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目的评价鼻胃镜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钡餐透视为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4例,对照组56例。实验组采用鼻胃镜对上消化道进行检查,对照组采用普通胃镜对上消化道进行检查,对两种不同检查方式引起的不适反应和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不适反应轻,并发症少(χ2=0.843,P<0.01)。结论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时,采用鼻胃镜更安全。  相似文献   
54.
55.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炎10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义  桂金贵 《中医杂志》1995,36(9):551-552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急性肾炎102例,与单纯西医疗法治疗组50例对照观察。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浮肿消退时间、高血压恢复正常时间及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锌指蛋白281(ZNF 28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对人肝癌细胞Hep 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经手术切除后病理切片证实的肝癌标本82例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5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和癌旁正常肝组织标本中ZNF 28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ZNF 281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国际恶性肿瘤分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甲胎蛋白(AFP)]的关系;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述组织中ZNF 281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沉默RNA(siRNA) ZNF 281转染人肝癌细胞Hep G2,根据转染情况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的Hep G2)、阴性对照组[转染ZNF 281基因非特异性沉默RNA(siRNA)干扰组]、siRNA ZNF 281组[转染ZNF 281基因特异性siRNA干扰组],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Hep G2细胞中ZNF 281 mRNA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肝癌组织中ZNF 28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肝组织(P <0. 05);肝癌组织ZNF 28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4. 39%,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的18. 0%(P <0. 05),且ZNF 28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肿瘤直径> 5 cm,TNM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比例分别为65. 57%、73. 77%、45. 90%,高于ZNF 281蛋白表达阴性的38. 10%、38. 10%、14. 29%(P <0. 05)。siRNA ZNF281组Hep G2细胞中ZNF 281 mRAN表达量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 <0. 05); siRNA ZNF 281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 <0. 05);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Hep G2细胞中ZNF 281 mRAN表达量及细胞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肝癌组织中ZNF 281蛋白及其RNA均呈高表达;沉默ZNF 281基因可抑制人肝癌细胞Hep G2增殖,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27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收集并发呼吸道疾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呼吸道疾病类型,并进行汇总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病程与并发呼吸道疾病的关系。结果在72例胃食管反流病并发呼吸道疾病患者中,男性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43/72,59.7%)大于女性(29/72,40.3%);年龄超过70岁以上者32例(44.4%);病程大于6个月以上者居多,共60例(83.3%);并发的呼吸道疾病以慢性咳嗽、咽炎为主(42/72,58.3%),肺炎12例(16.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例(12.5%),支气管哮喘、特发性肺纤维化各1例(1.4%,1.4%)。结论长期胃食管反流病可导致不同类型的呼吸道疾病,需尽早干预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不同模型参数评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肝纤维化分级的价值。方法选择48例CHB患者(病例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设置不同b值进行MRI-DWI检查,病例组患者接受组织穿刺活检进行肝纤维化分级,比较研究对象MRI-DWI参数水平、参数水平与病例组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评估不同模型参数[单指数模型参数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双指数模型参数的真实扩散系数(Dt)和假性扩散系数(Dp)和灌注分数(f)、拉伸指数模型的扩散分布指数(DDC)和扩散异质性指数(α)]评估CHB肝纤维化分级的效能。结果病例组无纤维化患者各MRIDWI参数与对照组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肝纤维化患者ADC、Dt、f、DDC水平低于对照组志愿者和病例组无纤维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α水平与对照组志愿者和病例组无纤维化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肝纤维化分级CHB患者ADC、Dt、f、DD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RI-DWI多模型参数ADC、Dt、f、DDC水平与CHB患者肝纤维化分级均呈负相关关系(r=-0.535,-0.594,-0.474,-0.651,P<0.05),Dp、α水平与CHB患者肝纤维化分级无相关性(r=-0.238,-0.040,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ADC、Dt、f、DDC评估CHB患者≥S2级肝纤维化的AUC对应为0.766、0.824、0.820和0.812,评估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4.29%和76.92%、82.86%和76.92%、74.29%和84.62%、82.86%和69.23%;ADC、Dt、f、DDC评估CHB患者≥S3级肝纤维化的AUC对应为0.766、0.760、0.694和0.851,评估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4.12%和58.06%、47.06%和100.00%、47.06%和93.55%、76.47%和83.87%。结论MRI-DWI模型参数中单模型参数ADC、双指数模型参数Dt和f、拉伸指数模型参数DDC均与CHB患者肝纤维化分级呈负相关关系,上述模型参数可评价CHB患者肝功能分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靶向抑制VEGF基因联合唑来膦酸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si-VEGF转染至胃癌BGC-823细胞中,以RT-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其转染效果。转染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唑来膦酸共同培养48 h,MTT法检测si-VEGF联合唑来膦酸对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检测唑来膦酸的IC50;将细胞随机分为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si-NC+唑来膦酸组(转染阴性对照后,给予唑来膦酸处理)、si-VEGF组(转染si-VEGF)和si-VEGF+唑来膦酸组(转染si-VEGF后,给予唑来膦酸处理),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TAT3、p-STAT3和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si-VEGF后成功下调BGC-823细胞中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si-VEGF联合唑来膦酸对BGC-823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唑来膦酸单独作用,且唑来膦酸的IC50为62.94 μmol/L。与si-NC组相比,si-NC+唑来膦酸组、si-VEGF组和si-VEGF+唑来膦酸组的侵袭细胞数及迁移细胞数均明显减少,且p-STAT3和MMP-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STAT3表达差异不明显。其中,si-VEGF+唑来膦酸组的作用效果明显高于si-NC+唑来膦酸组或si-VEGF组。结论:靶向抑制VEGF基因联合唑来膦酸能够协调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ES)治疗Ⅰ~Ⅲ度出血性内痔的效果,并探讨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均行CAES治疗的100例Ⅰ~Ⅲ度出血性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复发率,根据术后12个月复发率分为复发组16例和未复发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术期指标和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WBC)],采用Lasso-COX回归模型筛选Ⅰ~Ⅲ度出血性内痔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1个月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6/100),其中1例肛门坠胀,1例出血,3例排便困难,1例感染;复发组患者的内痔分度Ⅲ度占比、便秘发生率和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50.00%、62.50%、31.25%,明显高于未复发组的8.33%、19.05%、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CRP、IL-6、WBC分别为(26.64±2.88) mg/L、(20.12±3.05) pg/mL、(9.45±1.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