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7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3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260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4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患者男,40岁。于1998年10月左颈部出现黄豆大小、无痛性肿块,进行性增大,半年后周围出现类似小肿块,并逐渐融合,外院行淋巴结活检,病理提示小细胞恶性肿瘤,遂于1999年6月9日入我院。既往患银屑病10余年,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否认乙双吗啉服用史。入院体检:左颈部可触及3枚肿大淋巴结,约为2.0 cm×3.0 cm,质中,固定,无压痛。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血象:WBC8.9×10~9/L,Hb 153g/L,PLT 289×10~9/L,此后外周血常规多次检查结果均正常。乳酸脱氢酶177 U/L,β_2-微球蛋白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肌肉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用于取环术的镇痛效果,以及对术后宫缩痛的抑制作用。方法:择期行取环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术前10分钟肌肉注射氢溴酸高乌甲素8mg,术前3分钟宫颈注射1%的利多卡因5ml;B组术前3分钟宫颈注射1%的利多卡因10ml。观察并记录患者镇痛满意度、宫口松弛度、术后宫缩痛、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留观时间。结果:A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B组1例重度疼痛,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综合征终止手术,三天后肌注高乌甲素在宫腔镜下取出。两组间镇痛满意度、术后宫缩痛、手术时间及留观时间相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宫颈口松弛度及出血量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肌注氢溴酸高乌甲素8mg联合利多卡因宫颈注射镇痛效果好,有效率达100%。高乌甲素能抑制子宫平滑肌的强烈收缩而减轻术后宫缩痛,且不增加子宫出血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好发于50~70岁人群,发病率为3/10万[1]。近年来,随着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MM已成为治疗进展最多,预后改善最为显著的一种肿瘤[2]。随着MM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MM的远期并发症也相对增多,其中第二原发肿瘤(second primary malignancy,SPM)又被称为治疗相关性肿瘤,逐渐成为临床医师们在MM诊疗中的一个关注点。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例罕见MM继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B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缓解后骨髓瘤复发患者。  相似文献   
44.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上发表的有关早期食管癌ESD和EMR治疗比较研究的所有中英文论文,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文献的效应指标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局部复发率为有效性效应指标,以穿孔、出血、狭窄和手术时间为安全性效应指标。结果最终纳入8篇非随机对照回顾性队列研究。Meta分析显示,ESD组较EMR组整块切除率[98.36%(360/366)比41.79%(252/603),P〈0.01]、治愈性切除率[90.81%(168/185)比50.65%(194/383),P〈0.01]均显著增高,局部复发率[0.55%(2/366)比13.76%(83/603),P〈0.01]显著降低,穿孔率[4.51%(21/466)比1.25%(8/640),P=0.03]明显增高,出血率[0.21%(1/466)比0.63%(4/640),P=0.41]和术后狭窄率[10.48%(39/372)比10.15%(41/404),P=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食管癌的内镜治疗上,ESD的有效性明显优于EMR,安全性则与EMR相似,ESD应作为首选内镜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5.
STI571耐药白血病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STI571耐药机制和体外诱导建立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又称STI571)耐药的白血病细胞系,采用STI571递增给药的方法诱导裸鼠高致瘤性人慢粒红白血病变细胞系K562-n和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n/VCR对STI571耐药,比较它们与各自亲本细胞系问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异同。结果显示,建立多药耐药基础上对STI571耐药的白血病细胞亚系K562-n/VCR/STI,对STI571耐药倍数为23.41,对长春新碱(VCR)耐药倍数为662.26,对高三尖杉酯碱(HHT)具有交叉耐药性。K562一n经STI571诱导后对多种药物耐受性有所提高,命名为K562-n/STI。K562-n/STI和K562-n/VCR/STI细胞内DNR积聚量分别为33.24和18.76,低于各自亲本细胞系。K562-n/STI与K562-n/VCR/STI均检测到mdr-1基因的mRNA转录。K562-n/STI和K562.n/VCR/STI与亲本细胞系相比,倍增时间延长,增殖指数增高。结论:体外小剂量STI571递增给药的方法能够提高K562-n细胞系对STI571的耐受性,同时mdr-1基因表达阳性,表现一定程度的多药耐受,提示STI571耐药机制与多药耐药机制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由于K562-n为裸鼠高致瘤的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n/STI和K562-n/VCR/STI571的建立有可能为耐药机制及耐药逆转的研究提供体外和体内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46.
