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338篇 |
免费 | 3489篇 |
国内免费 | 237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38篇 |
儿科学 | 650篇 |
妇产科学 | 426篇 |
基础医学 | 3400篇 |
口腔科学 | 808篇 |
临床医学 | 9409篇 |
内科学 | 4908篇 |
皮肤病学 | 610篇 |
神经病学 | 1808篇 |
特种医学 | 266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7篇 |
外科学 | 4716篇 |
综合类 | 20494篇 |
预防医学 | 7501篇 |
眼科学 | 844篇 |
药学 | 8099篇 |
120篇 | |
中国医学 | 8276篇 |
肿瘤学 | 18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3篇 |
2023年 | 1377篇 |
2022年 | 1530篇 |
2021年 | 1870篇 |
2020年 | 1628篇 |
2019年 | 1310篇 |
2018年 | 1430篇 |
2017年 | 873篇 |
2016年 | 1146篇 |
2015年 | 1253篇 |
2014年 | 3472篇 |
2013年 | 2549篇 |
2012年 | 2835篇 |
2011年 | 3318篇 |
2010年 | 3046篇 |
2009年 | 3187篇 |
2008年 | 3188篇 |
2007年 | 3280篇 |
2006年 | 3069篇 |
2005年 | 3245篇 |
2004年 | 2930篇 |
2003年 | 2661篇 |
2002年 | 2134篇 |
2001年 | 2148篇 |
2000年 | 2464篇 |
1999年 | 2464篇 |
1998年 | 2180篇 |
1997年 | 2138篇 |
1996年 | 2005篇 |
1995年 | 1984篇 |
1994年 | 1671篇 |
1993年 | 1305篇 |
1992年 | 1165篇 |
1991年 | 1083篇 |
1990年 | 892篇 |
1989年 | 756篇 |
1988年 | 477篇 |
1987年 | 390篇 |
1986年 | 316篇 |
1985年 | 287篇 |
1984年 | 241篇 |
1983年 | 246篇 |
1982年 | 220篇 |
1981年 | 189篇 |
1980年 | 128篇 |
1979年 | 97篇 |
1978年 | 46篇 |
1976年 | 26篇 |
1965年 | 31篇 |
1964年 | 3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引发腰痛常见的一种退变性疾病,IDD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髓核细胞受损,自噬作为一种自然的、受机体调节的溶酶体降解途径,通过去除受损的蛋白质和功能失调的细胞器发挥保护作用,对髓核细胞的功能发挥极其重要。近年来,自噬相关基因、蛋白及相关通路陆续被发现和命名,以此更好地引导IDD的治疗进展。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中药防治IDD优势明显,疗效确切,调节髓核细胞自噬水平已成为中药防治IDD新的研究方向。因此,本文参考最新相关文献,对中药促进髓核细胞自噬延缓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将来临床的诊治和预后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造口患者自我表露、反刍思维与孤独感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10例老年结肠造口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痛苦表露指数问卷、孤独感中文简版量表、反刍思维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结肠造口患者反刍思维评分为(2.64±0.59)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自我表露为(30.58±8.11)分,处于低水平;孤独感为(14.76±3.79)分,处于高等水平。患者的自我表露与反刍思维呈负相关(P0.01),反刍思维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1),自我表露与孤独感呈负相关(P0.0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反刍思维对自我表露与孤独感起部分中介作用(68.97%)。结论造口对老年患者的自我表露、反刍思维和孤独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关注老年结肠造口患者的思维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提高其自我表露水平,降低反刍思维水平,进而减轻老年肠造口患者的孤独感,以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局部注射联合双层人工真皮治疗四肢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7年12月—2022年10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16例、贵阳钢厂职工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3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各种原因导致的四肢肌腱外露创面患者, 其中男39例、女9例, 年龄26~58岁。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单纯PRP组、单纯人工真皮组和PRP+人工真皮组, 每组16例。分别采用自体PRP、双层人工真皮或两者联合进行创面治疗, 并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行自体刃厚头皮移植术。Ⅱ期术后7 d, 观察患者自体皮成活情况, 并计算成活率。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创面愈合后3、6个月, 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瘢痕的色泽、厚度、充血情况、柔软度等进行评分, 并计算总分。记录整个治疗过程中,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数据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Nemenyi法检验、Bonferroni校正。结果Ⅱ期术后7 d, 单纯PRP组、单纯人工真皮组和PRP+人工真皮组患者自体皮成活...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建立布鲁氏菌性脊柱炎(BS)临床诊断体系及影像学分型标准,以提高诊断率,并为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方法:2008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BS患者116例,包括初次就诊于外院时被误诊的102例,其中91.2%(93/102)被误诊为脊柱结核。按照临床诊断体系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史调查,进行临床、影像、实验室、病原学和病理学的规范化检查。确诊后初次用药首选多西环素+利福平+磺胺甲唑,依据影像学分型标准分为非手术治疗组42例,手术治疗组74例;两组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应用多参数临床疗效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116例患者入院后均经临床诊断体系诊断为BS。非手术治疗组患者依据体质、体重、营养状况、肝肾功能、药敏试验结果、药代动力学、耐药基因检测实施个体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组患者在个体化药物治疗基础上依据影像学分型标准实施个性化手术治疗。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及评价,两组患者均为出现并发症、复发及肝肾功能损害,手术治疗组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脱钉断钉现象,椎间植骨融合良好,脊柱稳定;两组患者随着时间的延长,治愈率均逐渐提高。结论:BS临床诊断体系及影像学分型标准的建立有... 相似文献
996.
