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砂仁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对不同产地、不同表型性状的砂仁Amomi Fructus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扩增技术,对来自云南、海南、广东、福建等地区的21个砂仁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同时,对其中16个阳春砂仁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大小等部分植物学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利用这些数据对各居群砂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ISSR分析结果显示,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1条用于扩增,共检测出54条DNA条带,多态性位点为22个,多态性条带比率(PPB)可达40.74%,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16 1,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184 2;各居群表型性状差异较小。结论砂仁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22.
目的 通过对加速器机房周围剂量当量率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成因。方法 采用十分之一层法估算加速器机房主、次屏蔽墙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推荐的检测方法对加速器机房主、次屏蔽墙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检测。结果 各加速器机房周围剂量当量率的实际测量结果均小于理论计算结果,主屏蔽墙周围剂量当量率的测量结果较之理论计算结果偏小30.0%~56.0%。结论 应用十分之一层法来估算加速器机房周围剂量当量率是可行的,偏安全的。  相似文献   
23.
【摘 要】 目的:应用两种胶片分析方法分析调强治疗多叶光栅(MLC)到位精确度。 方法:选择4个省共15家医院,其中8家为Varian加速器,MLC型号均为Millenium 120;7家为Elekta加速器,MLC型号为MLCi或MLCi2。胶片放在固体水模体30 cm×30 cm,dmax点处(水下1.5 cm),SAD=100 cm,6 MV照射,250 MU(监督系数)/栅栏野,应用计划系统,在EBT3胶片上形成5条MLC栅栏野,每条栅栏野射野宽度为6 mm,5条栅栏野射野中心位置相对于中间栅栏野射野中心的位置距离分别为-6、-3、0、3、6 cm。将照射后的胶片用Epson Expression 10000XL扫描,应用Film QATM Pro软件得到栅栏野剂量曲线(profile),并用两种归一方法即截断部分光密度值区域后归一和归一到局部位置区的光密度值,从射野位置及中心位置偏差、射野宽度及偏差4个方面分析比较MLC到位精确及多中心测量结果。 结果:两种分析方法比较,5条栅栏野实际射野位置相对于计划射野位置偏差,均测得9家医院位置偏差超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规定偏差限值±0.5 mm;分析每条栅栏野射野中心位置的偏差,分析结果均符合IAEA规定限值±0.5 mm;分析5条栅栏野宽度,并与计划设定宽度6 mm相比较,偏差均符合IAEA规定不超过±1 mm;分析射野宽度最大最小值偏差及标准差,分析结果均符合IAEA规定偏差不超过±0.75 mm,标准差不超过0.30 mm。 结论:两种胶片分析方法测量MLC叶片到位精确度,结果相近,差别较小,在此实验中两种归一方法均可被用。  相似文献   
24.
CT是放射诊断的主要设备之一,临床医学诊断应用广泛。CT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影像诊断质量和患者的受照剂量,为保证CT的应用质量,掌握患者的受照剂量情况,提出加强质量控制措施,依据国家标准《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GB/T17589-1998的要求,对部分CT进行了质量性能检测。  相似文献   
25.
目的:设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周围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及时准确掌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辐射水平,以提升异常辐射水平的预警能力.方法:按照"监管部门-放射诊疗机构-监测终端"三层结构设计思路,以在线自动监测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辐射探测器传感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相关专用分析软件和通信网络技术,设计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周围...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研究用胶片(film)测量调强放射治疗(IMRT)多叶光栅(MLC)叶片到位精确度方法。方法 中国参加国际多放射治疗中心研究。固体水模体30 cm×30 cm,经CT扫描,影像传给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多叶光栅形成5条栅栏野,3 cm×6 mm,条状与条状之间距离3 cm,在最大剂量点(dmax)处,源轴距离100 cm,6 MV X射线,每条栅栏野照射监督单位250 MU。放射性免冲洗胶片EBT2放在固体模体上,实施调强放射治疗5条栅栏野计划。