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9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4篇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国产坎地沙坦酯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坎地沙坦酯和厄贝沙坦组,每组30例,采用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经过2周的安慰剂清洗期后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坎地沙坦酯片一日8mg或厄贝沙坦片一日150mg。2周后如果达到预期降压效果,则继续原剂量服药至4周末。如降压效果不理想,加量(坎地沙坦酯一日12mg或厄贝沙坦一日225mg)继续服药2周。观察所有入选患者4周内的血压、不良反应和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坎地沙坦酯组收缩压下降15.1%,舒张压下降12.2%;厄贝沙坦组收缩压下降12.6%,舒张压下降9.2%。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坎地沙坦酯为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安全且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2.
采用高血压患者(EH)的离体动脉血管,并分离、培养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观察卡托普利对人ASMC合成和分泌肾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ASMC能合成和分泌肾素和血管紧张承Ⅱ(AngⅡ)。EH组ASMC及培养液中的肾素活性(RA)和AngⅡ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NT);RA和AngⅡ与血压呈显著正相关(r=0.84,0.9;P<0.01)。应用卡托普利后,EH组的ASMC内RA显著升高,而AngⅡ则明显下降。结果提示血管存在着独立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高血压时血管RAS异常活跃,卡托普利长期抗高血压的主要机理之一是抑制血管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减少局部AngⅡ的产生。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多巴胺D3受体对胰岛素受体介导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以胚胎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株(A10)为研究对象,观察在D3受体激动剂作用下,胰岛素受体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变化。利用[3H]-TdR细胞掺入实验观察细胞增殖状况,并利用免疫印迹法观察D3受体对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D3受体影响胰岛素受体介导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结果D3受体激动剂(PD128907)本身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没有影响,但可抑制胰岛素受体介导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刺激D3受体可降低胰岛素受体的表达,提示D3受体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受体的表达,从而影响胰岛素受体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过程。结论D3受体对胰岛素受体介导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多巴胺D3受体对胰岛素受体介导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胚胎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株(A10)为研究对象,观察在D3受体激动剂作用下,胰岛素受体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变化.利用[3H]-TdR细胞掺入实验观察细胞增殖状况,并利用免疫印迹法观察D3受体对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D3受体影响胰岛素受体介导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结果 D3受体激动剂(PD128907)本身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没有影响,但可抑制胰岛素受体介导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刺激D3受体可降低胰岛素受体的表达,提示D3受体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受体的表达,从而影响胰岛素受体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过程.结论 D3受体对胰岛素受体介导的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D3多巴胺受体对肾上腺素α受体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去甲肾上腺素(NE)刺激SD大鼠的VSMC,观察在D3受体激动剂(PD128907)存在的情况下,NE促增殖作用的变化,其中细胞增殖用3H-TdR掺入量表示。结果NE通过肾上腺素α受体促进SD大鼠VSMC增殖,该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关系。PD128907低浓度(10-8、10-7mol/L)对VSMC增殖无影响,但高浓度(10-6、10-5mol/L)却促进VSMC的增殖[PD128907 10-6mol/L=(4982±529)计数/min、PD128907 10-5mol/L=(5782±483)计数/min与对照=(3798±438)计数/min相比,P<0.05],此作用可被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阻断。低浓度的PD128907(10-7mol/L)可通过D3受体减弱NE 10-6mol/L引起的VSMC增殖[NE 10-6mol/L=(6315±245)计数/min与NE 10-6mol/L+PD128907 10-7mol/L=(4898±286)计数/min相比,P<0.05。结论D3受体对NE所致的VSMC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组织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途径。方法:结扎小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衰)模型,32只小鼠利用随机数字法分4组:假手术组、心肌梗死后2周组、4周组和6周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室扩张及心功能变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质网分子伴侣GRP78蛋白以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凋亡蛋白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ε(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ε,CHOP)、c-Jun氨基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及其磷酸化水平、caspase-12及其活性剪切片段的表达。采用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小鼠左心室扩大,心功能下降。小鼠心肌组织GRP78、CHOP蛋白表达增高(P0.05)。JNK、caspase-12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变化,但其活化形式磷酸化JNK及剪切后的caspase-12表达增高(P0.05)。TUNEL染色显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小鼠心肌组织凋亡明显增多(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诱导内质网应激反应,并伴随着其相关的CHOP、JNK、caspase-12三条通路的激活,提示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了心梗后心衰中心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7.
内质网应激反应是细胞面对应激时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机制,通过三种反应调节途径以减少蛋白质翻译,增强内质网分子伴侣和内质网相关降解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来达到保护细胞及器官的目的。在心血管系统中,内质网应激作为多种应激过程的共同通路,广泛地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现将介绍内质网应激反应及其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多巴胺 D_1类受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受体的影响。方法以A10细胞为研究对象,免疫印迹观察刺激 D_1类受体对 IGF-1受体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 D_1类受体对 IGF-1受体影响的机制。结果刺激 D_1类受体可降低 IGF-1受体的表达,D_1类受体阻断剂可完全阻断 D_1类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 对 IGF-1受体的影响,免疫印迹显示运用蛋白激酶 C(PKC)和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阻断剂后,IGF-1受体表达恢复,提示 PKC 和 MAPK 途径可能参与了 D_1类受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IGF-1受体的影响过程,在 Wistar-Kyoto(WKY)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中 D_1类受体激动剂 Fenoldopam 对IGF-1受体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但该抑制作用在 SHR 细胞明显低于 WKY 细胞。结论 D_1类受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IGF-1受体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 PKC 和 MAPK 途径发挥一系列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99.
目的评估支架重建血运治疗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与近斯疗效. 方法选用Palmaz支架,对6例动脉粥样硬化、3例大动脉炎和1例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所致肾动脉狭窄先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然后放置支架.术后患者均行常规抗凝治疗,定期复查血压和记录降压药物用量,并采用超声复查支架通畅状况.  相似文献   
100.
希腊学者Rosmarakis等对5个随机研究进行meta分析后发现,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使用匹格列酮或罗格列酮治疗可显著降低再狭窄率,狭窄直径的百分比显著下降,靶病变的最小腔径明显增大,因再狭窄而行再次血运重建术的患者显著减少,但这些结果有待随机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