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目的 比较海马注射淀粉样蛋白β(Aβ)大鼠与正常大鼠脑蛋白质组双向电泳(2-DE)图谱差异,从蛋白质水平初步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方法 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1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2向进行2-DE。以图像分析软件ImageMaster 2D-Elite分析电泳图谱。结果 海马注射Aβ大鼠与正常大鼠脑组织2-DE图谱分别检出496和491个蛋白点。对2张电泳图进行匹配后,发现有11个蛋白点仅在海马注射Aβ大鼠脑蛋白2-DE图谱中表达,而有6个蛋白点只在正常对照大鼠检测到。部分蛋白在2组大鼠脑组织中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 初步建立了AD动物模型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方法;差异点的发现为深入理解AD发病机制及研发新药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82.
原位心脏移植111例供心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的心肌保护方法和经验.方法43例主动脉根部灌注4 ℃ Stanford大学心肌保护液,切下的供心置于4 ℃ Stanford大学心肌保护液中低温保存;68例主动脉根部先灌注1 000 mL 8 ℃ HTK液,快速取下供心后再灌注4 ℃ HTK液,并放置于4 ℃ HTK液中低温保存.本组心肌保护液按200~300 mL/min灌注;灌注时间Stanford溶液6~7 min,HTK液10~15 min;灌注压力60~90 mmHg.结果全组热缺血时间(7±4)min(0~15 min),冷缺血时间(81±23)min(52~310 min),体外循环时间(108±24)min(60~263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18)min(58~129 min).本组前43例心肌自动复跳35例,8例电除颤复跳;后68例心肌自动复跳65例,3例电除颤复跳.本组移植早期(1周内)死亡8例,分别死于急性右心衰竭(6例)、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亡率为7.2%;晚期死亡5例,分别死于急性排斥反应(2例)、心律失常(1例)和感染(2例),占存活总数4.8%,远期生存率95.2%.结论心脏移植术中供体的正确获取以及整个围手术期有效的心肌保护是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83.
背景: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液中存在与发病有关的抗体、补体和细胞因子,以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这些标志蛋白,可为寻找新的药物靶标提供依据.目的:以蛋白质组技术比较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采集确诊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和正常者血清各30例,提取血清蛋白质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进行双向电泳,图象分析软件Imagemaster 2D分析电泳图谱,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结果与结论: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与正常者中24种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不同,其中α-2-巨球蛋白,血浆铜蓝蛋白,血清淀粉样P物质,丛生蛋白,抗糜蛋白酶,触珠蛋白,血红素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血清转铁蛋白等9种蛋白质被鉴定为急性期反应蛋白.结果说明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急性期反应蛋白表达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加深了对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病分子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B-型尿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AMI患者80例为AMI组,其中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7例,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43例;选取同期心功能正常的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对比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血清BNP、Hcy、hs-CRP水平。结果AMI组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STEMI组T3水平明显低于NSTEMI组(P0. 05)。AMI组BNP、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再发梗死患者BNP值明显高于初次梗死患者(P0. 05)。结论AMI患者血清中BNP、Hcy、hs-CRP及T3、TSH水平变化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5.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研究重心从揭示生物遗传信息转移到对生物功能的研究上。蛋白质组学技术应运而生。本文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组学概念及其主要研究技术,详细阐述了蛋白质组学在神经系统重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吉兰巴雷综合征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以期在揭示疾病分子机制,发现疾病标志蛋白,寻找新的药物靶标,早期准确诊断以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索PD患者血清CD73表达水平,以及血清CD73与帕金森病(Parkinson ′ s disease,PD)运动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60岁以上PD患者97例和健康对照者71例,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PD患者同时收集病程、H&Y分期、UPDRS-Ⅲ评分和用药情况,并依据H&Y分期将PD患者分为轻度PD组和中重度PD组;抽取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静脉血进行血清CD73检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年龄、性别和血清CD73等因素与PD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用于血清CD73的诊断价值预测;Pearson法用于统计分析PD患者血清CD73与H&Y分期、UPDRS-Ⅲ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D患者血清CD73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CD73水平降低是PD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D73水平低于2.85U/L对诊断PD的敏感度较高。