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 了解江西省不同宿主动物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以及病原特征,为该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江西省不同年份的屠宰猪与鼠类标本,对foxA筛检阳性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血清型、生物型、毒力基因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从1 018份标本中分离到79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阳性率为7.76%(79/1018)。猪的阳性率为20.86%(63/302),均为O∶3血清型;鼠的阳性率为2.24%(16/716),血清型为O∶5、O∶8和未分型,生物型均为1A型。79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致病性菌株均来自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79.75%(63/79),其中59株(ystA+、ystB-、yadA+、virF+、ail+、rfbc+),4株(ystA+、ystB-、yadA-、virF-、ail+、rfbc+);非致病性菌株均来自鼠,占总分离菌株数的20.25%(16/79),其中12株(ystA-、ystB+、yadA-、virF-、ail-、rfbc-)、4株(ystA-、ystB-、yadA-、virF-、ail-、rfbc-)。致病性菌株可分为6种带型,以K6GN11C30021为主要型别,占比80.95%(51/63)。结论 在江西省的不同宿主动物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主要携带者为生猪。应加强江西地区以生猪为宿主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2.
陈福辉  杨梦  程慧健 《现代预防医学》2014,(17):3221-3223,3229
目的掌握江西省外环境中霍乱弧菌菌型分布、毒力基因、耐药现状,为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分型法对外环境中分离的霍乱弧菌进行分型,同时以主要毒力基因ctx为引物对检索的霍乱弧菌进行PCR扩增,并应用K-B纸片法对部分菌株进行10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9-2012年期间,共从外环境中分离到霍乱菌株156株。毒力实验结果显示37株O139群中15株扩增出与阳性对照一致的毒力基因(ctx)条带,而119株O1群除2株小川型外,其余均未扩增出毒力基因(ctx)条带,与阴性对照一致。药敏结果显示:O139群和O1群对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90%以上敏感。结论江西省2009-2012年间外环境中分离到的霍乱弧菌中,O139群与O1群并存,O1群为优势菌;水产品中O139群菌株绝大多数为产毒株,而O1群菌株绝大多数为非产毒株。应重点加强水产品的霍乱监测。药敏结果供霍乱治疗和必要时的预防药物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3.
正消渴病又称"消瘅""消中"等,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的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1]。《名医类案》是明代医学家江瑾及其子江应元、江应宿编撰而成,该书收集了大量明代以前著名医家的验案,既是明以  相似文献   
174.
中医学中的“治未病”思想是古代医家提出的一种防治疾病的先进理念,它包含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于防治疾病非常系统而全面。首先,艾灸的消毒灭菌、抗病毒以及针灸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预防新冠病毒对人们的侵袭,起到“未病先防”的效果;其次,针灸的抗炎作用,有利于防止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的恶化,促进他们的恢复,发挥“既病防变”的作用;最后,针灸调节脏腑功能,保护肝肾功能,改善胃肠道反应,能够进一步巩固已康复患者的疗效,同时减轻西药治疗对人体的伤害,降低“瘥后防复”的风险,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75.
目的:探讨生地黄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生地黄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腹腔注射80 mg/kg环磷酰胺,每日1次,连续2 d。实验第3天起,阳性对照组小鼠灌胃给予50 mg/kg香菇多糖溶液,生地黄多糖各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5、10、20 g/kg生地黄多糖溶液,连续7 d。末次给药后,取血,分离肝脏、脾脏、胸腺;碳粒廓清实验评价单核细胞吞噬能力;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IL-17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CD3~+CD4~+与CD3~+CD8~+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小鼠的体质量、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明显下降(P0.05,P0.01),廓清系数K和吞噬指数α显著降低(P0.05);体内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小板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1),而单核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血清TNF-α、IL-17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FN-γ和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CD3~+CD4~+细胞表达明显降低(P0.01),CD3~+CD8~+细胞表达明显升高(P0.05),CD3~+CD4~+/CD3~+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生地黄多糖各剂量组小鼠的脾脏指数明显升高(P0.01),高剂量组的廓清系数K和吞噬指数α均明显升高(P0.05,P0.01),白细胞数、血小板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均显著升高(P0.05,P0.01)。生地黄多糖作用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TNF-α、IL-17水平,促进IFN-γ、IL-4、IL-10表达(P0.05,P0.01);同时上调脾淋巴细胞CD3~+CD4~+细胞的表达水平,降低CD3~+CD8~+细胞表达水平,提高CD3~+CD4~+/CD3~+CD8~+比值(P0.05,P0.01)。结论:生地黄多糖能够增强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6.
