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亚甲蓝作为蓝染料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应用价值及连续切片对微转移检出的意义.方法:对已确诊的96例乳腺癌病人采用亚甲蓝行腋窝SLNB,随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术,术后对前哨淋巴结(SLN)及相应的腋窝淋巴结行常规病理学检查(HE染色),将96例分为前后两组各48例,比较两组检出率、假阴性率差异;并对10例假阴性SLN通过连续切片进一步检查其微转移.结果:本组病例共检出SLN83例,HE染色假阴性10例,SLN的检出率86%,敏感性为75%,准确性为88%,假阴性率为25%;前后两组比较检出率、假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假阴性SLN经连续切片检查,检出9例微转移灶,假阴性降至1例,敏感性升至96%,准确性升至97.6%,假阴性率降为4%.结论:亚甲蓝作为蓝染料应用于乳腺癌SLNB有较高的检出率.单一层面切片HE染色病理检查有较高的假阴性率,通过连续切片可提高SLN微转移的检出率,降低假阴性率.SLNB的检出率、假阴性率与操作者的技术及经验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32.
潘光栋  杨建青 《微创医学》2009,4(5):546-548
现代外科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科手术器械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超声刀和LigaSure血管结扎系统的在腹腔镜外科中的应用,使手术切除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手术时间缩短。但在腹部开放手术应用的报道不多,现就超声刀(harmonic ultracision scalpel,UHS)和Ligasure血管结扎系统(Ligasure)在腹部外科开放手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 (H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过度表达与HCC组织中缺氧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合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复合体 (SABC)法检测 3 6例HCC组织及其相应癌旁肝组织和 6例正常肝组织中缺氧诱生因子 1α(HIF 1α)、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 ,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离体实验中用缺氧诱导剂氯化钴刺激人肝癌细胞系HepG2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3 6例HCC组织中HIF 1α强阳性 3例 (8.3 % )、弱阳性 2 1例 (5 8.3 % )、阴性 12例 (3 3 .3 % ) ;VEGF强阳性 16例 (4 4 .4% )、弱阳性 16例 (4 4 .4% )、阴性 4例 (12 .2 % )。等级相关分析显示HCC中VEGF的表达与MVD的表达、HIF 1α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均具有正相关关系 (P <0 .0 1)。氯化钴可以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诱导HepG2细胞中VEGF的转录。结论 HCC中存在的缺氧是HCC组织中VEGF过度表达的始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4.
整合素αv亚基对肝细胞性肝癌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研究整合素αv亚基 (αv)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对 4 3例HCC和 6例正常肝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αv的表达与HCC的病理学特点、微血管密度 (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αv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与肝癌卫星灶的形成密切相关 (H =9 0 0 8,P =0 0 0 3) ;αv在癌组织内皮细胞中阳性与阴性表达组的MVD值分别为 (15 1± 5 4 )和 (115±39) ,两组MVD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t=2 5 0 3,P =0 0 16 )。结论 αv在HCC中的表达对肝癌的血管生成、侵袭转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10年间91例克罗恩病肠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1例患者共进行120例次肠切除肠吻合术,其中有14例(11.7%)发生吻合口瘘。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机(急诊或择期手术)、吻合方式(侧侧吻合或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吻合方法(吻合器或手工缝合)和手术时间(3h以上或不足3h)是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急诊手术(OR=3.891,95%C1:1.332~13.692)、端侧吻合或端端吻合(OR=3.236,95%CI:1.165~11.950)和手工缝合(OR=5.715,95%CI:1.454~17.328)是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克罗恩病行肠切除时应避免急诊手术,采用侧侧吻合和应用吻合器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6.
HBx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重要诱因,然而其具体致癌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研究显示,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具有反式激活癌基因、调节细胞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和保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等多种功能,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就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致癌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HBx蛋白对人肝细胞发生侵袭恶性表型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稳定表达HBx基因的CCL13-HBx细胞系及转染空质粒的CCL13-pcDNA3.1细胞系的总蛋白质,凝胶经蓝银显色后,采用Image Master 2-DE Elite 4.01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MALDI-TOF-MS质谱仪得到相应的肽质指纹图谱后,搜索数据库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点。结果获得了背景清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CCL13-HBx和CCL13-pcDNA3.1细胞总蛋白,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蛋白质点共26个,通过质谱分析鉴定出14个非冗余的与细胞代谢、细胞周期及信号转导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结论建立了CCL13-HBx,CCL13-pcDNA3.1细胞系的2-DE图谱,鉴定了14个HBx诱发肝癌发生的相关蛋白质,为在蛋白质水平阐明HBx的诱发肝癌发生的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体部伽马刀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体部伽马刀治疗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及CD46+/CD8^+比值和NK细胞的水平;采用免疫粘附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花环(TE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并对比治疗前后各指标。结果治疗后1个月,CD3^+、CD4^+、CD8^+、CD4^+/CD8^+、NK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个月TER、RBC—C3bRR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而RBC—ICR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较少。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的,同时能增强患者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肿瘤切除一期吻合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期进一步降低手术并发症率和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8 a来用肿瘤切除一期吻合治疗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临床病例。结果 在收治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癌56例中,行肿瘤切除一期吻合术37例(66%)。其中25例施行了术中结肠灌洗 、肿瘤切除一期吻合术,7例施行了结肠次全切除、回结肠吻合术,另5例作了直接肿瘤切除一期吻合术。有5例发生并发症(13.5%),包括吻合口漏1例,后经分期手术治愈。一例老年患者术后因严重肺部感染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手术病死率为2.7%,平均住院时间15.6 d。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的适应证与技术要点,手术应属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0.
肝癌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5岁,住院号291854.因"口干、多饮、多尿2个月,畏寒、发热1个月"入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约20 kg.无明显多食,无怕热、多汗、手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