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1.
老年和成年APP转基因小鼠脑蛋白质组2-DE图谱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老年和成年APP转基因小鼠脑蛋白质组双向电泳(2-DE)图谱差异,从蛋白质水平初步探索老年痴呆发病机制。方法: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IPG)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进行2-DE。图象分析软件Imagemaster 2D Elite分析电泳图谱。结果:老年和成年转基因小鼠脑组织2-DE图谱分别检出964和947个蛋白点。对两张电泳图进行匹配后,发现有17个蛋白点仅在老年转基因小鼠脑蛋白2-DE图谱检测到表达,而有5个蛋白点只在成年转基因小鼠检测到。部分蛋白在2组小鼠脑组织中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初步建立了AD动物模型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方法;差异点的发现为研究AD机理及治疗AD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1980~2003年以来,我们发现21例肺结核病人在抗结核药强化过程中,出现病灶增多、淋巴结肿大和浆膜腔积液。男14例,女7例。年龄≤40岁16例,>40岁5例。结核性胸膜炎(V型)5例,浸润型肺结核(型)14例,血行播散型(型)2例。1用药后胸片变化1继发型肺结核治疗1~2个月出现胸膜炎6例。22例血行播散型治疗后痰中带血、咳血并出现空洞。3另一例胸膜炎用药21天后出现心包积液。4其余12例治疗35天左右胸片显示增多、变大,肺门淋巴结肿大及出现浆膜腔积液。2治疗及转归出现浆膜胸腔液的病人在原方案上抽积液加激素,积液多在46天后吸收;出现心包积液的1例在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进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全主动脉弓重建的可行性。方法对3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需全主动脉弓重建的患者实施术中直视下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当鼻咽温度降至23℃时,停止下半身灌注,于无名动脉近端横断升主动脉,经此切口将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真腔内,并将其分支支架血管依次置入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将主干支架血管近端与无名动脉近端的升主动脉切口重建后与替换近端升主动脉的人造血管端端吻合。结果3例患者术中顺利地置入三分支支架血管。术后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电子束CT检查结果示:主干支架血管及其分支支架血管通畅,三分支支架血管均无扭曲,三分支支架血管置入部位的主动脉夹层假腔闭合。结论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直视置入进行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全主动脉弓重建是可行的。这种方法避免于常规全主动脉弓替换术中的主动脉弓三分支血管吻合和左锁骨下动脉远端较深部位的远端人造血管一降主动脉的吻合,从而简化了全主动脉弓的重建,并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患者血清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16例AMAN患者和16名健康献血者的血清对原代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进行干预,24 h后行双向凝胶电泳,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神经元发生变化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或下降超过30%的点判定为差异蛋白质点.结果 AMAN患者血清干预与健康献血者血清干预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比较,有21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内质网蛋白29、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蛋白酶体α亚基1、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电压门控阴离子选择性通道蛋白1为凋亡相关蛋白.结论 在AMAN患者血清作用下,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可作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患者病情发展变化的有临床意义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院自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共809例,其中使用透析器16例,现就其应用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37(60~73)岁,平均体重41(26~68)kg。病例中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发现二尖瓣返流改换瓣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急性瓣膜功能障碍,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2例;二尖瓣生物瓣置换及三尖瓣成形术4年,因生物瓣衰败,严重二尖瓣返流,急性肺水肿再换瓣1例;风心病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伴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国西部肺结核高疫情地区主动筛查发现的患者接受治疗的意愿,探索健康教育对纳入治疗率的影响。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于2017年9—12月在全国报告发病率最高的青海、贵州、广西、西藏、新疆5个省(自治区),各选择1个乡镇,对肺结核主动筛查项目中发现的149例肺结核患者,分别于诊断后进行10min的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面对面访问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及收入情况、医疗支出情况、前往肺结核定点医院交通方式及费用,以及诊断后即刻、进行10min健康教育后纳入对象的治疗意愿情况,不愿意接受治疗的原因等。干预前后两次调查均发出149份问卷,收回149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均为100.00%。分析健康教育前后肺结核患者纳入治疗率的改变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健康教育后影响患者纳入治疗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开展健康教育前,主动发现的肺结核患者纳入治疗率为78.52%(117/149),10min健康教育后提高至85.23%(127/149)。经10min健康教育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贵州(0,0/39)相比,青海(29.41%,10/34)、广西(26.09%,6/23)、新疆(15.62%,5/32)的患者纳入治疗的意愿较弱(χ 2=18.13,P<0.001);与<65岁患者(2.44%,1/41)相比,≥65岁患者(19.44%,21/108)纳入治疗的意愿较弱(χ 2=6.83,P=0.009);与往返定点医院时间≤30min的患者(8.43%,7/83)相比,往返时间>30min的患者(22.73%,15/66)纳入治疗的意愿较弱(χ 2=5.97,P=0.01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的患者(OR=10.18,95%CI:1.31~79.38;Wald χ 2=4.91,P=0.030)及往返定点医院所需时间>30min的患者(OR=3.36,95%CI:1.25~9.02;Wald χ 2=5.78,P=0.020)纳入治疗的意愿较弱。 结论 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纳入治疗率有明显效果,以村医入户方式效果较为明显;应重点关注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往返治疗点时间较长患者的纳入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皮质基底节变性的分子机制并寻找诊断治疗该疾病的蛋白质标记物.方法 尸检来自解放军总医院死亡24 h内、经病理证实的男性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4例)脑及无神经系统疾患的正常老年男性(4例)脑组织,额叶、颞叶和纹状体部位取材,应用HE染色、Gallyas-Braak银染色和Tau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的脑组织学改变;额叶部位取材,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为第二向进行双向电泳,分析电泳图谱后采用MALDI-TOFTOF串联质谱仪进行蛋白质的鉴定.