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9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4篇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脂质过氧化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及44例健康者进行了血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检测。结果发现,心力衰竭患者的LPO、血清及红细胞内SOD活力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随着心力衰竭加重,LPO、SOD皆增加,SOD/LPO比值下降,LPO含量与心功能呈显著负相关,心力衰竭改善,LPO及SOD减少,SOD/LPO上升。这表明脂质过氧化增强在CH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LPO、SOD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T细胞亚群、炎症介质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3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常规治疗组,n=32)仅接受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另一组(乌司他丁组,1×104U/d,n=31)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观察治疗当天和第7天T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P)、脑钠尿肽(BNP)水平,心衰积分(HFS)、NYHA心功能分级及6-min步行实验距离(m)的变化。结果住院后两组各有1例死亡,余61例患者完成了本实验。治疗7 d后,与入院时比较,乌司他丁组(n=30)CHF患者CD4+T细胞及CD4+/CD8+T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CRP及BNP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HFS、NYHA心功能分级及6-min步行实验距离(m)均有显著改善(P<0.01)。与常规治疗组(n=31)相比较,乌司他丁更能降低CRP的水平(P<0.05),并可上调CD4+T细胞及CD4+/CD8+T细胞的比例(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可以显著提高CHF患者的细胞免疫状况,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扭曲的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进行冠脉造影检查的30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查阅病史资料和影像资料;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对血压水平与冠脉扭曲程度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冠脉扭曲阳性率高达55-3%(168/304),老年女性发病率为60.1%(101/168),中重度扭曲主要发生在左回旋支(33.9%),三支病变的扭曲总积分最高;性别与血压是老年患者冠脉扭曲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水平的高低与冠脉扭曲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老年冠脉扭曲发病率高,且与性别、血压密切相关。血压越高造成的冠脉扭曲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34.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内外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浓度的变化(摘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内科杨成明,刘光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同位素室徐有奇,袁立功新近发现在许多病理变化或疾病状态时血浆内源性洋地黄物质(EDLS)浓度有明显...  相似文献   
35.
2005~2007年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甘肃省2005-2007年360例黑热病发病因素做流行病学分析,探讨控制黑热病流行的措施。方法对全省2005-2007年报告的黑热病病例做现况分析。结果2005-2007年甘肃省黑热病主要流行于5个县(区),流行区未见明显扩大,主要发病年龄段为婴幼儿,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犬利什曼病感染率高、新入疫区人员增多、气候变化和白蛉杀灭工作停滞是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区发病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能够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鼠胚胎干细胞系,并研究体外诱导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分化的可能性及条件,为角膜损伤提供新型的上皮修复组织来源。方法质粒pEGFP-N1脂质体复合体转染鼠胚胎干细胞,对稳定表达GFP的ES细胞以Ⅳ型胶原作为诱导条件,定向诱导鼠ES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转化,观察培养后形态改变,免疫荧光及RT-PCR检测K12、K14及CD44的表达。结果转染后ES细胞稳定表达GFP,成功诱导出角膜上皮样细胞,呈典型上皮样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显示,K12及CD44表达阳性,K14表达阴性。结论转染GFP的ES细胞,在Ⅳ型胶原的诱导下,成功向角膜上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37.
目的 了解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专业人员黑热病防治和诊治能力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采用问卷方式调查甘肃省5个黑热病主要流行县、13个一般流行县专业人员黑热病防治和诊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46名疾控机构防治人员6项调查内容显示,"本地是否有黑热病流行、传染源、传播媒介和主要治疗药物"的知晓率分别为71.7%,60.9%,69.6%和63.0%.对于"犬是传染源(x2=10.932)、主要治疗药物(x2=17.700)、常用检测方法(x2=16.364)和病犬主要症状(x2=5.976)"4项内容,主要流行县和一般流行县防治人员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50名县级医疗机构医生,"黑热病治疗药物和病原学检测方法"知晓率分别为90.0%和66.0%,对"甘肃省黑热病主要流行区、主要症状、免疫学检查方法、治疗药物使用方法和治疗耐药后替代药品"的知晓率分别为42.0%,34.0%,10.0%,58.0%和20.0%,主要流行县和一般流行县医生对"甘肃省主要流行区"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30,P<0.05);96名调查对象,42人接受过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结论 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区专业人员防治知识和医生诊治基本知识知晓率低;应加强黑热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防止疫情扩散,提高医疗机构人员诊治水平,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38.
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病人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壁顺应性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48例,正常对照49人.按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分3组,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EH IR( )]组,原发性高血压无胰岛素抵抗[EH IR(-)]组,正常对照组(NEH).应用二维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受检者颈动脉参数及临床生化指标,计算HOMA指数、CSDC、Vd/Vs评估胰岛素抵抗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壁顺应性.结果EHIR( )组HOMA指数与IMT呈正相关(r=0.38,P<0.01),CSDC与HOMA指数呈负相关(r=-0.29,P<0.01),Vd/Vs与HOMA指数呈负相关(r=-0.31,P<0.01).BMI、甘油三酯(TG)水平高于EH IR(-)及NEH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及颈动脉斑块大小在EH IR( )组明显低于EH IR(-)组(P<0.05).结论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病人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壁顺应性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和鼻泪管支架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93例(10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应用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另一组应用鼻泪管支架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应用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57眼,有效39眼(68.42%);鼻泪管支架术治疗45眼,有效40眼(88.89%),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P<0.01)。结论鼻泪管支架术相对于同样微创的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更加稳定,手术成功率更高,不失为微创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CAD)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CAD)患者的影像资料,评估64排螺旋CT在其冠状动脉性病变中的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大于或等于50%、大于或等于70%及小于50%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依次为93.8%、87.5%、85.6%,特异性依次为94.8%、97.6%、93.7%;阳性预测值依次为91.6%、83.2%、77.2%;阴性预测值依次为96.2%、98.3%、96.3%。结论64排螺旋CT是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合并CAD冠状动脉病变较可靠的、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