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38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中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选的患者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症状发作在24h内(大多数为12h内),并行急诊PCI,共计668例。将其分为房颤/房扑组(入院时或住院期间心电图检查存在房颤/房扑者)和无房颤/房扑组,除心电图外同时收集患者住院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心肌梗死史、脑血管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家族史、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急诊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killip分级等。结果入选的668例患者中,有房颤/房扑心电图记录者67例(约占10%),与无房颤/房扑组比较分析发现,存在房颤/房扑的患者具有以下几个临床特点:高龄;多数有既往心肌梗死或脑血管病史及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为多支血管病变;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低。年龄、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Ⅳ级、多支血管病变等是房颤/房扑发生的独立预示因子。房颤/房扑组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无房颤/房扑组(9.0%vs3.1%,P<0.05),房颤/房扑组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房颤/房扑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房颤/房扑是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示因子(RR值1.36,95%CI1.01~2.08)。结论房颤/房扑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群中常见的合并症与并发症,房颤/房扑的存在与住院死亡率密切相关,并受到包括年龄、性别、心功能状态(Killip分级)、血管病变支数、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或许这些因素与房颤/房扑的发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并将直接影响房颤/房扑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2.
Objective Because of the severe consequences of an atrial esophageal fistula,it is vital to avoid this complication. The most safe way is to avoid ablating the segment of esophagus behind left atrium (LA). What we do is to image the relationship of esophagus to posterior LA wall and real-time esophageal tem-perature monitoring to ablate the posterior LA wall. Methods Sixty-four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AF) were enrolled to pulmonary veins (PV) isolation. Swallowing a radiocontrast agent at the same time when imaging of LA 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of esophagus to posterior LA wall an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gment of esophagus behind LA and PV, the esophagus were divided into type Ⅰ , type Ⅱ and type Ⅲ. A esophageal temperature probe was inserted and advanced into the esophagus directly posterior to the LA. Three steps ablation strategy and real-time esophageal temperature monitoring were applied to guide the PV isolation. The procedure was interrupted when the esophageal temperature was 39℃ until] the tempera-ture renormalized and ended when PV were isolated. Results There were 48 type ⅠI , 11 type Ⅱ and 5 type Ⅲ esophagus in the 64 patients. After three steps ablation,all PV isolations were completed. Only 18.8% of the patients needed to ablate the posterior LA close to the esophagus. Conclusion Only one PV ostiolum close to the posterior LA wall in most PAF patients and many of them can achieve complete PV isolation without ablating the posterior LA close to esophagus which could minimize the risk of esophageal injury dramatically.  相似文献   
93.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差 ,病死率高达 70 % 〔1〕。为了降低病死率 ,近年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 (I ABP)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本文总结了 2 0 0 1年 3~ 7月北京朝阳医院CCU行IABP治疗的AMI心源性休克患者 2 0例。对其疗效作回顾性分析 ,以进一步提高用器械辅助循环抢救AMI危重症的水平。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连续选择AMI心源性休克患者 2 0例 ,男 1 1例 ,女 9例 ,年龄 45~ 76( 65± 1 5 )岁 ,距AMI起病4h~ 7d。AMI根据 1 979年ISFC/WHO临床命名标准…  相似文献   
94.
95.
96.
近十一年来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特点的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性别及年龄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特点。方法 根据本院近 11年来收集的 30 16例AMI患者的资料 ,按不同时期、不同性别及年龄分组 ,用 χ2 检验和u检验进行多侧面分析比较。结果 (1)近 11年来收治的AMI病例数大体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AMI患者的总体住院天数及住院病死率有显著下降 ,但老年AMI患者人数构成比增加 ,特别患AMI再住院的老年患者人数构成比显著增加 ,同时住院费用也急剧增加。 (2 )性别比较发现 ,90年代后期患AMI第一次住院的青年男性患者及老年女性患者有明显增多趋势。 (3)住院病死率分析发现 ,90年代后期AMI住院病死率的下降主要体现在老年男性患者住院病死率的下降 ,而中青年男性患者及女性住院病死率无明显下降。 (4)死因分析 ,男女总死因的前三位均为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力衰竭并休克。男性≤ 6 0岁组心源性休克明显占较高比例。 (5 )比较男女部分特点发现 ,未经年龄校正前女性的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 ,经年龄校正后差异变得不显著。女性比男性更少接受冠脉造影和 或PTCA术 ,再住院率较高。结论 AMI患者近 11年来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 ,男性发病年轻化  相似文献   
97.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联合举办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临床研究和介入治疗国际研讨会暨急诊病例演示会于 2 0 0 2年 1 2月 6日在北京举行。在全面防治冠心病的共同旗帜下 ,陈灏珠院士、高润霖院士、钱贻简教授、陈新教授、陈明哲教授、Lim教授、Saito教授等一批享誉中外的著名心脏病专家和 70 0多名医务人员 ,及中央电视台、健康报等 2 0多家媒体 50多位记者、编辑和 2 0多个中外企业或厂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呈现出医院、媒体和企业相结合 ,共同构筑心血管疾病全面防线的新态势。 60 %以上的参…  相似文献   
98.