结果 HE染色显示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额叶神经元明显脱失,伴胶质细胞大量增生,Gallyas-Braak和Ta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纹状体中大量球形团样缠结;与正常老年人脑组织比较,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脑组织9个蛋白表达增加(经鉴定为coflin、尿嘧啶DNA糖苷水解酶、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亚单位、突触结合蛋白Ⅰ、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P25alpha、Peroxircdoxin 5),5个蛋白表达下降(经鉴定为碳酰还原酶[NADPH]1、铁蛋白H链、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A、血清白蛋白前体、二氢嘧啶酶相关蛋白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述差异蛋白有助于探讨皮质基底节变性的分子机制及其早期诊断和新药开发.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and search the protein markers ofdiagnose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Methods The brains of subjects died without clinical or pathological involvement of nervous system (n=4) and brains of patients with 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n=4) were obtained at autopsy. Tissues samples were cut from the frontal and temporal lobes, and the striatum.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the tissue samples were observed by HE staining, Gallyas-Braak silver staining and Tau protein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samples extracted from the frontal lobe were performed 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with immobilized pH gradient (IPG)isoelectric focusing electrophoresis as the first dimension and with vertical sodium dodecyl sulph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as the second dimension; the maps were visualized by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staining and analyzed with ImageMaster 2D Elite software; the protein profiles were in-gel digested and identified by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TOF). Results Significant neuron loss in the temporal lobe of patients with 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was noted by HE staining, with mass proliferation of gliocyte in the temporal lobe; sphere-like entanglement in the striatum was noted by Gallyas-Braak silver staining and Tau immunohistochemistry. Fourteen protein spots in the brains of patients with 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age-matched nondemented control brains; the expression of 9 proteins (cofilin, uracil DNA glycosylase,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subunit, synaptotagmin Ⅰ, thioredoxin peroxidase 1,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P25 alpha and peroxiredoxin 5) in brains of patients with 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was up-regulat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normal brain tissue (P<0.05); the expression of 5 proteins (carbonyl reductase [NADPH] 1, ferritin heavy chain, peptidyl-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 A,serum albumin precursor and dihydropyrimidinase-related protein 2) in brains of patients with 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was down-regulat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normal brain tissues (P<0.05).Conclusion We get a number of related-proteins of 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Some proteins are quite useful in discover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and may be helpful in the eal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 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cine.  相似文献   
19.
背景: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液中存在与发病有关的抗体、补体和细胞因子,以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这些标志蛋白,可为寻找新的药物靶标提供依据。 目的:以蛋白质组技术比较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的差异表达蛋白。 方法:采集确诊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和正常者血清各30例,提取血清蛋白质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进行双向电泳,图象分析软件Imagemaster 2D分析电泳图谱,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 结果与结论: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与正常者中24种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不同,其中α-2-巨球蛋白,血浆铜蓝蛋白,血清淀粉样P物质,丛生蛋白,抗糜蛋白酶,触珠蛋白,血红素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血清转铁蛋白等9种蛋白质被鉴定为急性期反应蛋白。结果说明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急性期反应蛋白表达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加深了对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病分子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背景: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液中存在与发病有关的抗体、补体和细胞因子,以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这些标志蛋白,可为寻找新的药物靶标提供依据。 目的:以蛋白质组技术比较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的差异表达蛋白。 方法:采集确诊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和正常者血清各30例,提取血清蛋白质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进行双向电泳,图象分析软件Imagemaster 2D分析电泳图谱,MALDI-TOF/TOF串联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 结果与结论: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与正常者中24种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不同,其中α-2-巨球蛋白,血浆铜蓝蛋白,血清淀粉样P物质,丛生蛋白,抗糜蛋白酶,触珠蛋白,血红素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血清转铁蛋白等9种蛋白质被鉴定为急性期反应蛋白。结果说明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急性期反应蛋白表达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加深了对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病分子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