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76篇 |
免费 | 237篇 |
国内免费 | 14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5篇 |
儿科学 | 44篇 |
妇产科学 | 20篇 |
基础医学 | 164篇 |
口腔科学 | 34篇 |
临床医学 | 534篇 |
内科学 | 490篇 |
皮肤病学 | 16篇 |
神经病学 | 203篇 |
特种医学 | 30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343篇 |
综合类 | 1321篇 |
预防医学 | 419篇 |
眼科学 | 31篇 |
药学 | 426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385篇 |
肿瘤学 | 1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100篇 |
2021年 | 136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86篇 |
2018年 | 119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88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187篇 |
2013年 | 166篇 |
2012年 | 204篇 |
2011年 | 212篇 |
2010年 | 185篇 |
2009年 | 219篇 |
2008年 | 195篇 |
2007年 | 206篇 |
2006年 | 199篇 |
2005年 | 211篇 |
2004年 | 220篇 |
2003年 | 187篇 |
2002年 | 150篇 |
2001年 | 152篇 |
2000年 | 126篇 |
1999年 | 130篇 |
1998年 | 113篇 |
1997年 | 103篇 |
1996年 | 116篇 |
1995年 | 106篇 |
1994年 | 87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8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6篇 |
1963年 | 5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3.
54.
肿瘤淋巴管生成的调控机制及淋巴道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道转移是恶性实体肿瘤难以根治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由于近年来淋巴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发现和对淋巴管生成的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肿瘤淋巴管生成的调控机制与淋巴道转移的研究领域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回顾了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资料,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深入探讨肿瘤淋巴管生成的调控机制与淋巴道转移的研究,将成为继血管生成机制研究之后的另一前沿领域;针对该机制开发靶向药物有望谱写肿瘤生物治疗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术中在椎旁肌肉中注射药物对控制腰椎手术后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153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分为肌肉封闭组78例,注射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对照组75例,不作封闭治疗。分别观察术后不同时间两组VAS疼痛评分、住院期间肢体感觉、肌力、腱反射、平卧翻身及下地行走时间等。【结果】术后1d、1周、2周VAS评分,椎旁肌封闭组为(5.75±0.76)、(4.22±0.80)、(3.37±0.79),对照组则为(7.82±0.69)、(6.32±0.79)、(5.53±0.79),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旁肌封闭组对止痛药物的依赖性低,患者术后平卧翻身时间(1.85±0.31)d和下地行走时间(3.09±0.39)d均较对照组(2.09±0.36)d和(3.47±0.43)d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期间封闭组没有发现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心血管系统异常反应、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术中椎旁肌封闭能有效控制腰椎手术后的早期疼痛反应疼痛,对术后功能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56.
1954年我校提出高原心脏病是高原适应不全症的一个类型。并于1959年观察到高原心脏病患者有右心衰竭症状,X线显示肺动脉段突出,右室增大,心电图表现为右心室肥大和劳损(2a)。同时对5例婴儿高原心脏病进行尸体解剖,发现肺动脉壁明显增厚,尤以中层为显著,中层断面体积增大,血管壁厚与腔径之比值上升,右心室明显肥大和扩大(2b)。基于以上 相似文献
57.
58.
中晚期肝癌化学免疫治疗与单纯TAE治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肝动脉化学栓塞(TAE)后1~2周内行LAK/IL2的化学免疫治疗(Chemo-immu-notherapy CIT)中晚期肝癌(Mid-advanced HCC)42例(CIT组),TAE治疗2 7例为对照(TAE组)。结果:Ⅱ期HCC 2年生存率47.4%,Ⅱ期HCC部分缓解率(PR)和3个月、半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39.1%、73.9%、56.5%和34.7%,显著高于TAE组Ⅱ期HCC二年生存率16.7%,(P<0.05)和Ⅱ期HCC部分缓解率为6.7%,三个月、半年、1年生存率40.0%,13.3%和6.7%,P<0.05;Ⅱ期HCC 1年内肝外转移率(25.5%)明显低于TAE组(66.7%,P<0.05)。表明化学免疫治疗能显著提高中晚期肝癌疗效。 相似文献
59.
为增强混合骨髓移植(MBMT)后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研究了同基因骨髓混合H-2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后腹腔短期注射白细胞介素2(IL-2)对P388小鼠白血病生存的影响。结果表明,MBMT后白血病小鼠的生存较同基因BMT者显著延长,而MBMT+IL2组的生存率又较MBMT组显著增高,观察所有小鼠皆未发生明显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为临床提高混合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可吸收固定棒联合带线锚钉治疗伴有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25例创伤性髌骨脱位导致骨软骨骨折合并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损伤的资料。用可吸收固定棒复位固定骨软骨骨折,带线锚钉缝合修复MPFL。术后用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和IKDC膝关节评分及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评判关节功能,用CT、MRI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髌骨位置、MPFL连续性及信号。结果 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无髌骨脱位复发。按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标准,优22例,良2例,差1例。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影像学检查显示骨软骨损伤和MPFL愈合良好。结论 对于合并髌骨骨软骨骨折的创伤性髌骨脱位,一期可吸收固定棒复位固定骨折块联合锚钉紧缩缝合MPFL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