矫正包皮过长的新观念 总被引:2,自引:11,他引:2
目的 复习有关包皮发育及包皮功能的文献,探讨自阴茎根部环行切除多余皮肤和传统包皮环切方法的优点与缺点,并选择一种最佳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治疗包皮过长.方法 确切测量阴茎的牵拉长度和阴茎皮肤的牵拉长度后,自阴茎根部环行切除阴茎多余的皮肤,利用阴茎皮肤具有滑动的特性将余下的阴茎皮肤向阴茎根部拉拢缝合,达到治疗单纯阴茎皮肤过长的目的 .对于有包皮外口狭窄的患者.先在狭窄环处纵行切开狭窄环后横行缝合,解除外口狭窄后再自阴茎根部切除多余的阴茎皮肤.结果 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共治疗110例单纯包皮过长和40例伴包皮外口狭窄的包皮过长患者,手术后术区疼痛轻微,包皮外观自然,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感觉满意.结论 治疗包皮过长的手术方式以从根部环行切除多余的阴茎皮肤为佳,且应待患者包皮发育成熟(大多在17岁)后再行手术治疗,包皮发育过程中如果有包茎、包皮粘连等情况时,应该给予非手术的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肋软骨的组织形态学及II型胶原蛋白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2005年至2006年行耳廓再造的患者按年龄不同分为3组.5~10岁为儿奄组,11~17岁为青少年组,18~29岁为成人组,每组30例.观察不同年龄组肋软骨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定量分析,采用Motie Med6.0 A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定星测定,测量指标为平均积分光密度,对分析结果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儿童组肋软骨膜血管最丰富,软骨基质染色均匀,软骨细胞数目最多,Ⅱ型胶原蛋白表达最活跃,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最高;青少年组软骨膜内血管减少,软骨基质染色出现明显的不均质状,软骨陷窝体积变大,并呈分隔状,陷窝内软骨细胞数目减少,II型胶原蛋白表达较儿童组减弱;成人组软骨膜血管、细胞成分明显减少,软骨膜内的纤维成分明显玻璃样变,钙盐沉积较青少年组时明显增多,Ⅱ型胶原蛋白表达较青少年组减弱.经统计学分析,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肋软骨的组织形态学随年龄增长发生变化,Ⅱ型胶原蛋白含量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998.
晚期肝癌多在门静脉主干或主要分支内形成癌栓,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出现后易发生肝内播散转移[1],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目前治疗PVTT的方法多为手术切除+癌栓取出术或配合肝动脉和(或)门静脉插管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均为有创性治疗.自2005年9月,我们应用高能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17例肝细胞癌性PVTT患者,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分析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背部中线处皮肤病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初次诊治、存在背部中线处皮肤病变的先天性脊柱侧凸,除外脊髓脊膜膨出患者.结果 在1990年~2005年诊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中,63例患者存在背部中线处皮肤病变,具体表现为背部异常毛发32例,皮肤色素斑22例,背部软组织包块3例,背部皮肤凹陷1例,色素斑和异常毛发3例,异常毛发和皮下结节2例.13例(20.6%)患者同时存在椎管内异常,包括脊髓纵裂10例,脊髓空洞症2例,脂肪瘤1例.13例患者中,先天性脊柱侧凸类型表现为形成障碍3例,分节障碍2例,混合型8例,84.6%(11/13)为多发椎体畸形.此13例患者的皮肤异常具体表现为多毛7例,色素斑3例,背部肿物2例,皮肤凹陷1例,不同皮肤异常类型之间椎管内异常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同期诊治无背部皮肤病变的先天性脊柱侧凸294.例,11例(3.7%)存在椎管内异常,其发生率同存在皮肤病变的患者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背部中线处皮肤病变可能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尤其是合并多发椎体畸形者合并椎管内异常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000.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与心源性猝死关系密切。心率变异性(HRV)测定已广泛用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变化的检测。数项关于心脏患者的研究显示,HRV减小及压力感受器功能障碍与现有的左室射血分数等临床预测因子相比,是更强的心源性猝死的预测因子。所有手术后并发症中的1/3和超过半数的死亡可归因于心脏并发症。几个风险指数仅在单个患者围手术期近期危险分层中有效,而在远期预后的危险分层中无效。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用于评估手术后远期危险性的类似方法。最近有少数研究显示手术前HRV减小可作为手术后远期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但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关于手术患者的研究,以确立手术前压力感受器功能障碍(单独存在或与HRV合并存在)对手术后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可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