DNA结合抑制因子4(ID4)是最近发现的ID家族成员,ID4基因异常甲基化导致ID4基因在一些实体瘤中表达下调.于力等[1]利用小鼠白血病模型发现ID4在白血病中存在异常甲基化导致的表达下调,而该基因表达可被去甲基化药物逆转,提示该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47.
患者,女,49岁。于2005年4月初无明显原因胸痛,双下肢疼痛。血常规:WBC4.64×10^9/L,Hb127g/L,BPC43×10^9/L,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原始幼稚细胞占0.905,胞体中等大小,不规则,胞核类圆形,核仁数个,胞质少呈深蓝色,全片见巨核细胞20只。过氧化物酶阴性,糖原染色部分颗粒状,少数块状阳性。非特异性酯酶阴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对44例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液病患者的骨髓标本,经直接法和24 h短期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分别应用PDGFRα、PDGFRβ、FGFR1基因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 44例患者骨髓细胞经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核型检出率为13.64%(44例中6例),而应用FISH技术分析,异常克隆检出率为29.55%(44例中13例),其中7例(15.91%)伴有FIP1L1-PDGFRα(简称F/P)融合基因,3例(6.82%)PDGFRα基因重排,2例(4.55%)PDGFRβ基因异常,1例(2.27%)FGFR1基因重排.将患者分为PDGFRα、PDGFRβ或FGFR1基因重排阳性(13例)与阴性(31例)组,阳性组患者的皮肤、心血管、脾脏、肺脏等器官受累程度以及WBC、PLT、HGB等血液学指标与阴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患者胃肠道症状表现较为突出,且绝大多数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可见嗜酸粒细胞重度增高(绝对值>5×109/L)以及骨髓中出现幼稚嗜酸粒细胞(P值均<0.05).结论 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血液病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和血液学特征.染色体核型分析与FISH方法结合具有较高的异常克隆(特别是PDGFRα基因异常)检出率,有助于鉴别疾病的良、恶性本质,判断预后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characteristics of hematological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eosinophilia. Methods Karyotyp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direct method and/or short-time culture of bone marrow cells for R-banding.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 FISH ) was performed using PDGFRα, PDGFRβ and FGFR1 break-apart probes. Results The clinical and hematological findings of 44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hematological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eosinophilia. Abnormal karyotypes were detected in 6 cases ( 13.64% ) with karyotyp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detection of abnormal clone was markedly increased to 29. 55% ( 13/44 ) with FISH techniques, including 7 cases with FIP1 L1-PDGFRα ( F/P,15.91% ), 3(6. 82% ) PDGFRα rearrangement, 2 (4. 55% ) aberrant PDGFRβ gene and 1 (2. 27% )FGFR1 rearrangement. Patients being PDGFRα, PDGFRβ or FGFR1 positive ( 13 cases) or negative (31 cases) showed predominant difference in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eatures. The incidence of gut involvement, the absolute count of eosinophils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the percentage of immature eosinophils in bone marrow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ositive patients (P < 0.05 ). Conclusions The hematological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eosinophilia are characterized by uniqu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eatures. Karyotyping should be a routine approach to detect the abnormal clone in these diseases. Screening for PDGFRα, PDGFRβ and FGFR1 gene with FISH can provide more genetic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49.
裸小鼠高成瘤性人白血病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为研究人白血病细胞在胸腺缺陷裸小鼠的成瘤性,采用体内和体外传代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裸小鼠高成瘤性的HL60-n和K562-n细胞系。HL60-n和K562-n细胞接种裸小鼠的肿瘤发生数均为8/8,较HL60和K562细胞明显增高。实验还证明HL60-n和K562-n细胞在软琼脂培养的集落形成率及大集落(>200个细胞)的比例均较HL60和K562细胞显著增高,提示白血病细胞在裸小鼠体内的成瘤性增强与体外培养的集落形成能力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50.
目前急性白血病的分型主要采用两种手段,即FAB协作组制定的形态学、细胞化学标准和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学表型方法。作者认为,两者结合应用将使效果更佳。作者选择了15例循环血中至少有10%原始细胞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3例为慢粒急变),在敷有阿拉伯树胶的载玻片上制作外周血涂片,空气干燥后用丙酮室温下固定15分钟,再次空气干燥,然后用箔封藏,冰冻于-80℃,最长可达3个月,涂片在箔中融解30分钟后即染色,采用三步免疫硷性磷酸酶法(硷性磷酸酶结合的兔抗鼠抗体和硷性磷酸酶结合的猪抗兔抗体)和如下的单克隆抗体:αHLA-DR、J 5(抗普通型急淋抗原)、BA-1(B细胞、粒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