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范家权  杨先清  杨建业 《安徽医学》2011,32(8):1151-1152
目的探讨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加硬脑膜减张缝合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去大骨瓣开颅加硬脑膜减张缝合术,治疗出血量50 ml以上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8例。结果 38例患者存活26例,死亡9例,放弃治疗3例。经3-6个月随访,按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7例,Ⅲ级11例,Ⅳ级4例,Ⅴ级1例。结论去大骨瓣开颅加硬脑膜减张缝合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总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ministernotomy, MS)进行A型主动脉夹层(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TAAD)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胸骨上段MS入路TAAD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2019年6月~2022年3月我中心接受胸骨上段MS进行TAAD手术病人35例,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围术期数据及临床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到同期在本中心接受了全胸骨切开(full sternotomy, FS)的TAAD病人436例。PSM后纳入常规切口组70例。35例MS手术病人中,行升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24例,行Bentall手术、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8例,David手术3例。结果 3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延长切口,无术中死亡。术后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行透析2例。均无术后胸骨哆开并发症,肺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开胸组。结论 胸骨上段MS入路对于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及弓降部显露良好,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风险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3.
我科从 1994年至 1998年采用 Ender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43例 ,达到满意的疗效 ,积累了一些经验及教训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43例病人中 ,其中男性 19例 ,女性 2 4例 ,最大年龄 78岁 ,最小年龄 5 6岁 ,平均年龄 6 7.6岁 ,伤前患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它慢性内科疾病者 16例 ,占37% ;住院到手术时间平均 4.8天 ,麻醉及手术时间平均 5 5分钟 ,术后平卧床时间平均 2 8天 ,平均住院时间 17.4天。骨折分类 :按骨折的原始状态分型 [1] :稳定型 34例 ,占 79% ,不稳定型 9例 ,占 2 1%。二、治疗方法 充分术前准备 ,术晨给…  相似文献   
34.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的多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发生,其发病率明显增加。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目前已被众所公认与接受,但无论选用何种内固定方法,主要目的均为:一为降低死亡率;二为减少髋内翻畸形的发生[1],从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Ender钉在“C”形臂电视X光机透视下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82例,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我们认为只要严格掌握闭合穿钉技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基导医院仍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方法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共82例,其中男48例,女34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0岁,…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干细胞生长因子(HGF)双基因腺病毒载体在缺血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将8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VEGF组、HGF组、VEGF+HGF组,构建左侧下肢缺血模型,血流仪观察缺血组织血运情况,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VEGF、HGF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血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CD31、SMA),以小鼠治疗期间副作用评估安全性。结果 建模成功后,各组小鼠左侧下肢血流流速均显著下降;术后第7天,各组小鼠左侧下肢血流流量均明显优于术后即刻(P <0.05),且Ad-VEGF-HGF组小鼠左下肢血流量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 <0.05);术后28 d Ad-VEGF-HGF组小鼠左下肢血流量逐步稳定,且术后Ad-VEGF-HGF组小鼠血流明显优于其余各组,且VEGF组、HGF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发现术后7、14、28 d时Ad-HGF组、Ad-VEGF组、Ad-VEGF-HGF组HGF蛋白、VEGF蛋白均明显高于对...  相似文献   
36.
为研究不同检测体系下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特征的差异,本研究利用Boydenchamber观察hSDF-1对MSC迁移的影响是否存在浓度依赖性;观察上述体系经50nmol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10μmol/L LY294002,50μmol/L PD98059,10μmol/L U73122,126μmol/L AMD3100以及50nmol/L维拉帕米等处理MSC后对MSC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MSC迁移能力随着hSDF·1α浓度的递增而逐渐增强,并且发现Wortmannin、LY294002、PD98059、U70312、AMD3100、Verapamil对MSC迁移均有影响,其中U73122、AMD3100对MSC迁移阻断的效应最显著。结论:SDF-1/CXCR4所介导的MSC迁移可能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PLC)和蛋白激酶C(PKC)等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37.
我科自 1992年 2月~ 1999年 2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5 3例。对 41例进行随访 ,均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41例病人中 ,其中男性 32例 ,女性9例 ,年龄 2 1~ 6 2岁 ,平均年龄 38.4岁 ,左踝 18例 ,右踝 2 3例。致伤原因 ,车撞伤 2 1例 ,摩托及自行车伤 6例 ,踢足球及扭伤 6例 ,打架别人踩伤 2例 ,挤压伤 2例 ,陈旧性骨折 4例。按 Danis— Weber对踝关节分型 :B型 32例 ,C型 9例。二、手术治疗 除严重肿胀外 ,宜尽早手术 ,手术距受伤时间 3h~ 10 d,术前千分之一的新洁尔灭泡脚 ,术晨输抗菌素 ,手术在腰麻…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黄连素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黄连素预处理组;黄连素预处理组给予黄连素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腹腔注射7 d,末次于冠脉结扎前2 h腹腔注射给药。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1/3处结扎,结扎1 h后剪开结扎线,再灌注2 h。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LDH和CK水平;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黄连素预处理组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心肌梗死面积、MDA、LDH、CK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黄连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SOD活性、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稳定心肌细胞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39.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常常继发胫骨贴骨疤痕,慢性溃疡、骨感染外露、骨不连,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题。一九八九年以来,我院应用病灶切除,骨外固定架与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一次性手术治疗,创伤性胫骨外露、骨感染、骨不连11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初步探索在活体状态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以MSC为实验材料,将纯化的hSDF-1α重组腺病毒100 μl加入单个散在分布的MSC培养基中,分别于转染后1,2,3 d观察MSC迁移的变化.随后于hSDF-1α重组腺病毒转染MSC后12 h,以50 μnmol/L渥曼青霉素,10 μmol/L LY294002,50 μmol/L PD98059,10 μmol/L U73122,0.1 g/L AMD3100以及50 nmol/L维拉帕米等分别处理MSC,观察转染SDF-1的MSC迁移的信号机制.结果 转染SDF-1重组腺病毒的MSC呈聚集的集落样生长,渥曼青霉素、LY294002、PD98059、U70312、AMD3100、维拉帕米等处理后,MSC聚集的集落样生长趋势明显降低,尤以U73122、AMD3100对其阻断效应最为显著.结论 SDF-1促进了MSC的迁移,其作用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PLC)和蛋白激酶C(PKC)等信号分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