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焦虑症患者精神病理机制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焦虑症患者精神病理的可能机制.方法20名受试对象,焦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各10名.使用情绪词听觉刺激模式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实验.所得数据使用国际通用的统计参数图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使用焦虑状态量表评定患者组与对照组对威胁性词语的反应,两组有显著差异;(2)中性情绪词与无词语状态交替实验显示,患者组不仅在相关听觉和语义处理脑区有活动,还扩展到前额叶皮层.威胁性词语与中性情绪词交替实验中,与健康人相比,患者组异常激活了颞叶,前额叶,特别是眶额皮层和扣带回.结论焦虑症患者颞叶和前额叶等功能区可能存在异常通路.  相似文献   
82.
骨肉瘤磁共振成像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共振成像在判断骨肉瘤髓内侵犯范围、髓外浸润、骨骺侵犯、有无关节腔受累及有无跳跃性生长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正确选择检查序列和详细分析肿瘤组织成份在各序列上信号强度的变化,可正确评估肿瘤性质和侵犯范围,对瘤体切除和肢体重建手术方案的制定极为重要。磁共振灌注成像及动态增强检查方法能够很好地反映骨肉瘤及瘤周组织肿瘤血管生成情况,可确定有无可能存在的显微镜下肿瘤浸润,对手术切缘安全性的术前判定和预后估测提供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3.
膝关节损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膝关节损伤的MRI特点、病理基础、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损伤的MRI资料。结果:4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半月板撕裂34例,MRI表现为黑色的半月板内出现异常信号,其中延伸至关节面(26例);“水桶把手”样撕裂(4例);半月板变形缩小(4例)。前交叉韧带损伤28例,MRI表现为黑色条索状无信号韧带影中出现异常信号,呈不连续弯曲波浪状、斑片状或团块状。后交叉韧带损伤4例。其他改变:半月板囊肿4例,侧副韧带损伤18例,关节积液38例,骨折7例。结论:MRI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为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而详细的依据。  相似文献   
84.
肺内孤立球形病变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X线检查对肺内孤立球形病变诊断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40 2例肺内孤立球形病变 ,其中手术及病理证实3 98例 ,4例肺脓肿经临床证实。全部病例均摄胸部正位片 ,3 68例有侧位胸片 ,95例有病灶体层。结果 常见病周围型肺癌 96例 ,肺结核瘤 3 3例 ,肺包虫病 2 5 3例 ,肺脓肿 9例 ,转移瘤 3例。炎性假瘤、错构瘤、肺肉瘤各 2例。肺母细胞瘤、肺纤维瘤各 1例。常见病大多有典型X线表现 ,结合临床诊断容易明确。少见病有时缺乏特征性表现 ,大多数诊断较为困难。结论 X线检查对肺内孤立球形病变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仍为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MRCP对胆囊、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 (MRCP)对胆囊、胆管结石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与B超、CT等影像学资料比较 ,探讨胆系结石的术前最优检查方案。方法 收集有MRCP资料的胆道探查病历共 90份 ,将术前MRCP与术中探查情况作对照研究 ;90例患者术前均做过至少 1次的B超检查 ,4 1例有CT资料 ,12例曾作胆囊切除 ,比较MRCP与B超、CT对胆管结石的检出率。运用SPSS 6 .12版统计软件、McNemar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胆系结石在MRCP图像上形态常表现为低信号 ,呈圆形或卵圆形、“倒杯口征”、“靶征”或“胆管铸型”。MRCP对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 92 2 2 % ,94 0 5 % ,6 6 6 7%和 76 92 % ,76 % ,10 0 %。在胆囊结石诊断方面 ,MRCP同B超相比 ,胆囊结石的检出率低于B超 (P <0 0 1) ;在胆 (肝 )总管结石的诊断上 ,MRCP对胆管结石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超 (P <0 0 1)。MRCP同CT相比 ,对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胆囊结石的诊断 ,MRCP结合B超检查更为可靠 ;对胆管结石的诊断 ,MRCP是最理想且可靠的诊断。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总结和报道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时,采用动脉内夹心法注入稀释止痛剂对预防术后疼痛症状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 109例子宫肌瘤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的病例,采用PVA 明胶海绵条为栓塞材料,其中80例在PVA栓塞至子宫动脉血流基本停滞时,通过导管注入稀释的止痛剂,22例使用杜冷丁30mg(0.6ml)稀释1倍成1.2ml为止痛剂,另58例使用利多卡因40mg(2ml)加生理盐水4ml稀释成6.0ml的方法。记录栓塞治疗后患者的急性缺血反应和症状,随访6~18个月后主要症状改变和肌瘤大小变化。结果 与未经术中止痛处理的29例相比,经术中止痛处理的夹心法栓塞治疗,术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而且以术后2~3天出现轻度的下腹痛为多。术中没有发生动脉痉挛或其他不良反应,经过术后随访,所有病例症状改善,肌瘤缩小。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时,使用动脉内稀释止痛剂可以显著减轻传统栓塞治疗后的疼痛症状,不影响临床疗效,是一种简单易行、效果良好的预防术后疼痛新方法,可以促进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CT对胃部不同病变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胃部不同病变的CT表现,提高CT对胃部不同病变诊断价值和限度的认识.方法收集了经CT检查有胃部病变的病例62例.按常规行胃部CT扫描,静脉内注射造影剂行增强扫描.结果发现胃癌49例,平滑肌(肉)瘤7例,良性溃疡3例,幽门肌肥厚1例,胃神经鞘瘤2例.CT同病理符合57例,不符合5例,符合率为91%.结论CT对胃癌有其重要的诊断价值,对胃部其它不同病变也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8.
