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脊髓梅毒临床及神经电生理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摘 要 目的:探讨脊髓梅毒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例脊髓痨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资料。结果:(1)脊髓痨的主要临床特征为: 腰腿神经痛,共济失调步态,Romberg征阳性、下肢深感觉障碍、肌张力减低、跟膝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二便障碍;或脊髓梅毒表现为急性脊髓炎。(2)体感诱发电位均表现为下肢中枢传导速度延长;双下肢波形分化欠佳不良、波幅降低,L3、T11及皮层电位P40潜伏期延长。结论:梅毒可导致急性脊髓炎。对于中年腰腿痛、共济失调的患者应常规做梅毒血清学检查,以防止误诊。脊髓痨患者体感诱发电位提示腰段脊髓以上中枢神经受损。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老年类赫氏反应的特点.方法对5例发生类赫氏反应的老年Ⅴ型肺结核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例均为复治病例,应用利福平化疗,表现为发热和胸腔积液的反复,2例淋巴结肿大,3例合并肺部感染.5例均排除肺肿瘤.结论类赫氏反应不仅限于初治病例,老年患者应注意与肿瘤及并发症鉴别.  相似文献   
103.
麻风病潜伏期长,早期症状不明显,待临床确诊已非早期。如何从已被感染过麻风杆菌的高度危险者及时发现早期病人已成为麻风防治中的重要研究内容。自80年代麻风杆菌特异酚糖脂Ⅰ做抗原的酶联接免疫吸附试验(PGL—Ⅰ—ELISA)方法的建立,为麻风亚临床感染(简称“亚感”)的检测及麻风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手段。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与江苏省麻  相似文献   
104.
HPLC-MS/MS法研究熊去氧胆酸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熊去氧胆酸(利胆药)浓度并研究其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20例男性健康受试者空腹口服熊去氧胆酸500 mg,采用Shimadzu VP-ODS色谱柱,流动相为A:乙腈-水(含5 mmol·L-1乙酸铵)(35:65);B:乙腈;选择(ESI)负离子检测,以盐酸西替利嗪为内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测定熊去氧胆酸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线性范围为40.14~1.20×10-4ng·Ml-1(γ=0.995),最低检测限为40.14 ng·Ml-1,低、中、高浓度的日内日间差异均小于20%,相对回收率为90.46%、86.51%和93.41%.口服熊去氧胆酸500 mg后,Cmax为(7.18±2.40)μg·Ml-1,tmax为(2.80±0.90)h,AUC0-10为(22.72±6.08)μg·h·Ml-1,AUC0-∞为(23.80±7.60)μg·h·Ml-1.结论 此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于熊去氧胆酸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价"四针法"在胃大部切除(BILLROTHΠ式)术中十二指肠残端关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2006年榆林市第二医院普外科应用"四针法"关闭十二指肠残端临床资料。结果:"四针法"关闭十二指肠残端,需时短、经济、安全、可靠。结论:"四针法"关闭十二指肠残端,操作简单、需时短、经济费用低、残端无张力、安全可靠易于掌握和推广,大大降低了十二指肠残端瘘,从而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为了解未成年乙肝患者HBV DNA定量分析特点及与成年患者之间的区别。方法荧光定量PCR用于检测4115例未成年(0~18岁)乙肝患者和17262例成年患者的HBV DNA。结果未成年乙肝患者HBV DNA总阳性率(69.82%)极显著高于成年乙肝患者(57.76%)(P〈0.0001),而小于检测下限阳性率(2.92%)则低于成年乙肝患者(P〈0.0001),病毒载量(6.66±1.45)显著高于成年患者(5.51±1.85)(P〈0.0001)。未成年男性HBV DNA总阳性率(72.39%)极显著高于女性(68.48%),而小于检测下限阳性(男性2.80%,女性3.37%)无性别差异;未成年男性病毒载量(6.66±1.45)与女性患者(6.66±1.46)无统计学差异。未成年患者随年龄增加总阳性率逐渐增高(P〈0.0001),病毒载量也随之增高(P〈0.0001)。结论未成年乙肝患者HBV DNA阳性率极显著高于成年乙肝患者,小于检测下限则低于成年,阳性病毒载量则显著高于成年乙肝患者;未成年男性HBV DNA阳性率极显著高于女性,而小于检测下限阳性男女无统计学差异,未成年阳性患者病毒载量在男女间也无统计学差异;未成年患者随年龄增加总阳性率逐渐增高,病毒载量也随之增高,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未成年患者乙肝病毒载量。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画钟试验(CDT)在筛查帕金森病(PD)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43例PD患者,记录其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运动功能(UPDRS-Ⅲ)和Hoehn&Yah(rH-Y)分级,并进行CD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评估。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本组PD患者CDT异常率为48.8%,其中轮廓异常3例(7.0%),数字异常15例(34.9%),指针异常17例(39.5%)。CDT正常组和CDT异常组在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和UPRDS-III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H-Y分级、MMSE和MoCA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DT与MMSE、MoC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和0.694,P<0.001;与H-Y分级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34,P<0.001;与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和UPRDS-III等因素不相关(P>0.05)。结论 CDT为简便易行敏感的PD认知功能损害的初筛工具。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呼吸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者共101例,随机分为接受呼吸康复组(康复组)或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入院后呼吸康复组进行呼吸康复前评估,制定康复方案、进行康复锻炼、出院前再次评估,通过与对照组对比来评价呼吸康复对患者运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康复组呼吸康复前后的6min步行试验得到改善,从242.0±15.03m提高到291.0±14.61m(P=0.001),而对照组6min步行试验从263.9±20.75m改善到273.7±20.03m(P=0.620)。呼吸康复实施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即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标准自测问卷的呼吸困难、疲劳、情绪障碍和疾病控制得分明显高于康复前(P0.001),而对照组的评分无显著提高。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入院后实行呼吸康复可以改善健康状况,结果可为临床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甚至重症患者及时实施康复计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reg)及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比例失衡在IgA肾病(IgAN)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使用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 wilfordii glycoside,TW)治疗后对IgAN 的 Treg、Th1、Th2及Th1/Th2的比例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30例IgAN患者,使用雷公藤多苷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reg、Th1、Th2及Th1/Th2的比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IgA N患者外周血Treg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IgAN患者外周血中,Th2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IgAN患者Th1/Th2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使用TW (1 mg·kg-1·d-1)治疗 IgAN 3个月后,可显著降低IgAN患者外周血Treg(P<0.01),但治疗后Treg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显著降低Th2细胞比例(P<0.05),显著升高Th1/Th2比值(P<0.01);且治疗后IgAN的尿蛋白明显降低(P<0.01),血清白蛋白升高(P<0.05).结论:TW可改善IgAN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表达紊乱,对IgAN治疗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分析了扬州及东台11个县市14257例麻风中2114例兔眼。单侧兔眼1214例,双侧900例,共占病人总数的14.83%,占麻风眼损害的72.92%。兔眼组中下睑外翻、暴露性角膜病变及视力丧失,明显高于无兔眼组。年龄、型别和病期与兔眼有明显的关联。少菌型患者发生兔眼时,麻风病期不超过4年者占58.93%,以单侧为主(972/1500);多菌型发生兔眼时,麻风病期超过10年者占69.95%,以双侧为主,(371/609)。双侧发生兔眼的间隔时间在6个月之内的占90.88%。兔眼与面瘫同时存在者占72.23%。60%的兔眼发生于不知不觉之中。作者强调兔眼引起的暴露性角膜病变及失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