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21.
阵发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消融术后生活质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来探讨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经导管环肺静脉消融术,于消融术前和术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和舒张晚期跨二尖瓣血流峰速(A峰);用SF-36量表及症状列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和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有1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平均随访1.8(1~4)年,110例(84.6%)无房性心律失常发作,其中101例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消融术后6个月,LAd由术前(38.6±3.3)mm缩小为(33.7±2.6)mm(P<0.05),A峰由术前(0.68±0.15)m/s升高至(0.76±0.19)m/s(P<0.05).患者射频消融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与术前比较,SF-36量表的8个维度中,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社会功能、情感角色、活力有明显提高(P<0.05),而肌体疼痛、心理健康、总的健康状况方面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术后心悸、心动过速、活动受限症状减轻(P<0.05),而呼吸困难、胸痛、头晕无明显变化(P>0.05).从治疗结果分析,治愈组和总体改变一致,复发组虽然心悸和心动过速症状减轻(P<0.05),但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没有变化.结论 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同时伴左心房缩小和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得益于房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2.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Carto系统与常规标测方法指导消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Carto系统可进行电解剖标测 ,显示心腔三维解剖结构。本研究通过Carto系统与常规标测方法指导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的比较 ,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 5例特发性室速患者 ,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 10例应用Carto系统在相关心室标测 ,显示心室三维电激动图并指导消融 ,作为Carto组。另 15例在X线下常规标测和消融 ,作为常规方法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及放电次数、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 Carto组中有 6例左心室室速 ,4例右心室室速 ,均消融成功。常规方法组中 ,起源于左心室和右心室的室速分别为 9例和 6例 ,13例消融成功 ,成功率 87% ,1例右心室心尖部室速和 1例左心室室速不成功。Carto组与常规方法组相比较 ,手术时间无明显延长 [(10 6± 2 4)minvs (98± 19)min ,P >0 0 5 ],曝光时间缩短 [(10± 7)minvs(2 2± 15 )min ,P <0 0 1],放电次数减少 [(2± 2 )次vs(4± 5 )次 ,P <0 0 5 ]。两组均无并发症。随访 3~ 15个月 ,无复发病例。结论 本研究显示应用Carto系统标测和消融特发性室速安全有效 ,可实时三维重建心腔结构 ,附以电生理信息 ,较常规方法X线透视下定位准确可靠 ,明显缩短曝光时间 ,并通过其导航定位记忆功能 ,减少放电次数 相似文献
123.
70岁以上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70岁以上心房如动(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方技,选择导管射频消融的70岁以上房颤患者107例,收集患者临床和电生理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房颤消融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107例患者中,阵发性房颤89例.持续性房颤18例.平均随访(25.2±11.5)个月,单次消融成... 相似文献
124.
125.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附6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6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a-inducedCardiomyopathy),分别于射频消融术前、术后3、6个月通过超声检查测量心脏腔室大小和心功能。发现6例病者术前心脏部分或全部的腔室有轻-中度扩大,左室射血分数有轻-中度降低,而术后3个月检查心脏扩大的腔室明显缩小,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恢复,至6个月时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文章讨论了心动过速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情况。 相似文献
126.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靶点标测与射频消融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有效靶点标测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放电方法。方法67例IVT病人行RFCA治疗。右室IVT(IRVT)和左室IVT(ILVT)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方法寻找靶点,右室流出道(ROT)IRVT用双大头导管交替标测或放置1根4极或10极电极导管于ROT作为参考电极。采用预设60~70℃渐增功率温控放电进行消融。结果67例IVT消融成功62例,成功率92.5%,其中23例IRVT成功21例,1例靶点位于右室流入道,消融成功,22例位于ROT,20例消融成功;44例IVT成功41例,1例靶点位于左室游离壁,消融成功,43例位于左室室间隔部,40例成功。4例术后出现少量心包积液。结论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是提高IVT消融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渐增功率温控放电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7.
128.
目的:探讨不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特性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点。方法:102例AVNRT患分为3组:A组15例,存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心房递增起搏时无AH间期跳跃(≥5ms)延长;B组21例,存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心房递增起搏时有AH间期跳跃(≥50ms)延长;C组64例,存在不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比较3组患射频消融前后心房递增起搏时最大AH间期[AHmax(WCL)]、心房期前刺激时最大AH间期[AHmax(ERP)]、房室结前向和逆向传导有效不应期(ERP)、保持房室1:1传导的心房/心室起搏周长和心动过速周长。结果:3组患消融后AHmax(WCL)和AHmax(ERP)均明显短于消融前(P<0.01)。B组和C组的消融后房室结前向ERP明显增加,而组无明显变化。A组消融前AHmax和房室结逆向ERP、消融后AHmax下降程度以及心动过速周长均小于B组和C组患。结论:伴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的AVNRT患,心房刺激可表现或不表现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射频消融后心房刺激时AHmax明显缩短提示已成功根治了AVNRT。 相似文献
129.
应用三维电磁导管标测系统与常规方法指导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三维电磁导管标测(即Carto)系统可三维显示心脏解剖结构。通过其与常规X线透视下标测和射频消融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比较,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27例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方法组15例,行常规X线下标测和消融;Carto组12例,在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或心房扑动(房扑)持续发作时,应用Carto系统在相关心房标测,实时重建心腔三维电解剖图,设计消融路标射频放电。比较两组的成功率、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及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常规方法组15例中,9例右房房速,6例典型房扑,13例即时消融成功。Carto组12例中,房速和房扑各6例,均即时消融成功;其中2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1例左房房扑,1例左房房速。常规方法组中2例消融不成功,1例为法乐三联症术后房速,另1例希氏束旁自律性房速,后改用Carto系统标测再次手术消融成功。两组间比较,Carto组较常规方法组手术时间延长[(236±53)min与(179±67)min,P<0.05],曝光时间大为缩短[(16±7)min与(37±19)min,P<0.01]。两组均无并发症。随访4~8个月,Carto组中1例左房房速复发,再次消融成功。结论本研究显示,应用Carto系统标测和消融房速和房扑等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安全有效,较常规方法定位准确可靠、明显缩短曝光时间,且有定位记忆功能,尤其是在复杂的心动过速,简化标测,有助于准确定位靶点和判断线性损伤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