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目的寻找用电激活方法作小鼠体细胞克隆的适宜卵龄的卵母细胞及电激活参数。方法在0.6kV/cm、80us、2个电脉冲(2p)下,比较了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13、16、19、22h卵母细胞的激活率、碎裂+死亡率。在上述相同电脉冲下,统计了经体外培养(IVC)和新鲜的卵龄为16、19、22h的卵母细胞的激活率,碎裂+死亡率;比较了场强分别为0.6、0.9、1.2、1.5、1.8kV/cm,电压时程分别为10、20、40、80、100、150、200 us,2P对注射HCG后16h卵母细胞的电激活效果。结果注射HCG后16、19h卵母细胞电激活率较高,分别为63.6%和76.7%,经体外培养后激活率下降,碎裂+死亡率明显增加。在0.9kV/cm、80/100us,2P时激活率达70%~80%。在1.2kV/cm、40/80/100us、2P时,激活率达到了80%左右,碎裂+死亡率低于16%。结论注射HCG后16h的卵母细胞为适宜的小鼠核移植的受体细胞。0.9kV/cm、80/100us,2P及1.2kV/cm、40/80/100us、2P为适宜的电激活参数。  相似文献   
12.
小鼠MSCs分离体外扩增及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MSCs)的分离、体外扩增及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取8—9周小鼠骨髓悬浮至全培养基中,接种于纤连蛋白覆盖的培养器皿中,纯化并扩增mMSCs;检测第9—10代细胞的生长状态、细胞周期、表型,并进行光镜形态学观察;用二甲基亚砜和丁羟茴醚诱导细胞分化,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诱导分化前后神经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蛋白的表达。结果:mMSCs为贴壁细胞,表现为成纤维细胞样,具有梭形、多角形等形态,传至15代仍可维持其形态特征;83%的细胞处于GO/G1期;mMSCs不表达CD45而表达CD44、CD13,与人MSCs表型一致;诱导分化后,大部分细胞变成双极、多极和锥形,并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呈现神经细胞和神经干细胞表型。结论:mMSCs可被成功分离及体外扩增培养,并具有同人类MSCs相同的形态、表型、生长特征和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潜力,是研究细胞及基因治疗小鼠病理模型的良好工具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行雷珠单抗注射的效果观察。方法:回归性分析。12例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眼)接受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同时给予硅油、惰性气体或者平衡液的玻璃体腔填充。在手术结束的同时给予雷珠单抗的玻璃体腔注射。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2.75 mo。这12眼中分别包括玻璃体积血(1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1眼);玻璃体积血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眼);纤维血管化增生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眼);玻璃体积血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眼);玻璃体积血伴纤维血管化增生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眼);玻璃体积血伴牵拉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眼)。12眼中,8眼行玻璃体腔硅油填充,2眼行惰性气体填充,2眼行平衡液填充。所有的患者之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率为10/10(100%)。1眼术后出现前房积血。9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眼无明显变化,1眼较术前下降。 OCT检查显示8眼术后未见黄斑水肿。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雷珠单抗注射对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视力显著提高;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发生概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PEG)法在生物带瓣管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比较PEG去细胞前后带瓣管道的物理特性。方法猪主动脉瓣带瓣管道分为去细胞组和正常对照组,去细胞组用PEG和DNaseI处理,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去细胞情况.DNA含量测定,计算去细胞百分率;猪主动脉带瓣管道条置于力学测试仪,测定最大负荷、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和弹性模量。结果PEG组去细胞百分率为95.32%.去细胞猪带瓣管道组织中看不到细胞成分;且细胞外基质(ECM)结构保存完整,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无明显断裂,仍呈波浪状平行排列,结构紧凑,弹性纤维结构清晰,组织无明显水肿。生物力学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最大负荷、最大应力、弹性模量、最大应变等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EG法去除细胞完全,细胞外基质保存完整,对组织机械性能无明显影响,适于构建组织工程带瓣管道。  相似文献   
15.