20年前的金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诞生了。满怀豪情壮志的胡大一教授带着先进的技术、全新的理念、科学的管理、年轻的团队来到这里,经过艰苦的创业和科学的管理,打造出了国内首家真正意义上的心脏中心。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的诞生标志着融心脏内科、外科、介入于一体的一种全新的管理和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血清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膜上延迟整流性钾电流及其尾电流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4在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应用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检测188例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及与心力衰竭患者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71人的血清中自身抗体.纳入对象均自愿提供血清用于实验.选用24只健康成年豚鼠,断头处死,分离心肌细胞,置于台氏液中,室温保存备用.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定量观察并比较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和心力衰竭患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血清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延迟整流性钾电流及其尾电流电流强度的影响.①观察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自身抗体阴性血清对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和尾电流的影响:含Cd^2+台氏液灌流心肌细胞,记录基础延迟整流钾电流和尾电流→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自身抗体阴性血清灌流心室肌细胞3~5 min.②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和尾电流电流的影响:另取一组含Cd^2+台氏液灌流心肌细胞,记录基础延迟整流钾电流和尾电流→异丙肾上腺素1 μmol/L灌流心室肌细胞3~5 min→用β1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0.1 μmol/L灌流3~5 min.③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血清对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和尾电流的影响:另取一组含Cd^2+台氏液灌流心肌细胞,记录基础延迟整流钾电流和尾电流→加入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血清灌流心室肌细胞3~5 min→用β1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0.1 μmol/L灌流3~5 min.4组间差异用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的q检验.结果:①β1肾上腺素受体的自身抗体阴性血清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性钾电流和其尾电流峰值电流及标准电流密度无影响.②异丙肾上腺素作用于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性钾电峰值电流由加药前的基础电流(对照组)(884.09&;#177;346.93) pA增大至异丙肾上腺素组(1 423.39&;#177;438.68)pA,标准电流密度由(6.86&;#177;1.87)pA/pF上升至(11.04&;#177;2.00)pA/pF,差异明显(P<0.01);尾电流峰值电流由加药前的基础电流(对照组)(229.13&;#177;75.76)pA增大至异丙肾上腺素组(449.59&;#177;137.38)pA,标准电流密度由(1.84&;#177;0.53)pA/pF上升至(3.54&;#177;0.78)pA/pF,差异明显(P<0.01).艾司洛尔后,峰值电流及标准电流密度均下降(P<0.01).③心力衰竭患者抗β1肾上腺素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血清作用于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性钾电流峰值电流由(864.56&;#177;332.67)pA增大到(1 291.52&;#177;365.83)pA,标准电流密度由(6.33&;#177;1.45)pA/pF上升至(10.13&;#177;1.82)pA/pF,与基础电流(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尾电流峰值电流由(213.45&;#177;81.23)pA增大至(416.18&;#177;159.00)pA,标准电流密度由(1.54&;#177;0.62)pA/pF上升至(3.30&;#177;0.94)pA/pF,再次加入艾司洛尔后,峰值电流及标准电流密度均下降(P<0.01).结论:①不同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抗β1受体的自身抗体对自身受体有异丙肾上腺素激动剂样效应,可以使心肌细胞延迟整流性钾电流和尾电流增大.长期钾电流活化,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引起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发生电重构,推测抗β1受体的自身抗体对心肌细胞钾电流的影响与心力衰竭时心律失常有关.从离子水平证实人抗β1受体的自身抗体参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②β1受体阻滞剂可以阻断自身抗体与受体的结合,从离子水平为临床应用β1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心内科“生命网”讲座中调查问卷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在心内科"生命网"讲座中调查问卷的使用,分析患者的现状,探讨"生命网"在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生命网"讲座中发放调查问卷,询问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情况及其药物治疗,并及时了解患者的要求与意见.结果:在82例参加"生命网"讲座的患者中,收回62份问卷,反馈率为75.61%.患者血压的知晓率为83.87%;血脂的知晓率为80.64%;血糖的知晓率54.84%.各种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为:血压中收缩压、舒张压的达标率分别为86.54%、96.15%;血糖的达标率为85.29%.在心肌梗死的亚组中,93.33%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86.67%患者接受降脂治疗,43.33%患者接受ACEI或ARB类药物的治疗;90.00%患者接受β-阻滞剂的治疗.结论:在心内科"生命网"讲座中,使用调查问卷可以快速了解患者的现状,了解患者危险因素的检测、治疗与达标,并及时反馈患者的需求,提高医患之间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