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62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7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227篇
预防医学   73篇
药学   92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81.
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罕见,我院曾遇1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 男性,18岁,学生,以左腰背部胀痛不适并向左下腹部放散2月主诉入院,既往体健。 查体:T36.2℃,P80次/min,P20次/min,Bp16/10kPa,神清,精神可,发育中等,头颅五官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左肾区叩击疼(+),右侧(-),双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疼。  相似文献   
782.
目的 评价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行单肺通气麻醉时对患者血氧合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在VATS下行肺叶切除的单纯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于手术开始后15min(A1)、单肺通气后15min(Az)、患侧肺0cmH2OPEEP健侧肺5cmH2OPEEP后15min(A3)、患侧肺5cmH2OCPAP健侧肺0cmH2OPEEP后15min(A4)、患侧肺5cmH2OCPAP健侧肺5cmH2OPEEP后15min(A5)分别监测平均肺动脉压(PA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R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和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并计算分流(Qs/Qt)值。B组用10cmH2OPEEP和10cmH2OCPAP重复上述过程。结果 与A2相比,A3、A4和A5PaO2显著增加,Qs/Qt值显著降低(P<0.05),但A3、A4、A5间相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各时点的各项指标变化与A组类同。结论 在VATS行单肺通气麻醉时,健肺使用PEEP、患肺使用CPAP或联合使用PEEP和CPAP能提高患者手术中的氧合作用,降低Qs/Qt值;与5cmH2O PEEP和CPAP比较,10cmH2O PEEP和CPAP不能进一步改善PaO2和Qs/Qt。  相似文献   
783.
784.
目的 探讨采用尺骨鹰嘴入路双侧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5月~2019年8月共收治52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每组26例,A组经尺骨鹰嘴入路治疗,B组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术后摄肘关节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通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52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平均3.6个月(3~6个月)达到骨性愈合,术后3个月时,肘关节活动范围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A组Mayo评分(89.2±2.8)分,B组Mayo评分(81.2±3.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优良率92.3%,B组优良率8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采用尺骨鹰嘴入路治疗严重的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固定可靠,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85.
肝细胞核因子1A(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1A,HNF1α)是肝脏富集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调控多种肝脏特异基因的表达,参与维系肝脏的正常表型与功能。HNF1α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复合体的形式发挥转录调节功能。复合体组成的动态变化在调控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维持内环境稳定、修复组织损伤以及药物代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HNF1α的突变型改变了其在体内的相互作用网络,致使靶基因转录失调,诱发青少年发病型成人糖尿病(MODY3)。  相似文献   
786.
目的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线粒体促凋亡因子野生型Smac/DIABLO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 ①设计促凋亡因子野生型Smac/DIABLO引物,利用PCR在成人肝cDNA文库中扩增野生型Smac/DIABLO基因片段,构建酵母真核表达载体pDBLeu-Smac/DIABLO.②pDBLeu-Smac/DIABLO诱饵质粒转化酵母MaV203,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在酵母中的正确表达,自激活作用的检测并确定抑制His基础表达的3AT浓度.③对成人肝cDNA文库的筛选.选择能同时激活His、Ura、LacZ 3个报告基因的克隆为阳性,利用回转实验和GST-pull down对阳性克隆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pDBLeu-Smac/DIABLO载体,转化酵母细胞MaV203,无细胞毒性,无自激活作用,3AT浓度为25 mmol/L.经回转实验和GST-pull down证实了线粒体促凋亡因子Smac/DIABLO与核受体NR4A1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结论 Smac/DIABLO可能通过与核受体NR4A1的相互作用来影响核受体NR4A1对细胞生存或者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787.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对内镜下发现的黏膜下肿物进行超声胃镜或内镜下超声微探头检查,根据其回声强弱、肿物大小、浸润管壁的层次、边界情况,结合胃镜检查的镜下表现进行诊断并做出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超声检查的黏膜下肿物共78例,其中黏膜下平滑肌瘤和〈2 cm的良性间质瘤共56例,行内镜下橡皮圈结扎术49例,成功率为100%,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黏膜下囊肿和黏膜下脂肪瘤6例,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无并发症发生;较大的间质瘤和恶性间质瘤13例,建议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组织检查11例与胃镜检查符合,1例为胃手术后肉芽组织增生表现,另外1例为克隆氏病;异位胰腺3例。[结论]超声内镜可以协助诊断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性质;内镜下橡皮圈结扎法是治疗直径〈2 cm的黏膜下肿物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88.
单腔双囊气管导管在小儿单肺通气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我们采用单腔双囊气管导管(univenttube)于小儿胸腔镜(VATS)辅助心脏手术施行单肺通气麻醉2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ASAⅠ~Ⅱ级择期在VATS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儿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6.4±1.5)岁,体重(13.6±2.2)kg。其中室间隔缺损8  相似文献   
789.
目的评价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技术和液基细胞学测试(LCT)2种方法 ,对1026例在妇科病中心就诊的受检者进行同步盲法检测,同时进行阴道镜检查。以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评价该方案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52例,CIN-Ⅱ级108例,CIN-Ⅲ级109例,宫颈浸润癌28例。筛查高危型HPV感染366例,阳性率35.70%,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宫颈癌92.90%(26/28),CIN-Ⅲ90.0%(99/109),CIN-Ⅱ88.90%(96/108),CIN-Ⅰ87.50%(133/152)。高危HPV对宫颈高级别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8.60%、86.10%、14.80%和99.80%;HPV与LCT联合检测(平行试验)的以上各指标分别是100.00%、80.90%、12.10%和100.00%。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中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联合LCT检测是目前宫颈癌筛查具有诊断价值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90.
目的制备红系分化相关基因(erythroid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EDAG)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沉淀联合质谱技术对EDAG相互作用蛋白质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构建EDAG原核表达载体,通过诱导、表达、纯化获得EDAG融合蛋白,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EDA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利用Western印迹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免疫小鼠得腹水,最后用免疫共沉淀与质谱联合鉴定EDAG相互作用蛋白。结果纯化获得EDAG重组蛋白,筛选出4株分泌EDA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制备了腹水。该抗体均可用于内源EDAG蛋白的检测,其中两种抗体可用于免疫共沉淀实验,运用质谱技术筛选获得EDAG候选相互作用蛋白。结论利用EDAG单克隆抗体,筛选到EDAG候选相互作用蛋白质13种,涉及细胞增殖及转录等过程,为EDAG的功能研究及其分子机制的阐明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