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4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8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1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61.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评价其治疗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对242株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对部分菌株的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分别对20例、18例及16例肺部感染患者使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500mg加生理盐水100 ml,12 h 1次,静脉点滴,疗程3~7 d.结果三者对临床常见的G-和G 致病菌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作用相仿.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对G 菌的抗菌活性最强,美罗培南对G-菌的抗菌活性较其余二者强2~8倍.经三者治疗后细菌转阴率分别为78%、89%及94%;治疗肺部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75%、83%及88%.结论三者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强,抗菌作用相仿,对肺部感染均有较好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2.
彭建军  杨和平  熊玮  戴晓天 《重庆医学》2004,33(11):1659-1660
目的初步探讨hnRNP A2/B1单克隆抗体对肺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提高肺癌的检出率. 方法在痰脱落细胞中用 hnRNP A2/B1单克隆抗体细胞免疫组化法对肺癌的诊断. 结果 hnRNP A2/B1对肺癌总的敏感性为42.19%(40/95),特异性为93.94%(88/94),其中以鳞癌的敏感性最高.结论该检查方法无创、快速、经济、特异性高,不失为肺癌辅助诊断的一个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3.
气道支架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各种原因导致的气管及支气管狭窄可引起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以往对中心气道狭窄常采取外科手术冶疗,然而,有些患者无法接受手术,并且手术瘢痕可导致再狭窄。因此,支架置入成为治疗中心气道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气管食道瘘,气道支架置入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治疗手段。早在100年前就有了气道支架置入治疗气道狭窄的报道。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生物相容性材料及支架制作技术的发展,支架置入治疗气道狭窄越来越受关注。  相似文献   
64.
杨和平 《中国康复》2012,27(2):111-112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均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认知干预、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等心理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愈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6.7%、96.7%与6.7%、70.0%,P〈0.01)。结论:心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DNMT1)siRNAi对人肺癌A549细胞内抑癌基因wnt抑制因子-1(WIF-1)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pSilencer 4.1-CMV neo载体,通过siRNAi表达载体法制备DNMT1 siRNAi.将DNMT1 siRNAi转染肺癌A549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观察转染前后肺癌A549细胞DNMT1内DNMT1基因的表达改变,并利用甲基化PCR,直接测序法检测WI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结果 构建的DNMT1 siRNAi转染肺癌A549细胞后,明显抑制DNMT1基因的表达,mRNA表达下降75%,蛋白表达下调82%;同时,WIF-1基因启动子序列较转染前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靶向DNMT1的siRNAi可明显下调靶基因DNMT1的表达,并逆转WIF-1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水平.  相似文献   
66.
在结扎和刺穿盲肠诱导的大鼠脓毒性休克模型上,发现休克大鼠发生两种代谢变化:早期(9h)高代谢(高血糖)和晚期(18h)低代谢(低血搪)。3H-哌唑结合试验显示:早期脓毒性休克时,肝细胞质膜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α_1-AR)最大结合容量增加35%。晚期休克时下降30%。Northernblotting、核runoff测定显示:早期脓毒性休克大鼠α_1b-肾上腺素能受体(α_1b-AR)mRNA转录水平比对照组增加34.7%,其mRNA合成相对比率增加51.3%;晚期脓毒性休克大鼠α_1-ARmRNA转录水平比对照组降低28.1%,其mRNA合成相对比率减少24.9%,而mRNA半衰期无明显改变。提示脓毒性休克时α_1-AR的上调和下调的时相性变化也发生于转录水平,肝脏α_1b-AR的变化可能是休克时糖代谢紊乱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在加强部队卫勤医技保障模块建设的可行性及操作性。方法:分析国内野战医技装备管理、维护及使用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平战时各种问题的相应解决对策与建议。结果:从组织标准与原则、培训方式与训练方式等方面对装备和人员的使用、管理、训练等提出了遵守原则与标准、加大人员培训与合练等对策。结论:军队医院支援部队战场救治卫勤医技保障模块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能够提高基层救护所综合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凋亡机制,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髓系白血病细胞U937凋亡,观察p5 3、p2 1和Bcl- 2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和DNA断裂分析检测细胞凋亡;用细胞免疫荧光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p5 3、p2 1和Bcl- 2蛋白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显示p5 3、p2 1和Bcl- 2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致U937细胞凋亡,其作用具有浓度效应;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U937细胞凋亡过程中,p5 3、p2 1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Bcl- 2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提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能通过上调p5 3、p2 1基因表达,下调Bcl- 2基因,导致U937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初步探讨中药姜黄的主要活性单体成分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体内外抗肺癌生长活性的作用.方法(1)应用形态学观察、MTT、流式细胞仪技术等研究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传代培养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的生长形态、细胞周期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2)建立裸鼠人肺腺癌细胞A549移植瘤模型,腹腔注射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研究其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同时观察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与传统化疗药顺铂联用对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有无增效作用.结果(1)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有增殖抑制效应,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形态改变,其IC50为12.108μg/ml,流式细胞仪显示细胞周期主要阻滞在S期,浓度增至15μg/ml时,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2)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具有较好的抗人肺腺癌细胞A549裸鼠移植瘤生长作用,移植瘤重量及体积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 01);(3)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与顺铂联合应用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裸鼠移植瘤体积及瘤重均显著低于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和顺铂单药治疗组(P<0 01).结论(1)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有明确的抑制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恶性表型的作用;(2)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能明显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裸鼠移植瘤的生长;(3)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与顺铂联用对抑制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具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索细胞间黏附分子5(ICAM-5)在血清剥夺条件下对PAJU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无ICAM-5蛋白表达且转染空载体的PAJU-NEO细胞和转染ICAM-5基因表达ICAM-5蛋白的PAJU-TLN细胞作为神经元模型,应用无血清培养的方法造成细胞“饥饿”(starvation)模拟脑梗死后缺血状态,使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无血清培养条件下PAJU细胞的生存变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33258细胞核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在无血清培养过程中两组细胞均受到了损伤,无血清培养5天后,PAJU-NEO细胞大部分死亡,而PAJU-TLN细胞仅少部分死亡;无血清培养7天后,PAJU-NEO组细胞全部死亡,而PAJU-TLN细胞仍有部分活细胞,直到无血清培养第14天才全部死亡。MTT结果示24h两组活力无明显差异(P=0.7416),但72h和120h时 PAJU-TLN组细胞的存活率高于PAJU-NEO组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P=0.0288,P=0.0070)。Hoechst 33258细胞核染色示两组细胞核凋亡率在无血清培养48h时出现差异,在72h后明显增多,PAJU-NEO组细胞核凋亡率显著高于PAJU-TLN组细胞核凋亡率(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无血清培养24h时无显著差异,但无血清培养48h时PAJU-TLN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PAJU-NEO组细胞凋亡率(P=0.0463)。 结论 ICAM-5可能具有神经营养因子样作用,是发挥神经元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的因素之一,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