选择加速器多、物理师水平较高的江苏、湖北、河南和四川4省的27家医院30台加速器参与验证研究。验证程序和方法与国际多放射治疗中心研究程序相同。照射后的胶片分别邮给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剂量学实验室和外部检查组(EAG)测量分析并计算。结果 按IAEA要求,胶片测量与TPS计划每条栅栏野多叶光栅条状位置结果应≤±0.5 mm,本研究结果分别为0.3、0.2、0、-0.1、-0.2 mm,符合要求。4省的30台加速器中,5台加速器多叶光栅条状位置结果在±0.6~1.0 mm范围内,不符合要求;25台加速器条状位置结果均在±0.5 mm范围内,符合要求。EAG验证研究结果表明,6台加速器多叶光栅条状位置结果在0.6~1.0 mm范围内,不符合要求;24台加速器条状位置结果均在±0.5 mm范围内,符合要求。按IAEA要求,胶片测量每对与每条所有多叶光栅叶片位置偏差应≤±0.5 mm。本研究结果为0.04 mm,符合IAEA要求。EAG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条状位置偏差均<0.3 mm,符合要求;除1台加速器条状位置偏差为-0.7 mm、超出±0.5 mm外,其余29台加速器条状位置偏差均在±0.5 mm范围内,符合要求。按IAEA要求,胶片测量每对与每条所有多叶光栅叶片最小与平均宽度差值,最大与平均宽度差值应≤±0.75 mm。本研究结果,最小与平均宽度差值为-0.2 mm,最大与平均宽度差值为0.4 mm,符合要求。30台中有6台加速器多叶光栅叶片最大宽度与平均宽度,最小宽度与平均宽度差值超出±0.75 mm,不符合要求;24台加速器多叶光栅叶片最大宽度与平均宽度,最小宽度与平均宽度差值均<±0.75 mm,符合要求。5台加速器多叶光栅最大宽度与平均宽度,最小宽度与平均宽度差值超出±0.75 mm,不符合要求;25台均<±0.75 mm,符合要求。按IAEA要求,胶片测量每对与每条所有对多叶光栅叶片实际宽度位置标准偏差应≤0.3 mm。本研究结果为0.12 mm,符合要求。4台加速器多叶光栅叶片实际宽度位置标准偏差超出0.3 mm,不符合要求;26台在0.3 mm范围内,符合要求。4省的30台加速器IAEA验证研究结果与EAG相同。结论 胶片剂量学验证多叶光栅叶片到位精确度方法,方便适用,作为质量核查,便于邮寄,可反复多次测量,适合在医疗机构大规模开展质量核查。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用胶片(film)测量调强放射治疗(IMRT)多叶光栅(MLC)叶片到位精确度验证方法研究。方法 固体均质模体30 cm×30 cm,经CT扫描,影像传给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多叶光栅片形成5条栅栏野条状,每条条状栅栏野长3 cm,宽0.6 cm,条状与条状之间距离3 cm,在最大剂量点(dmax)处,源皮距离100 cm,6 MV X射线,每条条状照射监督单位250 MU。25 cm×25 cm的放射性免冲洗胶片EBT2放在30 cm×30 cm均质固体模体上,厚度1.0 cm的固体模体板覆盖在胶片上面,实施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照射。结果 7台加速器胶片测量与TPS计划每条栅栏野MLC位置偏差≤±0.5 mm,符合要求,1台加速器结果为-0.6 mm,不符合要求。胶片测量每对与所有多叶光栅叶片位置偏差结果,8台医用加速器结果均符合要求。4台加速器胶片测量每对与每条所有多叶光栅实际宽度差值≤±0.75 mm,符合要求,3台加速器结果超出±0.75 mm,不符合要求。6台加速器胶片测量每对与每条所有多叶光栅实际宽度标准偏差≤0.3 mm,符合要求,2台加速器结果超出0.3 mm,不符合要求。结论 胶片剂量学验证调强放射治疗多叶光栅到位精度方法简单可靠,能满足检测的要求,是调强放射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介绍了西双版纳瑶族民间主要单方用法、用量、功效等。临证应用与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云南阳春砂仁表型性状变异及其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阳春砂居群表型性状的变异范围,寻找与产量密切相关的表型性状,为今后阳春砂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标记阳春砂仁植株,观测其表型性状,并进行表型性状变异、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调查的阳春砂仁3个居群10个表型性状变异较大,各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果数>叶数>分蘖茎粗>叶舌长>株高>叶长>叶宽>茎粗>果型指数>果横径>果纵径。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型指数与株高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叶舌长、果横径及产地环境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阳春砂仁各主要性状对果型指数的作用效应依次为:果横径(0.9025)>果纵径(0.8668)>分蘖茎粗(0.0088)>茎粗(0.0086)>产地环境(0.0023)>叶宽(0.0021)>果数(0.0011)>叶数(0.0003)>叶舌长(0.0003)>叶长(0.0002)>株高(0)。将砂仁划分为不同果型类型,大果圆粒果型性状优于大果长粒和小果圆粒。结论西双版纳地区阳春砂仁居群表形性状变异丰富,不同果型类型挑选时,果横径对果型指数的直接贡献作用最大,可以作为首选性状。茎粗、叶数、叶长也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可以作为辅助选择性状。大果圆粒可以作为优良品种选育的首选果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