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增高是其所致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6.
目的: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慢性心衰小鼠模型,选用气虚证的代表方黄芪注射液、血瘀证的代表方丹红注射液、气阴两虚证的代表方参麦注射液及阳虚证的代表方参附注射液进行干预,从“以方测证”角度探索该模型的证候属性。方法:通过腹腔注射ISO 7.5 mg/kg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将其分为模型对照组、黄芪注射液9.0 mL/kg组、丹红注射液9.0 mL/kg组、参麦注射液9.0 mL/kg组、参附注射液9.0 mL/kg组和卡托普利16.5 mg/k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15 d后,对其进行心功能评价,测定血清NT-proBNP、TNF-α、IL-6含量,检测心、脾及肾组织病理,结合宏观表征探讨其中医证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LVEF、LVFS、LVPWd、LVPWs、IVSd、IVSs值显著降低(P<0.01),LVIDd、LVIDs、LVEDV、LVESV水平,血清NT-proBNP、TNF-α、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参附组、卡托普利组LVIDd、LVIDs、LVEDV、LVESV水平,血清NT-proBNP、TNF...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综述钙拮抗剂与他克莫司的药物相互作用,为移植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基础,从药动学和药效学两方面对钙拮抗剂与他克莫司的药物相互作用分别进行归纳和总结。 结果 地尔硫NFDB3、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卡地平、维拉帕米、米贝拉地尔与他克莫司合用后,使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升高。 结论 临床上钙拮抗剂和他克莫司联合用药时,为防浓度上升至毒性浓度范围,应适当减少他克莫司的用量,同时监测他克莫司的谷浓度,以实现移植后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8.
目的将风险管理应用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过程中,对其应用的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共计22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进行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有111例。试验组在静脉留置输液中应用风险管理措施,对照组实施一般的静脉留置针护理措施。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的概率显著比对照组要低,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大大提升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警惕性,使得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时间显著延长,显著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提升了护理的安全性,总体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结直肠癌筛查的方法,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寻找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性能良好的新型筛查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确诊结直肠癌的15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粪便潜血试验(FOBT)、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测三种方法阳性检出情况。结果:153例结直肠癌患者中,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为114例,灰度区为9例,阴性30例,FOBT阳性78例,阴性75例,血清CEA检测阳性36例,阴性117例,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FOBT、血清CEA检测,且SDC2阳性+灰度区检出率达到80.39%。按照结直肠癌病理和临床分期分析,原位癌、Ⅰ期、Ⅱ期、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FOBT、血清CEA检测,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检出率略低于FOBT。结论:SDC2甲基化检测诊断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有高的准确性,有望在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从冠心病血瘀证、痰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证、心肾阴虚证的蛋白差异表达进行评价,筛选出差异蛋白,探讨其诊断价值及证候发展规律;对冠心病蛋白质组学实验提出规范检测标准、优化实验设计、创新技术手段等建议。冠心病与正常组的差异蛋白为CD41、视黄醇结合蛋白、结合珠蛋白、血清白蛋白等;痰证以脂质代谢异常所导致的"高脂"为主要特点,其与血瘀证主要差异蛋白为载脂蛋白E、载脂蛋白H及巨噬细胞刺激蛋白1等;痰瘀互结证的特点为"高脂、高凝",其与痰证差异蛋白为纤维蛋白原β链、补体C4、载脂蛋白AI前体、载脂蛋白E、白蛋白等。心肾阴虚证与血瘀证的差异蛋白为补体C3、补体C1、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4前体、载脂蛋白E等;气虚证与血瘀证的差异蛋白为补体C3、补体C4-A、补体C7、血浆血管舒缓素、血红素结合蛋白等。以上差异蛋白可作为辨别中医证型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