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药物规范治疗已经大大改善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的预 后,近年来,新型药物进展较快,临床试验结果不断公布,文章对近期HFrEF药物治疗进展进行介绍。血管紧张素受 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新型选择性心肌肌球蛋白激活剂及可溶性鸟 苷酸环化酶激活剂维利西呱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治疗HFrEF,许多临床试验结果令人振奋。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 疗逐渐向多靶点、多种作用机制迈进,心力衰竭治疗将更加多元化、个体化,新型药物为改善患者预后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植入左心耳封堵器的房颤患者接受体外电复律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医院收治的经皮成功植入左心耳封堵器患者51例,其中接受体外电复律治疗7例(13.7%),观察电复律对装置的影响及相关不良事件。结果:51例患者中,接受电复律治疗的7例(13.7%)患者未发生封堵器移位或脱落,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植入左心耳封堵器的房颤患者接受体外电复律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3.
室性期前收缩的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杰孚  李莹 《中国医刊》2005,40(1):49-50
室性期前收缩又叫室性早搏,是指在窦性激动尚未到达心室之前,心室中某一起搏点提前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高于房性及交界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也比其他类型的早搏更明显.  相似文献   
24.
25.
老年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需注意的若干临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心脏起搏器作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我国每年约有2万人接受起搏器治疗.  相似文献   
26.
报道经股静脉途径放置冠状静脉窦标测导管的临床体会,并评价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资料及方法:共221例患者,其中男107例,女114例,年龄11~68(35±18)岁。所有患者有反复发作快速性心律失常史。14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5例、冠心...  相似文献   
27.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电子化学检测器同步分析及定量测定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浓度.GSH及GSSG最低检测可达每10μl注射量分别为1.9pmol及0.5p-mol,回收率分别是98.7±1.1%及97.8±1.7%.GSH批内及批间精密度CV分别是1.47%及5.61%,GSSG批内及批间CV分别为3.61%及7.4%.用链激酶溶栓治疗前GSH浓度2.2±2.4μm,GSSG浓度0.14±0.11μm溶栓治疗联合应用抗氧化剂乙酸半胱氨酸(NAC)后,GSH显著性增高伴随GSSG显著性降低(P<0.05).此方法灵敏度及精密度高且准确,对评价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损伤及药物的抗氧化性效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正>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系统)是一种植入人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它模拟正常人体心脏的电活动,通过发出电脉冲,刺激心脏跳动,以帮助心脏病患者恢复心脏跳动,是目前治疗心跳太慢(医学上叫缓慢型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慢性心力衰竭的血栓栓塞相关因素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事件是慢性心衰患者中较严重的并发症,在心衰病情发展和预后中起重要作用。心衰患者发生猝死可能是由于致命性血栓栓塞事件或冠脉内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心肌梗死和室性心律失常所致。文献报道,心衰患者中血栓事件的临床发生率差异很大,为0.9~42.4事件/100人年,大型心衰临床试验中血栓事件为1.6~2.5事件/100人年。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心肌梗死患者中,LVEF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心衰失代偿(NYHAⅢ级和Ⅳ级)是心内科常见的住院原因,而住院心衰患者是静脉血栓症(VTF)的高危人群。MEDENOX(prophylaxis in medical patients with enoxaparin)研究显示,在无抗凝治疗的住院心力衰竭患者(Ⅲ级和Ⅳ级)中VTE的发病率约为15%。在大型的心衰试验中,由于血栓栓塞和心肌梗死通常作为次于死亡率和再入院率的二级终点,可能导致这些血栓事件被低估。目前临床医生对心衰患者中血栓栓塞事件危险性升高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心衰患者血栓栓塞相关因素的研究作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30.
心脏作为人体内代谢最为活跃的器官之一,每日的收缩活动会消耗巨大的能量。由于心脏能量储备较少,且对能量缺乏的耐受能力很低,故多种病理生理因素均可造成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最终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或坏死。在心力衰竭(心衰)所致的心脏结构重构和电活动重构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关注心肌能量代谢重构。随着新型药物的研发、新研究结果的公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