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5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制定管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样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1年第一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调查.结果 1612例住院患者中有1067例使用过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19%,其中单一用药占49.67%,二联用药占40.49%,≥三联占9.84%;治疗用药占43.39%,预防用药占50.42%,治疗加预防占6.19%;抗菌药物使用率与患者付费方式有关(x2=6.313,P=0.013);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在用药无指征或预防用药指征过宽,不适当的联合用药,病原学送检率低等.结论 针对抗菌药物使用现状,采取加强组织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开展知识培训、严格检查考核等有效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舒更葡糖(sugammadex,SGX)所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以及Web of Science中关于舒更葡糖ADR个案报道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舒更葡糖ADR个案报道45例,其中女性21例,男性24例;11.11%为超剂量用药,20%为用药剂量不足。ADR多在给药10 min内发生,主要表现为过敏、心脏骤停、心动过缓等,在给予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类固醇激素并对症治疗后好转。17例患者在用药洗脱期后进行了皮肤试验,16例结果显示阳性。结论: 舒更葡糖相关ADR发生迅速,与剂量无明显正相关,多累及免疫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临床应用时应加强用药监测,必要时可进行皮肤试验以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比较3株肠癌细胞株(LOVO、SW480、SW620)与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西妥昔单抗(Cetuximab)混合作用之后,NK细胞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 cytotoxicity,ADCC),探讨Cetuximab抗肿瘤过程中ADCC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种不同肠癌细胞系(LOVO、SW480、SW620)的EGFR表达水平;MTT法检测6种不同浓度Cetuximab作用48h后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NK细胞与Cetuximab包被的肿瘤细胞共孵育,LDH法检测NK细胞的ADCC功能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3株细胞EGFR表达:LOVO(),SW480(+),SW620(-);Cetuximab对LOVO细胞和SW480细胞的生长抑制呈剂量依赖,对SW620细胞无抑制作用;LOVO细胞和SW480细胞经Cetuximab处理后,NK细胞的ADCC作用均增强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的Cetuximab可抑制EGFR阳性的LOVO细胞和SW480细胞,而对EGFR阴性的SW62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所选的2株EGFR阳性肿瘤细胞都可被Cetuximab所介导ADCC作用所抑制,高EGFR表达的肿瘤细胞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24.
通过一个典型的产后大便失禁妇女的病例,详细介绍了分阶段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和综合的物理治疗措施,最终使患者解除痛苦、恢复正常生活的经过。  相似文献   
125.
评价常规治疗加神经反射疗法治疗亚急性和慢性腰背痛的疗效和效价比。 2 1名家庭医师随机分为实验组 (11例 )和对照组 (10例 )。实验组收集 5 9例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加神经反射疗法。对照组收集 4 5例患者仅予以常规治疗 ,于治疗第 1、15、6 0、36 5d评定患者的疼痛、牵涉痛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实验组平均疼痛程度高、持续时间长 ,最后一次随访时实验组的疼痛、牵涉痛和功能障碍改善均较大 ,专家门诊次数、影像学检查、药物治疗费用、病假时间均较少 ,且 3个特定病例的效价比较好。因此神经反射疗法治疗腰背痛可提高疗效和效价比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评价中段尿内毒素检测和尿液流式有形成分分析在泌尿道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收集558例中段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将革兰阴性杆菌培养阳性标本同时行内毒素和尿流式有形成分测定.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ve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两种方法在泌尿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尿培养阳性标本211例,阳性率为37.8%,133例革兰阴性菌阳性尿液中的内毒素和尿有形成分(白细胞数、细菌数、上皮细胞数和红细胞数)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85.1%,85.1%, 63.8%,46.8%,63.8%;特异度分别为95.7%,62.8%,94.7%,76.6%,58.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0.846,0.840,0.643,0.613.结论: 中段尿内毒素检测及尿液细菌数、白细胞数分析是诊断泌尿道感染较为理想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分析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胸腺反应性增生的临床发生情况.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初治的22例淋巴瘤患者行CT评估疗效,当出现前上纵隔肿块时,推荐行PET-CT或活组织检查明确肿块性质,CT密切监测肿块变化情况.结果22例淋巴瘤患者中,14例在全部化疗结束后随诊期间出现胸腺增生,8例在化疗期间出现胸腺增生.CT显示胸腺中位最大直径为3.7 cm(2.5~6.8 cm).11例患者行PET-CT检查,均显示纵隔肿块无肿瘤活性,1例进一步行纵隔肿块穿刺活组织检查明确为胸腺反应性增生.结论 恶性淋巴瘤患者在强化疗后可出现胸腺反应性增生,临床上应注意鉴别,避免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28.
老年性痴呆是发生在早老期及老年期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智能损害综合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老年前期型(Alzheimer’s disease,presenile type)和阿尔茨海默病老年型(Alzheimer’s disease,senile type),均简称为AD。  相似文献   
129.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肿瘤显像与^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价值。方法43例肿瘤患者,其中28例经其他检查或随访证实为骨转移,15例证实无骨转移。2周对患者内行^18F—FDGPET和^99Tc^m-MDP显像,比较分析两种显像结果。结果28例肿瘤骨转移患者中,^18F—FDG PET阳性26例,^99Tc^m-MDP阳性27例,灵敏度分别为92.9%(26/28)、96.4%(27/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无骨转移患者中,PET阴性14例,MDP阴性8例,特异度分别为93.3%(14/15)、53.3%(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检测骨转移的准确率分别为93.0%(40/43)、81.4%(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8F—FDGPET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与^99Tc^m-MDP显像相近,但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对^99Tc^m-MDP骨显像阴性、单一病灶及可疑骨转移患者,进一步行^18F—FDG PET显像,可起到信息互补、明确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0.
18F-FDG PET-CT显像在淋巴瘤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PET-CT 对淋巴瘤治疗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40 例经治疗的淋巴瘤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其中5例于治疗前后多次显像,评价其疗效,与临床疗效评价作对比。结果 5例患者行多次显像,其中2 例治疗后病灶消失,2例缓解,1例肿瘤复发,皆与临床相符。35例患者治疗后行PET-CT显像,30 例临床疗效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中,PET-CT显像阳性者25 例;5 例临床确认有肿瘤复发或明显残余,PET-CT显像均为阳性,PET-CT显像后改变了进一步临床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能灵敏、准确地检出淋巴瘤复发及残余病灶,对疗效评价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