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分析了1988年-1997年32例青壮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行部胸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随访最长6年无1例复发,文中对手术的病理学依据,适应证,手术方法进行了讨论,认为自发性气胸应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方法。早期剖胸既可消除症状及根据病因有效地解决复发问题,而且儿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组织中SIgA、α1-A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62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组织标本,根据术前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规、经直肠前列腺B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临床症状以及有无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以及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单纯BPH、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两组。采用免疫组化、RT-PCR等实验方法研究两组前列腺组织中SIgA、α1-AR的表达。结果:62例患者中30例为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32例为单纯BPH,通过对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BPH患者SIgA、α1-AR表达显著高于单纯BPH患者(0.380 8±0.144 3 vs 0.295 4±0.008 4;0.440 5±0.104 1 vs 0.383 2±0.013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gA、α1-AR在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表达上调,提示慢性前列腺炎与BPH可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炎症反应可能是BPH的一个致病因素,与BPH的病理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肾癌钙化骨化的发病机理、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 方法 患者,男,48岁.因体检发现右肾钙化性占位2周人院.CT示右肾外形不规则,肾上极町见一类圆形占位性病变,伴明显骨化.PET-CT检查示右肾上极类圆形肿块,明显钙化,不伴有高功能性,考虑良性病变.术前拟诊断为肾癌,取右侧腹直肌旁切口行右肾探查术. 结果 术中见右肾中上极7.5 cmX5.0cm肿块,质硬如石,肾门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行右肾部分切除,术中冰冻病理提示肾透明细胞癌伴明显骨化,即行根治性肾切除加肾门周围淋巴组织清扫.术后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伴广泛骨化纤维化,输尿管残端、血管残端及肾周组织未见癌组织浸润,未见转移淋巴结.术后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转移. 结论 肾癌骨化较少见,肾实质性占位伴明显钙化骨化术前应按恶性肿瘤对待,肾癌骨化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4.
膜细胞骨架蛋白-ezrin差异表达与肾癌转移、侵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连接埃兹蛋白(Ezri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转移、侵袭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肾癌组织及40例相应癌旁正常肾组织,按肾癌组织(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腔静脉瘤栓形成),癌旁正常肾组织,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肾癌组织,伴有腔静脉瘤栓形成的肾癌组织分组.采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ezrin的表达.结果:RT-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肾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肾组织中均可检测到ezrin mRNA及蛋白,且肾癌组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免疫组化检测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肾癌组织中为96%(48/50),癌旁正常肾组织组为75%(30/40)(X2=10.350,P=0.002);ezrin mRNA表达阳性率肾癌组为82%(41/50),癌旁正常肾组织组为62.5%(25/40)(X2=4.321,P=0.038),肾痛组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组.免疫组化评分及ezrin mRNA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9.500±2.502)vs(7.232±3.045),13/14 vs 16/36,P<0.05];腔静脉瘤栓形成组显著高于无腔静脉瘤栓形成组[(9.315±3.027)vs(7.563±2.991),14/14 vs 22/36,P<0.05].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ezrin mB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分级、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ezrin在肾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强度与肾痛淋巴结转移及腔静脉瘤栓形成有关,ezrin可能参与了肾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测定肾癌组织中ezrin mRNA及蛋白有助于进一步评估肾细胞癌的预后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5.
我科从1995年4月~1998年8月共收治睾丸外伤2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年龄15~45岁,平均20岁。26例均为单侧睾丸外伤。就诊时间为伤后5h~7d,平均1.5d入院。外伤原因:训练致伤10例,不慎踢伤13例,骑跨伤1例,车祸致伤2例。1.2临床表现26例均有不同程度阴囊肿大,伴明显疼痛,疼痛沿腹股沟向下腹部放射。其中20例阴囊皮肤有瘀血,触痛明显。6例伤侧睾丸稍增大,20例睾丸肿大明显,质硬,张力大。20例诊断性阴囊穿刺,有18例抽出血液。1.3诊断根据明确的外伤史,伤后阴囊肿胀伴伤侧睾丸增大或睾丸轮廓不清。…  相似文献   
36.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外科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我们自1988年4月~1997年12月,施行单纯性动脉导管手术48例,现将动脉导管未闭手术体会初步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4~24岁,肺...  相似文献   
37.
