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新近的房颤防治指南建议将其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 久性房颤3型。阵发性房颤(PAF)约占初诊房颤患者的 35%-45%,PAF的治疗通常应考虑3个方面:①预防房颤 发作,长期维持窦律。②控制发作时的心室率。③预防相关 的并发症如卒中、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等。本文分析了我院62 例应用小剂量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预防PAF发作的疗效和安全 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电解剖标测与常规方法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天先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切口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速)三维电磁导管(即Carto)标测特点及射频消融价值。方法:5例切口性房速患者,应用Carto系统标则右心房,实时重建心腔三维电解剖图,标识瘢痕区,观察电热图,传导图,于折返所经过的关键峡部位线性消融,结果:4例房速呈持续性,1例(三房心)术中不能诱发,电势图示低电压区主要分布于右房游离壁,在右房中侧壁下侧壁分别标测到瘢痕区1(S1)和瘢痕区2(S2)。4例持续性房速发生机理与折返有关,折返环位于低电压区,中心解剖障碍区均为中侧壁瘢痕区1,3例折返经过S1-S2,1例经过S1-三尖瓣环之间的关键峡部,于上述关键峡部消融,均获成功,三房心患者(未诱导心动过速)于S1-S及三尖瓣环-下腔静脉之间行线性消融,无并发症,随访2-24个月,其中1例(三房心)于术后1个月出现不典型心房扑动,结论: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房速的发生机理与折返有关,应用Carto系统标测可清楚地显示折返途径,消融折返所经过的关键峡部可望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索香芹酚(CAR)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时线粒体损伤的作用.方法 C57 BL/6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45 min,解除结扎2h构建心肌I-R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n=12):假手术组、Vehicle (DMSO in saline)+ I-R组、CAR(60 mg/kg)+ I-R组.Vehicle或CAR于冠脉结扎前15 min给药.心肌缺血45 min再灌注2h后,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并测定平均线粒体面积、线粒体分裂百分比、线粒体基质微粒及脂滴数量以评估线粒体损伤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Vehicle组心梗面积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ehicle组相比,CAR(60 mg/kg)预处理可显著减少心梗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ehicle组相比,CAR预处理可显著降低平均线粒体面积、线粒体基质微粒数、线粒体周围脂滴数和线粒体分裂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可通过减轻心脏组织中线粒体损伤降低小鼠心肌I-R后心梗面积.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D/C)高危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1994年ARVD/C诊断标准,纳入43例ARVD/C先证者。分组标准:有晕厥病史并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为高危病人;记录到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室速但无晕厥病史及其他临床情况定为低危病人。收集参数包括:①心电图V1~3QRS波时限≥110 ms、V1~3导联S波升支时限≥55 ms、Epsilon波、T波倒置、(V1+V2+V3)/(V4+V5+V6)QRS波时限≥1.2、QRS波离散度≥40 ms、QT离散度≥65 ms;②信号平均心电图记录晚电位参数;③Holter记录室早或室速;④超声记录双房、双室及右室流出道、流入道内径大小。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患者ARVD/C病人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心室晚电位阳性、右室射血分数<0.40与高危ARVD/C显著相关。结论晚电位阳性、右心功能不全是ARVD/C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无左心房和肺静脉三维重建与有左心房三维重建的Carto系统引导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的差异。方法入选2008年1月至12月在本中心由同一位熟练术者行Carto系统引导下导管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31例,其中17例接受无左心房和肺静脉三维重建的消融术(非重建组),14例接受有左心房三维重建的消融术(重建组)。具体消融方法为以环肺静脉电隔离为基础,按照个体情况选择是否行三尖瓣峡部画线消融。消融终点均为肺静脉电位与心房完全隔离,电生理检查不可诱发持续的房颤、心房扑动和房性心动过速。对比上述两组患者消融术中各步骤的耗时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重建组男女比例为10:4,非重建组为11:6,P〉0.05;重建组年龄(54.64±15.58)岁,非重建组(59.41±10.59)岁,P〉0.05;重建组房颤病程(5.05±10.4)年,非重建组为(7.34±7.74)年,P〉0.05。重建组左心房内径(35.29±4.73)mm,非重建组是(36.47±6.15)mm,P〉0.05。重建组消融术时间(107.23±28.92)min,非重建组是(93.47±26.09)min,P〉0.05;重建组X线曝光时间(21.09±6.49)min,非重建组是(14.16±5.35)min,P〈0.05;重建组环右肺静脉消融时间(27.29±18.53)min,非重建组是(18.00±4.51)min,P〈0.05;重建组环左肺静脉消融时间(28.14±9.26)min,非重建组是(23.94±7.10)min,P〈0.05。消融术后随访2~13个月,重建组85.7%无明显房颤发作,非重建组是82.4%(P〉0.05)。结论与有左心房三维重建的Carto系统引导下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相比,无左心房和肺静脉三维重建可以缩短消融术和x线曝光时间,可以达到相同的消融效果。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右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及与高血压患者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41例和单纯性高血压患者45例.经胸心脏超声测量两组患者收缩期左房前后径(Lad)和右房上下径(Rad)、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d)和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有无明显的二尖瓣返流(MR),所有房颤患者在窭性心律下做超声测量.结果 单纯性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Lad(mm)和IVSd(mm)显著增大(Lad:36.1±5.8 vs 31.0±3.9,P<0.00l;IVSd:10.7±1.3 vs 9.9±1.5,P=0.001),MR发生率显著增高(52.5% vs 11.1%,P<0.001).两组Rad、LVIDd和LVEF差异均无显著性,其中两组Rad(mm)为46.4±7.1 vs 44.0±4.0(P=0.06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IVSd和MR发生率均与高血压患者房颤发生有显著性关联[OR(95% CI):Lad,1.375(1.135~1.665);IVSd,1.98(1.183~3.313);MR,4.708(1.126~19.685)].结论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较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显著扩大、室间隔显著增厚和二尖瓣返流发生率显著增高,这三者是高血压患者发生房颤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8.
风温热/风心病(RF/RHD)至今仍是一个全球性重大社会保健问题,目前仍无妥善的解决办法。我国每年学龄儿童初发RF(ARF)有8万例,新发RHD近6万例。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患RF/RHD1200万例,年死亡40万例,成千上万人致残,主要是儿童和青年。造成上述严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至今尚无有效简易可行的群体性风湿性一级预防方  相似文献   
79.
80.
对传统方法和CARTO系统在指导导管射频消融儿童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作初步探讨 ,前者为局灶性房速常规采用激动标测方法 ,后者则应用CARTO系统分别标测I型房扑和房缺在术后疤痕介导房内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靶点 ,并在房扑消融后重建三维电解剖图 ,判定峡部完全双向传导阻滞。结果显示3例成功消融 ,曝光时间(18±9)min。随访1月~3月无复发。由此经临床证实导管射频消融儿童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尤其对复杂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CARTO系统能在较少X线曝光下 ,易于标测和成功消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