不同病原体导致感染性腹泻的症状特征与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不同病原体导致感染性腹泻相关症状的特征与区别。方法 基于2010-2016年我国20个省份的腹泻症候群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监测,收集因急性腹泻就诊的门急诊病例,调查病例基本信息、采集粪便标本,进行共22种常见致泻病原体的病原学检测,分析不同病原体导致患者腹泻的临床症状模式特征。结果 共收集腹泻就诊病例38 950例。分别对5种致泻病毒核酸检测,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18.29%),其次为诺如病毒(13.06%);对17种致泻细菌分离培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6.25%)。细菌性与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差异主要体现在粪便性状与便常规检验结果,但致病性弧菌感染与病毒性腹泻较为相似。结论 不同病原体导致感染性腹泻的症状存在不同的特征,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7.
目的 通过报道一例右上肺动脉异物的诊断与治疗过程,回顾肺动脉异物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肺动脉异物病例1例,同时利用PubMed数据库以“pulmonary artery”AND“foreign body”为主题词检索1976年1月至2022年1月相关文献,共检索到22篇文献,合计80例肺动脉异物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位19岁男性患者因活动后胸闷伴干咳10月就诊,既往疑诊为支气管异物。通过追问既往病史,结合超声支气管镜和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重新明确诊断为肺动脉异物。经开胸手术取出异物,术后2月随访恢复良好。文献回顾见既往有80例肺动脉异物报道,其中56例为外伤所致异物,25例为医源性异物, 1例为吸入性肺动脉异物。50例接受外科治疗,手术方法为开胸手术(52%,26/50)、血管内微创手术(46%,23/50)及胸腔镜手术(2%,1/50)。余19例采用保守治疗,8例死亡未取出,3例失访。结论 肺动脉异物大多为医源性或外伤性所致,其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确诊需依据患者病史、超声支气管镜以及胸部CT三维重建结果综合分析。合适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及异物性质。  相似文献   
178.
利用现代柱色谱技术,如大孔吸附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HW-40C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等对箭叶淫羊藿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4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确定其结构分别为3′-羟基宝藿苷-Ⅱ(1)、huazhongilexone-7-O-β-D-glucopyranoside (2)、kaempferol-3-O-α-L-rhamnoside (3)、宝藿苷-Ⅱ(4)、淫羊藿次苷-Ⅱ(5)、kaempferol 3,7-di-O-α-L-rhamnopyranoside (6)、(+)-aromadendrin (7)、kaempferol 3-O-(2-O-β-D-apiofuranosyl)-α-L-rhamnopyranoside (8)、箭藿苷A (9)、2″-O-rhamnosyl icariside-II (10)、apigenin-7-O-β-D-glucoside(11)、quercetin3-O-β-D-apiofuranoyl-(1→2)-α-L-rhamnopyranoside(12)、山柰酚(13)、淫羊...  相似文献   
179.
本文为严密随访的1例超高龄难治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RH)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病例,并通过该病例结合文献复习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0.
目的 探讨和比较绝对表观扩散系数(aADC)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在鉴别胰腺内副脾(IPAS)和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表现确诊的13例IPAS和经病理确诊的16例PNET患者的影像资料。由两位影像科主治医师分别独立测量病灶及脾的ADC值,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aADC及rADC在IPAS和PNET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根据约登指数计算aADC及rADC的最佳截断值,并应用Delong检验评价aADC和rADC在鉴别IPAS与PNET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均较好,组内相关系数(ICC)分别为0.968和0.976,观察者间无显著偏差。IPAS和PNET的aADC分别为(0.931±0.773)×10-3mm/s2、(1.254±0.219)×10-3mm/s2,rADC分别为1.154±0.167、1.591±0.364,两组参数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应用ROC分析后,通过计算约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