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4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8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1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GST-π的表达与其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关系。方法:应用S-P法检测116例胃癌和53例胃癌前病变的GST-π表达和限制性内切酶及PCR、Southern印迹方法检测14例胃癌及其相应正常胃粘膜GST-πDNA5′端调控区CCGG特定位点的甲基化水平。结果:GST-π阳性率,正常胃粘膜10%(4/39),胃癌77%(89/116),肠上皮化生76%(19/25),不典型增生89%(25/28)。GST-π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较正常胃粘膜增高(P<001)。胃癌组织中GST-π基因较正常胃粘膜呈现高度去甲基化(P<001),胃癌GST-π基因5′端调控区低甲基化与其GST-π表达增加呈相关性(P<005)。结论:GST-π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GST-π可作为胃癌的肿瘤相关抗原;GST-π基因5′端调控区低甲基化可能是GST-π高表达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112.
TGFβ_1质粒DNA直接瘤内注射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裸DNA质粒PMAMneo-TGFβ1小鼠瘤内直接注射后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肺腺癌细胞株LM3小鼠背部皮下接种,两周后成瘤。瘤体内多点多次直接注入质粒DNAPMAMneoTGFβ1,并设空质粒和生理盐水注射组为对照,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于第8周将小鼠处死,取新鲜的瘤组织提取RNA,行Northern杂交,并病理制片观察肿瘤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TGFβ1基因治疗组肿瘤生长速度增快,但各组间肿瘤转移的差异无显著性。Northern杂交证实,注入到瘤体内的TGFβ1基因获得了高效表达。结论TGFβ1基因的瘤内表达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刺激肿瘤的生长;裸DNA质粒直接瘤内注射法作为invivo基因转移手段有其不可低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3.
114.
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启动子部位有myc原癌基因产物的两个结合位点,分别位于hsp70基因5’上游—160和—230碱基处,myc蛋白可以与其结合调节hsp70基因的转录活性。c-fos基因启动子与hsp70启动子区域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反式作用因子结合区,可能受一种共同的特异性反式作用的调节。野生型P53对hsp70启动子的抑制可能与CCAAbox结合因子有关;hsp70参与突变型P53向野生型P53表型转变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5.
合成反义和正义c-myb18-mer,分别导入培养的WKY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s),同时用内皮素诱导SMCs增殖。反义c-myb寡核苷酸(ODNs)对内皮素诱导SMCs的抗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随浓度(60μmol·L-1~120μmol·L-1)的增加而增加。用120μmol·L-1反义ODNs抗细胞增殖能力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免疫组化显示受抑制细胞myb水平较同期对照组或正义ODNs组低。以上为反义ODNs抑制外源性生长因子或细胞因子诱导靶基因的高表达和细胞增殖提供了新的线索,同时为探讨癌基因表达调控与动脉SMCs增殖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观察采用SPW 1A型白细胞增长仪 (升白仪 )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效果 ,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6例晚期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 (n =44)和对照组 (n =42 ) ,化疗结束后治疗组采用升白仪治疗 ,每天 1次 ,共 1 0d ,对照组给予鲨肝醇等常规升白药物 ;两组患者于化疗结束后次日 ,第 5、1 0天分别抽取静脉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组患者白细胞计数 ,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加 (P <0 .0 5,P <0 .0 1 ) ,升高白细胞有效率高达 92 .7% ,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升白仪治疗能明显升高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患者的白细胞数 ,且使用安全、操作简便、价格低廉 ,无任何不良反应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7.
118.
提倡多媒体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评价国产新福菌素(sinoactmomycin)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NSCLC病例65例,予新福菌素6μg/kg(第1~4天),依托泊苷(VP-16)100 mg/m2(第1~3天),顺铂(DDP)80mg/m2(第1天)静脉滴注,21d为1个周期,两周期后评价疗效,随访缓解期和生存期。结果:65例NSCLC中,总有效率为47.7%,其中初治病例为50.0%,复治病例为44.4%,初复治病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缓解期为4.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1年生存率为37.8%;毒副反应主要是轻度骨髓抑制(主要是白细胞下降)和胃肠道反应。结论:新福菌素联合VP-16、DDP治疗NSCLC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毒性反应也能耐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0.
上腔静脉综合征:病因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病因和治疗情况。方法对73例SVCS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文献情况综合分析。结果最常见病因为肺癌(82.19%),其次为纵隔肿瘤(13.69%)。治疗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结论治疗手段应依病因和病情程度而个性化,同时强调病因治疗和针对上腔静脉阻塞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