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9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4篇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77岁,因头昏、眩晕1周入院;查体:血压90/60mmHg,心界不大,心率40次/分钟,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心率41~48次/分钟).阿托品试验(全程Ⅱ导联记录):试验前(见图1)心率38次/分钟,一次性静脉注射阿托品2 mg后于30秒开始出现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干扰性房室脱节,心室率逐渐增快,最快时88次/分钟(见图2),1分钟时心室率为81次/分钟(见图3);于9分钟时出现心室夺获(见图4),1分钟后再次记录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干扰性房室脱节(图5),于17分钟再次出现心室夺获,心率67次/分钟(见图6),在20分钟时记录仍为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干扰性房室脱节(见图7);直到25分钟后恢复窦性心律(见图8).……  相似文献   
22.
留置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心包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丁玲新  杨成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9):2937-2938
目的:探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在治疗结核性心包炎伴大量心包积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非同期回顾性研究,将常规心包穿刺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32例患者为试验组。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消除心包填塞症状时间分别为(1.61±0.92)天及(1.09±0.28)天;两组积液消失时间分别为(9.7±2.33)天及(5.64±1.15)天。结论:留置导管引流可迅速消除心包填塞症状,减少穿刺次数,能及时、彻底地引流心包积液,降低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国产坎地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42例高血压病患者口服坎地沙坦8周,治疗前、后采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结果: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病12周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空腹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前显著升高,血浆一氧化氮显著升高而内皮素-1显著降低.结论:坎地沙坦能有效降压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所致大鼠缺血性心肌损伤后心室扩张、心衰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大剂量ISO建立大鼠缺血性心肌损伤模型。70只雄性Wistar大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20只,实验组(ISO组)30只,治疗组(ISO+PDTC组)20只。检查心肌病理形态学、心肌NF—κB激活情况、心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情况及血清MCP-1水平,并在实验第14天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室扩张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ISO所致大鼠缺血性心肌损伤后心肌NF—κB被激活,心肌MCP-1mRNA表达增加(P〈0.01),血清MCP-1增高(P〈0.01);PDTC能够抑制NF—κB的激活,下调心肌MCP-1mRNA的表达及血清MCP-1水平(P〈0.01),减轻心肌炎症反应,减小心肌细胞损伤范围,但同时可导致肉芽组织替代受损心肌延迟;实验第14天,治疗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实验组减小(P〈0.05),射血分数(EF)优于实验组(P〈0.05)。结论应用PDTC能够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后的心室扩张、心功能损害起到-定的防治作用,该作用可能主要得益于在心肌损伤急性期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激活进而下调MCP-1的表达、减轻心肌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回顾性分析60例病人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心肌灌注显像(MPI)结果不一致的资料。方法:所有 MPI检查用Toshiba GCA-7100A/D型 SPECT仪完成。以CAG结果示冠状动脉狭窄≥50%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结果:60例中CAG结果和MPI结果不符合者15例(25%)。15例病人平均年龄52.7±9.5岁,男11例,女4例。MPI显示心肌缺血而CAG正常者9例,其中临床诊断X综合征3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例、心绞痛(冠状动脉狭窄30%~40%)3例、高血压病2例;MPI显示正常而CAG有临床意义狭窄6例(狭窄50%~60%者6例次,累及右冠状动脉者3例次,分支狭窄者3例次,伴良好侧枝循环2例次)。结论: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不正常而CAG正常者,不能认为显像均为假阳性,其中有78%的MPI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心肌显像阴性、CAG证实狭窄≥50%,大部分为冠状动脉远端分支狭窄和临界性冠状动脉狭窄及右冠状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内皮素 B(ETB)受体对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多巴胺 D_3受体表达的影响,以及其与高血压(EH)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以 Wistar-Kyoto(WKY)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RPT)株为研究对象,观察刺激 ETB 受体后 D_3受体蛋白表达的变化,D_3受体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测定,ETB/D_3受体之间的连接采用免疫沉淀测定。结果 ETB 受体激动剂 BQ3020可增加 WKY 大鼠 RPT 细胞 D_3受体的蛋白表达,该作用呈现出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关系,而且 BQ3020对 D_3受体蛋白表达的刺激作用可以被D_3受体拮抗剂 BQ788所抑制。在 SHR 细胞,ETB 受体激动剂 BQ3020并不能增加 RPT 细胞 D_3受体的蛋白表达,并且基础状态下 D_3受体的蛋白表达在 SHR 细胞明显低于 WKY 细胞。免疫共沉淀显示在 ETB/D_3受体之间存在同连接,刺激 ETB 受体可增加 ETB/D_3受体之间的连接程度,然而,在 SHR 细胞,不仅基础状态下 ETB/D_3受体之间的连接程度低,而且,刺激 ETB 受体对 ETB/D_3受体之间的连接程...  相似文献   
28.
作者采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离体动脉血管 ,并分离、培养动脉平滑肌细胞 ,观察了异搏定、尼卡地平对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的影响。由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的跨膜流动和细胞内释放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试图得到异搏定、尼卡地平对人离体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释放和转运的直接证据。结果如下 :(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平滑肌细胞内总钙比正常血压组高 ,并与细胞内游离钙明显相关 ;(2 )两个钙通道拮抗剂均能显著减少两组的细胞内钙。异搏定显著减少4 5Ca2 的跨膜内流 ,尼卡地平主要是阻止细胞内钙的释放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他汀类调脂药物辛伐他汀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坎地沙坦对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给予46例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高血压患者坎地沙坦4mg/d结合膳食治疗,8周后加服辛伐他汀每晚20mg。服药治疗前、8周以及16周结束时采用高分辨率超声系统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并抽血比较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糖、血胰岛素、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坎地沙坦可以显著降低血压,加服辛伐他汀后血脂明显下降,血压没有进一步下降。联合治疗较单用坎地沙坦能进一步改善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功能。结论辛伐他汀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可以进一步改善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和踝臂指数(ABI)在健康人群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人群中血管早期病变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方法随机选择心内科住院的11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或具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因素者入选动脉粥样硬化组,对照组系同期在该科住院血压正常患者100例,采用VS-1000型血压脉搏测量仪检测210例患者的CAVI和ABI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采用HP-SONO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动脉粥样硬化组CAVI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I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正常血压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左右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动脉粥样硬化组较正常血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相关性分析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组CAVI与LVEF呈正相关(r=0.612,P<0.05),ABI与CAVI呈负相关(r=-0.697,P<0.001)。健康组上述各指标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压的变化对动脉硬化的发病有一定影响,而CAV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