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4篇
  3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红霉素、头孢噻肟钠静滴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32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阿奇霉素组、红霉素组和头孢噻肟钠组,三组具有可比性。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阿奇霉素组静滴阿奇霉素10mg/(kg·d),连续5d,停药3~4d后据病情需要给予口服序贯治疗;红霉素组静脉注射红霉素15~30mg/(kg·d);头孢噻肟钠组静滴头孢噻肟钠80~100mg/(kg·d)。结果阿奇霉素组痊愈率75.5%,红霉素组和头孢噻肟钠组分别为33.3%和54.3%;不良反应发生率阿奇霉素组、红霉素组、头孢噻肟钠组分别为5.7%、13.3%和6.7%,红霉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阿奇霉素静滴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好于红霉素组和头孢噻肟钠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慢性肾功能不全(CRI)患者心、肺损害的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片、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5年1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的60例CR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胸部X线片、心电图特点。结果CRI患者中高血压占88.3%,心功能不全占56.7%,心电图异常占71.7%。CRI患者胸部X线多有双下肺纹理增强、增多、紊乱、模糊,占86.7%;肺充血占6.7%;双下肺间质改变占6.7%;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占10.0%。结论CRI患者多伴有心、肺功能损害,早期透析治疗是防治心、肺损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3.
在祖国东北边陲的大兴安岭,随处可见一种四季常青的低矮灌木丛一越桔。这种貌不出众、平平常常、尚未纳入国家药典的木本植物,却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黑龙江中医学院心肺病研究所所长王刚教授在该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支持下,历时6年的基础、临床研究,终于摸清了越桔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毒理学特征及对急、慢性支气管炎的确切治疗效果。这项重要的发现为我国中医药宝库增添了新的品种。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不同时间一氧化氮合酶(NOS)在脑皮质、海马及脑干的表达规律,进一步阐明脑损伤后继发性轴索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参照Marmarou的方法复制大鼠DAI模型,经Gless染色对脑白质、胼胝体、脑干轴索损伤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时间脑皮质、海马、脑干NOS表达规律进行定量观察。结果经Gless染色在伤后0.5h可见轴索损伤的形态学变化.12h见明显的轴索收缩球,1~3d收缩球明显增多,3d后出现恢复期变化,NOS表达在伤后1h开始增加,12h~1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10d仍较基础表达水平为高。结论轴索损伤的形态学变化与伤后不同时间NOS表达的强度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表明DAI后NOS参与了继发性DAI的形成过程.为法医学对DAI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5.
围麻醉期、手术期寒战的发生率为5%~65%[1],它是指麻醉后病人苏醒期间出现不随意的肌肉收缩,寒战除了引起患者不适、肌震颤干扰临床监测外,还可导致一些有害的后果,如机体耗氧量增加、二氧化碳生成增加、心肌缺血、心排量增加、眼压增加等[2].但以往在护理工作中,对寒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迅速地预防和处理寒战,往往让病人自行恢复.我科分析了2003年6月~10月妇科手术病人645例,其中发生寒战189例.现将妇科手术后寒战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6.
择业是每个高校毕业生都要面对的问题,是从学校走向社会至关重要的一步。如何走好这一步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举足轻重,调整好心态,走出择业误区是择好业的前提。  相似文献   
27.
我科于1990年1月-2005年12月收住小儿惊厥309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9例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183例,女126例。年龄45天-12岁,〈5岁282例,其中〈3岁255例,5岁以上27例。  相似文献   
28.
皮革状膀胱炎(encmsted cystitis)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泌尿外科疾病,本文就该病的发生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王冰  杨晓春 《吉林医学》1999,20(1):38-38
急性乳糜性腹膜炎临床上极为少见,也很容易误诊。现将1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患,24岁,住院号20243。因右下腹疼痛1d,伴恶心于1990年4月8日急诊入院。就诊前1d因劳动于当晚自觉腹部持续性疼痛,以脐周及右下腹明显,伴有恶心。曾在本地用...  相似文献   
30.
杨晓春 《护理研究》2008,22(8):723-724
[目的]探讨三角肌的安全肌肉注射部位及不同部位注射对病人痛感的影响.[方法]根据三角肌的形态特点及深部血管、神经的行及分支、分布特点,评估三角肌的安全肌肉注射部位,将300例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注射的健康人随机分成3组,每组100例,分别选择三角肌上、中、下进行肌肉注射,比较3组不同注射部位的疼痛情况.[结果]三角肌上部没有大血管、神经通过,中部临近腋神经和桡神经,有损伤之虑,下部后方有腋神经、桡神经及血管通过.在三角肌上部行肌肉注射,疼痛反应明显低于中、下部.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角肌上部是安全、方便、可行的注射部位,疼痛反应轻;下部是危险的注射部位,疼痛反应重,避免在此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