急性脑梗死MRS研究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稳定、可行的脑局灶性梗死动物模型,并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病理学方法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S-D大鼠25只,随机分5组。A组为假手术对照组,B、C、D、E组大鼠分别用自创改良线栓法栓塞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后3、6、12、24 h进行磁共振成像和波谱分析,检查结束后各组取2~3只进行病理观察,另2只TTC染色后行梗死灶形态学观察。结果对照组(A组)MR I、1H MRS及病理检查均未见异常。实验组DW I成像病灶呈高信号,1H MRS示B、C、D、E各组均见病灶NAA峰下降,Lac峰在各组均见升高,B、C、D组Cho、Cr峰未见明显异常,E组Cho、Cr峰略下降。结论该方法制作急性脑梗死实验模型是稳定的、可重复的,并且适合MRS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9.
在胸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中,部分病变隐蔽在肺尖、肺门区、支气管内、奇静脉食管隐窝、纵隔、脊柱旁、心脏前后、膈肌后及膈肌上等部位。常规胸片不易检出、不易确诊,常需要借助于CT检查下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诊断结果[1]。现将83例经临床、手术病理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已证实的胸部隐蔽性病变的常规X线及CT检查回顾性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83例患者,男45例,女38例,年龄9~84岁,平均60.5岁。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痛、气短、痰中带血、消瘦、杵状指等。所有病例均摄胸部X线平片及CT检查,其中26例摄侧位胸片,8例行上消化道钡…  相似文献   
90.
恶性血液病骨髓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动态增强MR成像技术检测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构成的变化,判定其骨髓浸润程度,以减少血液病患者治疗随访过程中穿刺活检的次数。方法2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动态增强MPJ(DCE-MR)及髂嵴穿刺活检,测定骨髓灌注的最大强化率(PER),最大强化斜率值(Slopemax),峰值时间(TTP),平均时间(MT),以及骨髓活检分析细胞构成、肿瘤分数(TF)。结果2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的PER、Slopemax、TTP、MT的中位值分别为0.27、0.21s^-1。、79.08s、84.43s。不同细胞构成(低、正常、高)骨髓的灌注特征性变量的中位数值分别为PER(0.29、0.24、1.15)、Slopemax(0.20s^-1、0.21s^-1、1.28s^-1)、TTP(96.67s、83.49s、25.52s)、MT(77.52s,86.25s,84.34s)。肿瘤浸润组首次灌注值(PER0.32,Slopemax0.28s。)高于肿瘤缓解组,(PER0.20,Slopemax0.20s^-1),而对比剂到达峰值时间(TTP68.66s)低于缓解组(TTP85.85s)。肿瘤浸润组与缓解组骨髓的P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而Slopewmax、TTP、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ER(r=0.564,P=0.003)、Slopemax(r=0.478,P=0.016)、MT(r=0.186,P>0.05)与骨髓细胞构成状态(低、正常、高)呈正相关,而TTP(r=-0.222)与骨髓细胞构成状态呈负相关。PER(r=0.561,P=0.004)、Slopemax(r=0.318,P=0.121)、MT(r=0.207,P>0.05)与TF呈正相关,而TTP(r=-0.305,P>O.05)与TF呈负相关。结论动态增强MR成像能够监测恶性血液病骨髓肿瘤细胞浸润和细胞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