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分析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及病毒学特征.方法 采用常规的血清学试验和核酸扩增技术对本地区315 520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联合筛查,对HBsAg-/HBV DNA+标本进行高精度病毒载量检测和补充乙肝5项检测,采用PCR直接测序法获得标本中HBsAg编码基因即S基因序列,分析病毒基因型别及氨基...  相似文献   
42.
目的了解青岛市血液检测在新的检测模式下(血清学检测1遍+NAT 1遍)的血液检测结果。方法采用新的检测模式对2013年6月15日-12月31日在青岛市采集的55 529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用1遍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对HBs Ag、抗-HCV、抗-HIV进行检测,2种ELISA试剂检测抗-TP。其中54 858例ALT正常,抗-TP阴性的献血者标本进行NAT。我们将献血者血清学检测结果和NA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 529例标本中共检出HBs Ag阳性128例(阳性率0.23%),抗-HCV阳性66例(阳性率0.10%),抗-HIV阳性31例(阳性率0.056%),NAT阳性率是0.21%(119例)。其中NAT阳性HBs Ag阳性53例,NAT阳性抗-HCV阳性19例,NAT阳性抗-HIV阳性8例。血清学检测结果阴性的标本中NAT阳性38例。结论血液检测新模式下,NAT和ELISA检测相互补充,有效地提高了血液安全。HBs Ag、抗-HCV和抗-HIV S/CO值与NAT结果的关联性有助于指导血液筛查和阳性献血者的追踪调查。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在血型检测过程中的规范使用与维护,确保血型定型的准确性。方法 2012年10月引进PK7300至2022年12月,结合实验室环境与设施、标本与试剂准备、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验证与评价、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室内质量控制、结果核对中的诸要素分别进行探讨。结果 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但多种因素可能造成判读失败,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尤为重要。判读结果时需要与手工试管法结合,才能保证血型鉴定的准确性。结论 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了检测结果全程的溯源及查证,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44.
目的调查HBV、HCV和HIV血清学阴性献血者中的核酸反应性比率,探讨开展血液筛查NAT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利用Procleix TIGRIS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2011~2012年68 781份ELISA检测阴性或单试剂反应性待检的献血者标本进行HBV、HCV和HIV 3项联合筛查,并对联检反应性标本做进一步分项鉴别试验。结果 68 781份ELISA检测阴性或单试剂反应性待检标本中,NAT共检出反应性84例,总反应性比率为0.12%(84/68 781);经鉴别后共检出HBV反应性30例,未检出HCV和HIV RNA反应性标本,联检反应性标本可鉴别率为35.71%(30/84)。结论无偿献血者血液经常规酶免筛查后仍存在较高比例的HBV DNA感染,核酸检测可以有效降低酶免法漏检造成的输血风险,有必要进行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45.
红细胞T活化与新生儿输血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25年Hubener发现血液标本被细菌污染后出现异常凝集,造成ABO血型鉴定错误,不久Thomsen发现细菌培养液能够诱导红细胞(RBC)在同型血清中发生凝集,此后Friedenreich证实这种凝集是细菌产生的酶使RBC表面隐藏抗原暴露后与同型血清中“凝集素”发生反应引起的,即所谓Thomsen-Friedenreich现象,亦称多凝集(polyaggluti-  相似文献   
46.
富血小板血浆是全血经过离心获得的血小板浓缩物,已有研究证实其中含有多种与创伤愈合有关的生长因子。软组织损伤理想的愈合方式是快速及疤痕最少的愈合,近年来,有关富血小板血浆促进软组织损伤愈合、减少疤痕的研究逐渐增多,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其促进软组织损伤愈合的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建立大学生无偿献血长效机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无偿献血制度在我国全面推广,临床血液安全得到有力保障.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血液安全战略的关键是从低危献血者中采集较为安全的血液,并认为重复、固定的献血者是无偿献血发展之本~([1]).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建立有效的血站血液质量控制监测指标体系,对采供血质量控制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客观评价血液质量控制过程的差距,促进血站血液质量控制的持续提升和标准化管理。方法 建立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和质量控制的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向山东省17家血站发放《采供血过程质量监测指标统计表》,明确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收集各血站2022年1—12月质量监测指标数据,利用SPSS25.0软件对其中的质量控制(20个)的质量监测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7家血站关键设备监测合格率、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关键物料监测合格率、血液质量检查项目合格率平均值分别为99.47%、99.51%、99.95%和98.99%,不同规模血站间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质量检查项目总数与血液制备总量皮尔逊相关系数r=0.645(P<0.05)。检验报废率、非检验报废率平均值为1.14%、3.36%,在不同规模血站间的报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糜血报废率平均为3.07%,乳糜血报废率与非检...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构建山东省血站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以期持续提升血液质量和标准化管理。方法 通过文献、标准等检索,结合采供血实际工作,以采供血业务过程关键控制点为导向,拟定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经2轮德尔菲法专家征询和论证,运用主观加权和层次分析法分析各指标权重,又经6个月的试行,完成对指标内容的修订和完善。结果 构建了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项,分别为献血服务、成分制备、血液检测、血液供应和质量控制;二级指标72项,包含指标含义、计算公式等。2轮专家征询意见和2轮论证会议,修订指标17项,并通过主观加权和层次分析法获得指标权重,经试行的局部微调,形成了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结论 首次构建覆盖采供血业务全过程的血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可有效评价血站质量管理水平,为打造山东省血液质量管理“一盘棋”发展模式、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和掌握青岛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比较分析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为加强血液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将本中心2013年6月14日-2014年6月14日采集的血液样本100 885人份进行血清学检测,其中99 637例ALT正常,TP抗体阴性的献血者样本进行了NAT,抗-HIV初筛阳性样本送往市疾病控制中心做确证实验,对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HIV反应性59例(阳性率为0.06%),其中抗-HIV和核酸同时反应性16例(阳性率为0.016%),43例抗-HIV单项反应性,未检出HIV核酸单项反应性样本,59例经确证阳性18例(感染率为17.84/10万),1例不确定,其中16例抗-HIV和核酸同时反应性样本经确证全部HIV阳性,43例抗-HIV单项反应性确证阳性2例,1例不确定。在16例血清学反应性(S/CO值大于15)、NAT阳性样本中,核酸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为100%。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8例确证阳性献血者全部为男性,未婚11例(61.11%),已婚6例(33.33%),1例不祥;首次献血者8例(44.44%),重复献血者10例(55.56%)。结论 NAT的假阳性率远远低于血清学检测方法,针对HIV感染检测准确度高。为了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除了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HIV检测水平,我们应积极普及无偿献血知识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未婚男性青年的艾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