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6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3篇
  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地区二类口岸病媒生物。方法鼠类采用粉块法和夜夹法;蝇类用粘蝇纸和捕蝇笼;蟑螂用粘捕法;捕获鼠类身上采集蚤类。结果鼠类共捕获10只,鼠体蚤32只。经鉴定鼠类隶属1目1科2属2种,蚤类隶属2科2属2种;共捕获蟑螂608只,均为德国小蠊。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乌鲁木齐地区二类口岸媒介生物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主要种类及其不同地区的密度。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8年9月为261例患者置人1102枚椎弓根螺钉治疗颈椎疾病,其中上颈椎疾病83例,下颈椎疾病178例.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通过X线片及64排CT片,对2 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国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侧倾斜角度、向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以指导术中选钉及置钉.术前由5名医师按照上述内容,对261例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其均值均在2 000例国人的均值范围,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打孔、置钉、固定,一次成功1086枚,16枚经调整后成功,一次成功率98.55%.结果:术后235例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74个月.采用JOA评分标准,优131例,良82例,可17例,差5例,优良率90.64%.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上颈椎疾病83例中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未行二次手术.下颈椎疾病178例中15例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摄X线片示位置不理想,行二次手术调整.119例骨折脱位中117例脱位完全复位,2例植骨块吸收未融合,融合率为98.32%.结论: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颈椎疾病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可将2 000例国人椎弓根的数据作为临床置钉的参考.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在较长时间的恐惧情绪中,一些生理指标的改变以及心脏的植物神经传出模式.方法 对自愿参加实验的56名大学生,采用寓言故事和恐怖故事来诱导中性状态和恐惧情绪状态,用"情绪报告表"采集被试产生的情绪变化及其等级,并且记录生理指标.结果 (1)由听觉材料诱导的恐怖情绪,多项生理指标发生变化,皮肤电阻,呼吸频率,心电图R-R间期,平均正常心电图R-R间期标准差(SDNN)4个生理指标[分别为(3.75±3.28)豪西门子,(19.52±3.25)次/分,(831.65±99.12) ms,(101.74±24.81)]与中性情绪[分别为(2.66±2.29)豪西门子,(20.84±4.08)次/分,(787.88±95.91) ms],(111.75±23.46)]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1),(2) 对中性和恐惧情绪低频功率(LF)和高频功率(HF)做相关分析,结果呈明显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2和0.787),对两种情绪状态下的频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恐怖情绪时的低频成分和高频成分均下降,其中高频成分下降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P <0.05).结论 恐惧情绪中,多项生理指标发生改变,不同的恐惧情绪诱导方法产生的生理指标发生不同的变化;心脏植物神经传出模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不同的恐怖情绪诱导方法得出的心脏植物神经传出模式比例不同,共同抑制模式是恐怖情绪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44.
继韦加宁教授1972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进行同体断足移植术后,国内外鲜见同种病例报道。2004年5月23日,我院为1例左小腿中段离断、右足碾压毁损伤的高龄男性患者行同体断足异位再植修复术,再植足成活,手术成功。随访2年余,现患者左下肢配戴假肢能自行行走,生活能自理,获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68岁,2004年5月23日因双下肢碾压伤后左小腿中段离断、右足碾压毁损、右踝以远皮肤脱套伤9h而入院,同时伴有失血性休克。经抗休克治疗,急诊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双下肢碾压伤清创、左小腿残端修整、右足截肢、同体断足异位再植修复术。手…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的经颅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病因、血流动力学、频谱特点、狭窄程度与盗血的关系等问题,评价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常规显示颈动脉、椎动脉的内径及内膜情况,对椎动脉疑有盗血频谱的患者再结合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内膜情况、血流方向及速度,结合TCD对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参数、血流方向、频谱图形进行检测。结果:锁骨下动脉盗血时患侧椎动脉出现血流方向逆转,基底动脉呈双向血流的特定盗血频谱图形。15例SSS患者中,动脉硬化及大动脉炎所致各为13例和2例,锁骨下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锁,可引起部分性及完全性盗血。椎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健侧明显高于患侧。结论:SSS最常见病因为动脉硬化和大动脉炎。完全性与部分性盗血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彩色多普勒与经颅多普勒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对SSS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加强精河县法定传染病报告监督管理,完善疫情报告网络而开展此项研究. 方法 对精河县辖区内的县、乡镇共计11处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率和报告质量进行抽查,共调门诊(住院部)接诊病人登记140155人次. 结果 抽查法定传染病8种,共计1518例;报告1399例,报告率为92.16%,漏报率7.84%;县级医疗单位报告率92.28%,乡镇级医疗单位报告率91.89%. 结论 做好传染病疫情管理关键是各级领导重视,管理者职责明确,管理制度健全,奖罚措施得力.  相似文献   
47.
目的构建Tiam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评估其转染人胃癌细胞株MKN45细胞后对胃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Tiam1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将外源性重组真核表达载体Tiam1基因(N1/Tiam1)转染到人胃癌细胞株MKN45内,经G418筛选并建立稳定表达Tiam1基因的胃癌MKN45细胞株,为:N1/Tiam1组,转染空质粒细胞(N1)组和未处理细胞(MKN45)组的两个对照组分别为:N1组和MKN45组;通过细胞增殖、划痕和侵袭实验分别观察上调Tiam1基因表达后的胃癌细胞功能。结果与N1组相比,N1/Tiam1组中Tiam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0.36±0.05)vs.(2.67±0.14),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N1/Tiam1实验组较N1对照组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增加(P=0.000);与转染N1空载体的MKN45细胞对照组相比,转染了N1/Tiam1高表达质粒的MKN45细胞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结论 Tiam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筛选成功,为继续深入的研究Tiam1基因在胃癌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血尿酸及胆红素水平对慢性心衰患者病情进展的判断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心衰患者124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后分别检测血尿酸、胆红素、NT-ProBNP、E/E'及LVEF.结果 Ⅲ级患者尿酸、胆红素、NT-ProBNP较Ⅱ级患者均出现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患者较Ⅱ、Ⅲ级患者尿酸、胆红素、NT-ProBNP均出现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患者LVEF、E/E'较Ⅱ级患者均出现显著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患者LVEF较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较Ⅱ、Ⅲ级患者均出现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及胆红素分别与NT-ProBNP、E/E'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血尿酸及胆红素与心功能相关指标密切相关,对其水平检测有助于明确慢性心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肺部单发结节(SPN)患者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FDG-PET)检查后的外科决策。方法 1998年10月—2006年4月对375例直径1.0~3.0 cm的SPN患者行FDG-PET检查,采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分析判读。结果 FDG-PET定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3.7%(188/255)、71.7%(86/120)、73.1%(274/375);FDG-PET无法区别良性显影病变与腺癌;对于肺外病灶FDG-PET也存在假阳性。结论 PET检查阳性的SPN,除非抗感染或抗结核治疗有效,否则都应当通过手术切除等途径确诊;对PET检查阴性的SPN患者,或手术切除,或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患者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 013例于2010年12月-2019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并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使用Excel软件的RAND函数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合并为模型建立队列,1组为模型验证队列。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随访工作截至2021年1月20日。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患者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基于这些因素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1 377 d,共296例患者死亡。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年龄≥65岁[风险比(hazard ratio,HR)=1.84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67,3.179),P=0.028]、Killip分级≥Ⅲ级[HR=1.941,95%CI(1.188,3.170),P=0.008]、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5 598 pg/mL[HR=2.122,95%CI(1.228,3.665),P=0.007]、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HR=2.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