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5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目的 观察伊立替康(CPT-11)联合氟尿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钙(CF)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从2005年2月~2007年5月对晚期结直肠癌采用CPT-11联合氟尿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钙(CF)方案化疗.入组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且有可测量病灶.具体方案为:CPT-11 180mg/m2静滴,第一天;CF 200mg/m2,静滴,第一~二天;5-Fu 2000mg/m2,静滴48h; 14天为1周期.化疗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 可评价疗效者42例,其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 16例,有效率(RR)为42.8%,稳定(SD)19例(45.2%),进展(PD)5例(11.9%).临床受益率为88.0%,疼痛缓解率83.3%.肿瘤中位进展时间7.2个月,中位生存期13.8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CPT-11联合氟尿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钙(CF)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负载人热休克蛋白70抗原肽的树突状细胞(HSP70PCs-DC)瘤苗在胃癌个体化治疗中引发的免疫应答。方法提取15例胃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的HSP70,其中5μg负载DC回输8例患者(5μg组)和50μg回输7例患者(50μg组),并分别在治疗前及第1次接种后的第6,9,13,17周采集抗凝外周血5mL,采用ELIS-POT技术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数量,评价该瘤苗能否诱导抗胃癌的免疫应答。结果 11例(73.33%)患者在接受第一个疗程治疗后的第2周斑点数出现显著变化,9例在第9,13周时斑点数达到高峰,有效率81.82%(9/11),其后缓慢下降,但在第17周仍高于治疗前(P=0.001);从剂量上看,5μg组在各时间点平均每位患者的应答斑点数均高于50μg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HSP70PCs-DC瘤苗具有较强的诱导患者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应答功能,主要效应细胞是CD8+T细胞和Th1型细胞。该疫苗为抗肿瘤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结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通过纤维结肠镜及手术病理活检证实为结直肠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腹腔镜治疗)和对照组(接受开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两组肿瘤根治性指标;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根治性指标(结肠标本长度、直肠标本长度、清扫淋巴结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开腹结肠癌结肠系膜切除术,腹腔镜手术中对肿瘤病灶的切除长度、手术创伤及淋巴结的清除率上明显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4.
患者文,41岁,于7年前患胆总管囊肿,行手术治疗并切除胆囊、胆肠吻合术,术后三月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隐痛向同侧肩部放射,同时伴有恶心、饭后呕吐,无畏寒、发热、反酸、暖气及黄殖。胃肠检查:胃体部小弯及胃窦部,十二指肠球部及胃体部均受压推移,超过脊柱。三次超声显像结果不一,胆囊区附近(后下方)可见7cmXscmXscm大小强光团,回声不均,诊断为:胆囊术后残端扩张并多发结石,胆囊后下方占位,总胆管囊肿合并结石。二次超声显像报告为胆总管巨大结石。三次超声显像报告为肝主叶实质性占位,肝癌不排除。CT检查:左右肝内…  相似文献   
35.
接种乙脑疫苗偶合一例植物日光性皮炎杨建伟徐晓彬李佐患儿许强,男,年龄2312,住仁寿县始建镇叶合村9组。头胎足月顺产,发育正常。有卡介苗、百白破、麻疹、流脑等预防接种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及外伤手术史;无遗传病史。97年4月12日上...  相似文献   
36.
应用MRI对腰椎峡部断裂后相关解剖位置改变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L5峡部裂病例的MRI正中矢状面图像进行形态学测量,探讨L5峡部裂患者腰椎各部的移位情况。方法:在腰椎正中矢状面T1WI上建立以S1后上缘为原点,通过S1前上缘和后上缘的直线为X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对45例L5峡部裂患者(无滑脱组15例,滑脱组30例)及100例健康成人腰椎各点的坐标进行测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无滑脱组及滑脱组L5棘突基底部的横坐标显著增大、纵坐标显著减小。无滑脱组L4水平各测量点及L5椎体各测量点(L5椎体前下缘除外)的横坐标与正常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L5水平硬膜囊前、后缘的横坐标较正常组显著增大。滑脱组L4、L5水平各测量点(L5棘突基底部除外)的横坐标显著小于正常组。峡部裂组上述各点的横坐标与L5椎体后下缘的横坐标呈线形相关。无滑脱组及滑脱组的L5椎体下缘水平椎管前后径、硬膜囊前间隙及硬膜囊后间隙显著增宽。结论:L5峡部裂患者滑脱前期L5椎弓断端后部向后下移位,L5椎体层面硬膜囊轻度后移。滑脱期除L5椎弓断端后部向后下移位以外,L4椎体及附件、硬膜囊均随L5椎体向前移位。上述空间位置的变化是造成峡部裂患者形态学改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37.
肾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之一,我们分析比较了本院4年来收治的40例肾癌的治疗情况,以期从中发现最佳的治疗方案。一、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65岁;病史1~10年。病理分类:肾母细胞瘤9例,肾透明细胞癌20例,肾盂移行上皮癌7例,肾鳞癌1例,肾上腺皮质腺癌1例,肾穿刺找到癌细胞,但不能分型者2例。临床分期:Ⅱ期4例.Ⅲ期7例,Ⅳ期29例。疗效评价依据WHO标准,CR:可见病变完全消失,超过一个月;PR:肿物缩小50%以上,超过  相似文献   
38.
粟粒型肺结核与粟粒性肺转移瘤的HRCT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32例粟粒型肺结核和46例粟粒性肺转移瘤患者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点.结果 粟粒型肺结核其结节呈针尖至米粒大的微小结节,直径2~5 mm,其分布、大小、密度均匀(三均),多位于中上肺,多伴随机分布的毛玻璃密度影,常合并钙化、胸膜增厚、胸膜下结节、胸腔积液、纤维化等结核征像.而肺转移瘤结节多呈类圆形,通常不具备"三均"特点,以中下肺、肺底、肺周边分布居多,随访观察病灶可增大、增多;结节亦可发生钙化,但不具特征性,较少伴有毛玻璃密度影,常合并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认为HRCT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可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9.
杨建伟  李鹏  gellyimages图 《康复》2014,(1):I0008-I0009
健康办公,首先要从挑鼠标开始。目前,鼠标及其附件的类型之多,绝对超出你的想象,不过,即便种类再多,在挑选时仍然需要留心以下七个学问,以便找到一款适合自己手部健康的鼠标。  相似文献   
40.
化疗是非何杰金淋巴瘤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化疗药的骨髓毒性,限制了药物剂量的提高,影响化疗疗效。近年来随着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以及对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研究的深入,用PBSCT方法迅速重建造血-免疫功能,已显示出其在治疗恶性淋巴瘤方面的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