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内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61.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胃癌癌前病变(PLGC)大鼠模型的造模用药,但造模时间过长。多种因素联合造模可缩短造模时间,促进造模效果。国内外文献中,除MNNG外,还有其他多种理化造模因素可供选用,是否适合与MNNG联合造模,笔者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讨中药调肝理脾方和东宝肝泰片对乙醇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SD大鼠经过9 wk乙醇混合物灌胃后,模型组被处死,取得肝脏,其他动物随机分成自然恢复组(11 wk)、东宝肝泰片组和调肝理脾方组,给予连续10 d的灌胃治疗,然后处死并取得肝脏,采用光镜、电镜观察肝细胞、肝星状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肝窦和窦周病理变化,并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3种细胞外基质分子变化.结果:模型组动物肝细胞混浊肿胀,脂肪变性,间质细胞增生,细胞核深染,Masson染色并可见肝细胞周围铁丝网格样纤维化和中央静脉基底膜增厚;自然恢复组肝细胞病变有所好转,纤维化也有好转,调肝理脾方组好转最明显.电镜下显示,模型组肝窦基底膜增厚,窦周胶原原纤维大量增生,肝细胞微绒毛大量减少、倒伏,自然恢复组无明显好转,调肝理脾方和东宝肝泰片片组有好转.Ⅰ型胶原和层黏蛋白恢复结果以调肝理脾方组最好,Ⅳ型胶原恢复结果以东宝肝泰片组最好.结论:调肝理脾方对病理性堆积的Ⅰ型胶原和层黏蛋白代谢有明显促进作用,效果强于东宝肝泰片,而且也能促进过多的Ⅳ型胶原恢复正常,而东宝肝泰片在促进堆积的Ⅳ型胶原恢复方面强于调肝理脾方.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制定随机对照检索策略和对国内主要数据库检索(不考虑盲法),2名评价人员分别根据纳入标准和剔除排除标准对检索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3次独立筛选和对所纳入研究进行有效的数据提取,并分别对文献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最终经核对一致的数据进行统计合并,根据异质性分析选用固定效应模式或随机效应模式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9篇594例随机对照实验纳入研究,半夏泻心汤加减方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RR=1.24,95%CI(1.07,1.45),P=0.004;临床疗效愈显率,RR=1.67,95%CI(1.13,2.49),P=0.01。同时胃镜疗效总有效率,RR=1.42,95%CI(1.12,1.79),P=0.004;胃镜疗效愈显率,RR=1.96,95%CI(1.34,2.86),P=0.000 6。其中3项研究数据纳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情况RR=1.05,95%CI(0.74,1.49),P=0.79;肠上皮化生改善情况[RR=1.23,95%CI(0.96,1.58),P=0.10。结论 Meta分析显示半夏泻心汤加减方在临床和胃镜疗效上优于对照组,而幽门螺杆菌根除状况和肠上皮化生改善上尚不能认为优于对照组;由于所纳入研究较少且部分研究为偏倚风险不确定的随机对照研究,需高质量和低偏倚风险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模型大鼠DNMT1蛋白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50只、空白组10只。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后剩余的33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1只,维酶素组11只,消痞颗粒组11只。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维酶素组给予维酶素悬浊液,消痞颗粒组给予消痞颗粒中药制备药液,1次·d-1。连续治疗12周后用Western blot法对各组大鼠DNMT1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模型组DNMT1蛋白表达量(0.293±0.036)较空白组(0.133±0.025)显著升高(P<0.01);消痞颗粒组(0.173±0.044)较模型组(0.293±0.036)及维酶素组(0.229±0.032)降低(P<0.05);消痞颗粒组蛋白表达量(0.173±0.044)与空白组(0.133±0.0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益气化瘀解毒法可以逆转胃黏膜异型增生,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DNMT1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调肝益气通络方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向肝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分离、纯化并鉴定大鼠骨髓MSC,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灌胃调肝益气通络方后提取药物血清,用含药血清,对照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诱导MSC向肝细胞的分化若干天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1.各浓度含药血清在加入1、7、14d后,其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常规培养组。2.含药血清诱导MSC分化7d后,高剂量组甲胎蛋白(Alpha Fetopmtein,AFP)与白蛋白(Albumin,ALB)的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HGF组,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的阳性细胞率与HG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MSC分化14d后,高剂量组AFP、ALB、CK18的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HGF组。结论调肝益气通络方具有诱导MSC分化为肝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中医药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变患者肝癌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513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西医组291例,中西医结合组222例,两组均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根据辨证加用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扶正化瘀胶囊和络舒肝片中的1种口服,比较两组患者肝癌的发生情况,以及不同CU-HCC风险分级、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肝癌发生情况。观察终点为确诊肝癌或随访时间达到5 a。结果:5 a内,中西医结合组肝癌发生率为26.6%,明显低于西医组的3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CU-HCC高风险患者中,中西医结合组肝癌发生率(28.3%)明显低于西医组(3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代偿期患者中,中西医结合组肝癌发生率(18.3%)明显低于西医组(3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结论:中医药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变,可有效降低患者肝癌发生率,尤其对CU-HCC高风险评分患者更具优势,且可减少代偿期患者的肝癌发生。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中药固本调肠汤治疗脾肾阳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予固本调肠汤,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治疗.治疗4周,采用临床积分差值法,观察IBS-D的总疗效及主要症状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改善IBS-D主要症状腹痛、大便次数及性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疾病的严重度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温肾健脾法为组方原则的固本凋肠汤对IBS-D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马来酸曲美布汀. 相似文献
68.
69.
萎缩性胃炎,一种严重侵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老年人亦有染患。为了帮助读者有效地防治此病,记者日前专程赴京,采访了我国著名消化病专家杨晋翔教授,请他谈了防治的相关知识。杨教授的医疗及行政工作十分繁忙,但他听说本刊是一本老年养生保健杂志后,本着宣传健康知识、传播养生理念,让老年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