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泌尿系统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易转移、治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的特点,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肿瘤细胞表现出强烈的需铁现象,而铁超载会诱导细胞发生铁死亡,即一种由脂质过氧化和细胞膜损伤引起的铁依赖性细胞死亡。因此,铁死亡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潜力。铁死亡的分子机制与细胞磷脂代谢异常、铁代谢异常、抗氧化和非抗氧化系统Xc-/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的失调有关。铁死亡相关分子在BC的发生和发展、转移、耐药及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治疗BC的靶点。  相似文献   
38.
膜细胞骨架蛋白-ezri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从蛋白和转录水平观察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肾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80例肾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检测ez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取其中50例肾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行RT-PCR检测其mRNA表达。 结果 ezrin蛋白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膜。ez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肾癌组织中为95%(76/80),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5%(30 /40)(χ2=10.350,P=0.002);ezrin mRNA表达阳性率在肾癌组织中为82%(41/50),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62.5%(25/40)(χ2=4.321,P=0.038)。免疫组化评分及ezrin mRNA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9.500±2.502) vs. (7.232±3.045), 13/14 vs. 16/36,P<0.05];腔静脉瘤栓组显著高于无腔静脉瘤栓组[(9.315±3.027) vs. (7.563±2.991), 14/14 vs. 22/36,P<0.05]。而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 ezrin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分级、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无关(P>0.05)。 结论 肾癌组织中ezrin蛋白及mRNA水平均呈高表达,其表达的强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腔静脉瘤栓形成有关。ezrin可能参与了肾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有望成为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9.
肠内营养支持在消化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在消化系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4例肠内营养支持,采用手术时预置经鼻空肠管68例,单纯空肠造瘘置管16例,开始施行经周围静脉行全胃肠外营养.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过渡到空肠营养,开始时选用等渗、易于吸收的5%葡萄糖盐水,每日由营养导管缓慢滴注500mL~1000mL,持续2 d~3 d.使肠道适应喂养后,逐渐减少静脉营养液输入,选用易消化吸收的肠内要素饮食,并以肠内营养供给所需全部热卡与营养物质.结果本组84例消化系大手术,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无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8%,低于文献统计的50%.12例吻合口瘘及高位小肠瘘经EN保证营养供给,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本组患者术后没有营养不良加重现象,部分患者体重还略有增加,清蛋白在术后2wk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 wk基本达到氮平衡,单纯PN负氮平衡持续常在2 wk以上.对长期禁食、吻合口瘘患者,经肠内营养喂饲,更显示其优越性.术后由静脉营养及早过渡到肠内营养.胃肠道是人体营养供应最理想的途径,术后早期患者采用PN.但PN时间过长,可出现肠道屏障损害等系列并发症,肠源性感染率增加,适时及早由PN过渡到EN,有助于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预防由于细菌易位和内毒素吸收产生的肠源性感染.减少分解代谢激素的过渡分泌,降低高代谢分解.EN使营养物质从肠吸收后,由门静脉转运到肝脏代谢,更好地被机体利用,修复创伤组织和器官,增加腹内脏器的血流量,加速吻合口愈合.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对消化系手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40.
自体血回输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取代同种异体输血的发展趋势,自体血回输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1996年10月~2000年5月,采用1次性输血器连接输液瓶或袋,插入积血的胸腔(或腹腔)集血回输,成功地抢救了45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6岁,平均32.8岁;闭合性胸部损伤单侧血胸15例,双侧5例,血气胸6例;心脏破裂?心包填塞4例;胸腹联合伤,血胸并脾破裂5例,右肺贯穿伤并肝破裂1例,腹部闭合伤脾破裂腹腔内出血9例;重度休克24例,轻中度休克1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