在PD患者中H&Y分期越高,血清CD73水平越低;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血清CD73水平与H&Y分期、UPDRS-Ⅲ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血清CD73水平降低会显著增加PD风险,且水平越低,P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越严重。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银杏叶提取物对海马注射淀粉样β蛋白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10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取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共30只,随机分为3组,各10只。其中两组大鼠以淀粉样β蛋白25~353μL(4g/L)注射于海马齿状回,10只于当日起给予银杏叶提取物(购自德国威玛舒培博士药厂)2mL腹腔注射,连续7d,为银杏叶提取物组;10只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7d,为淀粉样β蛋白组;另外10只动物以生理盐水3μL注射于海马齿状回,为对照组;行脱氧核苷酰转移酶法亦即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和免疫组化染色(Bcl-2和Bax)及双向凝胶电泳观察。结果:30只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淀粉样β蛋白组及银杏叶提取物组神经元均有凋亡发生。其细胞核被染成棕黄色。典型的凋亡细胞表现为染色质凝集,呈新月形聚集于核膜下。由于切面的不同,凝集的染色质可以不同形态散在于核切面的任意位置,有的以圆形位于核膜下,有的位于核中央,但不象坏死那样边界不清,呈絮状。细胞内有棕黄色粗颗粒分布或棕黄色细腻颗粒弥漫分布者为Bcl-2或bax阳性反应细胞。②淀粉样β蛋白组神经元凋亡率高于银杏叶提取物组(55%,21%);淀粉样β蛋白组Bcl-2反应阳性细胞率低于银杏叶提取物组(15%,47%);淀粉样β蛋白组Bax反应阳性细胞率高于银杏叶提取物组(49%,17%)。③通过分析比较得到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淀粉样β蛋白组与对照组比较,有26个蛋白质点的体积百分含量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而在银杏叶提取物组上述26个发生变化的蛋白点有11个出现回调。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使海马注射淀粉样β蛋白组对发生变化的蛋白点回调,对大鼠神经元凋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银杏提取物(GBE)对实验性脊髓空洞症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中国白兔随机分为3组。24只动物经皮枕大池穿刺缓慢抽出0.6ml脑脊液后注入等量25%kaolin,其中12只于当日起给予银杏注射液静脉滴注为银杏组:12只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为盐水组;6只动物为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不同时间点灌注处死动物,取脊髓行HE、TUNEL、Bcl-2及Bax观察。结果组织切片对比发现同一时间点银杏组脊髓组织水肿及神经元变性坏死均较盐水组为轻,银杏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Bax反应阳性细胞率低于盐水组,而Bcl-2反应阳性细胞率高于盐水组。神经元凋亡在术后7d达高峰。结论银杏提取物可改善实验性脊髓空洞kaolin性肉芽肿引起的上颈髓缺血水肿,阻止脊髓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比较海马注射淀粉样蛋白β(Aβ)大鼠与正常大鼠脑蛋白质组双向电泳(2-DE)图谱差异,从蛋白质水平初步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方法 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1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2向进行2-DE。以图像分析软件ImageMaster 2D-Elite分析电泳图谱。结果 海马注射Aβ大鼠与正常大鼠脑组织2-DE图谱分别检出496和491个蛋白点。对2张电泳图进行匹配后,发现有11个蛋白点仅在海马注射Aβ大鼠脑蛋白2-DE图谱中表达.而有6个蛋白点只在正常对照大鼠检测到。部分蛋白在2组大鼠脑组织中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 初步建立了AD动物模型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方法;差异点的发现为深入理解AD发病机制及研发新药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90.
雏杏注射液防治实验性家兔脊髓空洞症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银杏注射液对枕大池注入Kaolin诱导的家兔脊髓空洞症的防治作用. 方法 30只中国白兔随机分为3组. 在静脉麻醉下24只动物经皮枕大池穿刺缓慢抽出0.6ml脑脊液后注入等量25%kaolin; 其中12只于当日起给予银杏注射液静注5ml×7日, 为银杏组; 12只以等量生理盐水静注7天, 为盐水组; 6只动物仅作假穿刺和假注射为假手术组以作对照. 术后定期行MRI扫描并取2周以内灌注的部分组织标本行细胞凋亡、 bcl-2及bax等研究. 结果 注入Kaolin后3~16天, 盐水组有5只银杏组有1只死亡. 盐水组存活的7只动物有2只在4周、 3只在6周、 1只在8周时出现上颈髓或颈胸段空洞; 银杏组存活的11只动物中只有1只在8周时出现上颈髓空洞. 组织切片对比发现同一时间内银杏组组织水肿及神经元变性、坏死等均较盐水组为轻. 盐水组神经元凋亡率、 Bax反应阳性细胞率高于银杏组, 而Bcl-2反应阳性细胞率低于银杏组. 假手术组动物MRI及组织学观察正常. 结论 银杏注射液可改善Kaolin性肉芽肿引起的上颈髓缺血水肿, 阻止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