小鼠受精卵显微注射影响因素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体外培养探讨受精卵显微注射的影响因素的作用。方法:获取小鼠受精卵,在其他条件固定的情况下,分别比较不同的注射基因浓度,在CZB(加HEPES)操作液中显微操作时间以及注射前受精卵的质量对显微注射后的胚胎体外培养结果的影响。结果:基因浓度越高,受精卵发育越差,操作时间不同的卵发育无明显差异,质量好的受精卵发育较好,质量差的几乎不发育。结论:选用较低的基因浓度,良好的操作介质CZB(加HEPES),使用质量好的受精卵,会提高显微注射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TAC)联合糖皮质激素(GC)治疗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首诊17例(33只眼)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8例,男9例,1例为单眼,16例双眼,平均年龄为(42.65±3.83...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诱导小干涉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对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前体蛋白家族性瑞典型突变(APPswe)的沉默作用。方法设计一对针对APPswe的寡核苷酸,构建成内源性表达相应siRNA的质粒,与构建的APP-EGFP重组质粒瞬时共转染COS-7细胞,利用GFP报告基因来间接观察siRNA对APPswe的沉默作用。结果siRNA可有效地下调突变型APP,相比APPwt而言,针对突变型APP的siRNA对APPswe的沉默作用更强。结论针对APPswe的siRNA可有效地沉默APPswe基因,并有一定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因此,针对APPswe的siRNA将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研究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加味交泰丸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加味交泰丸对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造模组大鼠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30 mg.kg-1)尾静脉注射加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2周后筛选糖耐量异常者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以加味交泰丸煎剂2.05 g.kg-1ig,干预100 d后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和神经节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OGTT异常(P<0.01),HbA1C(P<0.01)及氧化相关指标活性升高、抗氧化相关指标活性下降(P<0.01),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明显增厚、神经节细胞凋亡增多;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OGTT改善(P<0.01或P<0.05),HbA1C(P<0.01)及氧化相关指标活性下降、抗氧化相关指标活性升高(P<0.01),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未见明显增厚、神经节细胞凋亡减少。结论:加味交泰丸可防治大鼠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及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活细胞内探究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precursorprotein,APP)的裂解和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AB)的生成机制。方法利用PCR扩增CFP(编码蓝色荧光蛋白),YFP(编码黄色荧光蛋白)和C99(编码APP最后99个氨基酸)三片段。含有54个碱基(编码APP中间18个氨基酸)的片段54bp由生物公司合成。CFP,YFP,54bp和C99四个片段连入载体质粒pcDNA3.0得到重组质粒pcDNA3.0-CFP-54bp-YFP和pcDNA3.0-CFP-54bp-YFP-C99。将这两个重组质粒分别瞬时转染SH-SY5Y细胞。利用多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融合基因的表达,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fer,FRET)检测APP的B裂解。免疫细胞化学和多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AB的生成。MTT检测转染细胞活性。结果(1)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消化和测序分析鉴定重组质粒序列完全正确。(2)转染细胞内可以观察到蓝色和黄色荧光。(3)在pcDNA3.0-CFP-54bp-YFP转染细胞中存在FRET现象;在pcDNA3.0-CFP-54bp-YFP-C99转染细胞中观察不到FRET现象。(4)免疫细胞化学和多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到在pcDNA3.0-CFP.54bp-YFP—C99转染的细胞中有AD的生成。(5)AD的沉积广泛分布于细胞内。(6)随着AB在细胞内的产生和聚集,细胞的活性逐步下降。结论C99对于APP的β裂解非常重要。早期Aβ首先在细胞内生成并在细胞内形成广泛沉积。细胞内聚集的Aβ会影响细胞活性,带来不利结果。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第二大视网膜血管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除血管机械压迫外,炎症和内皮素也都被证实参与RVO的发病,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既往文献证明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而近期研究发现凝血异常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在50岁以下人群中更为常见。眼部危险因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包括青光眼、高校正眼压及眼底血管异常。不同危险因素间存在协同关系,早期识别并且干预能有效降低RVO的发病率。本文旨在对近期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对现有机制理论进行总结,为发掘潜在药物靶点提供研究思路,同时为疾病危险因素识别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