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杨华清 《当代医学》2022,28(6):163-165
目的 探究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脑梗死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  相似文献   
22.
<正>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是最为常见的一类脊柱侧凸,发病原因通常不明,会造成胸廓和/或脊柱畸形,导致肺扩张受限、膈肌运动减少、呼吸不对称,从而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甚至并发肺源性心脏病[1-2]。严重的脊柱侧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显著矫正患者的Cobb角,从而改善患者的外观[3-4],但是手术治疗本身也会影响患者的肺功能,而且矫形术后肺功能变化的研究结论也不相同。本文系统综述了IS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治疗后肺功能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包括手术路径、术前肺功能水平、年龄、随访时间、是否行康复治疗等。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比较采用"最佳支持治疗联合单次大剂量肝区照射(7.5~8.0 Gy)"与"单纯最佳支持治疗"姑息治疗伴有疼痛症状的弥漫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弥漫性肝癌伴随肝区疼痛症状的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最佳支持治疗联合单次大剂量肝区照射(7.5~8.0 Gy); 对照组仅采用单纯最佳支持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治疗后30天内和60天内症状改善情况[疼痛简明记录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 BPI)评分减少>2分或日吗啡消耗量减少>25%]、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基于WHO-QOL-100标准)、患者生存差异及实验组放疗后的不良反应。  结果  共纳入26例患者, 随机分成实验组13例(原发性肝癌12例, 转移性肝癌1例), 对照组13例(原发性肝癌11例, 转移性肝癌2例)。治疗后30天内进行疗效评估, 实验组有10例疼痛明显缓解, 对照组无疼痛明显缓解病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9例生存质量改善, 对照组仅1例生存质量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60天内进行疗效评估, 实验组10例疼痛明显缓解, 对照组仍无疼痛明显缓解病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9例生存质量改善, 对照组仅1例生存质量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30天和60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77% vs.64%和54% vs.3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放射治疗中的耐受性良好, 未发现3~4级不良反应。  结论  对于弥漫性肝癌(原发或转移性), 出现肝区疼痛症状患者, 在最佳支持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单次大剂量肝区照射(7.5~8.0 Gy), 患者耐受良好, 可明显缓解疼痛, 并提高生存质量, 但对延长生存期尚无获益。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不稳定坐位躯干控制训练对于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疼痛和下肢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关节镜下抽吸式半月板缝合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节镜的广泛应用使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更加明确,治疗也较以往的切开修复创伤更小,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采用拍吸式半月板缝合术修复半月板损伤10例,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症状体征与CT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以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临床症状、CT影像学检查,评价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并分析其与CT指标(髓核密度、许莫氏结节、神经根压迫等)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在突出物形态、髓核突出病理类型、髓核疝密度、水平面突出大小、神经根压迫方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体征不同程度矢状径[(27.5±5.7)vs(34.3±6.0)vs(52.1±8.6)]mm、硬膜囊前后径(16.2±6.4)vs(11.0±3.1)vs(6.4±2.2)]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症状体征严重程度与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矢状面突出大小、黄韧带间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体征严重程度与突出物形态、髓核突出病理类型等部分CT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喉癌病人临床疗效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喉功能保全术的喉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治疗。比较2组血液动力学指标、手术情况、应激反应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组T2、T3、T4、T5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较T1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3、T4、T5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微创气管切开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T'2、T'3、T'4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IL-6和C反应蛋白)较T'1时间点均显著升高,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2、T'3、T'4时间点应激反应指标(血糖、皮质醇、IL-6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皮肤凹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采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对喉癌病人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减少术中出血以及手术时间,能够有效降低病人应激反应指标和术后不良反应概率,避免术后皮肤凹陷。  相似文献   
28.
关节镜在诊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诊断和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价值。方法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行滑膜组织多点取样病理检查;同时行滑膜刨削切除、关节软骨表面尿酸盐结晶体刮除。结果38例术前诊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8例(47.37%),漏诊20例(52.63%)。经关节镜下所见及多点滑膜病理检查和滑膜切除。30例得到随访,时间1~10年。采用Lysholm临床评分系统对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术后1年平均评分97.6分(95~100分)。结论关节镜微创技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诊断和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微波热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晚期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75例鼻咽癌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综合组40例;对照组采取放化疗治疗措施;综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波热疗干预,在放射治疗后30 min进行,45 min/次,1次/周,总共2次.比较2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2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综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57% (P <0.05);与对照组比较,综合组在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恶心呕吐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3个月,综合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水平,而CD8+水平明显降低,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波热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晚期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可能与其治疗效果相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NRD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20年12月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24~55(40.54±11.64)岁,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31~55(41.36±9.69)岁,采用NRD辅助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24~53(38.61±8.76)岁,采用传统骨搬移技术治疗。通过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针道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外固定携带时间、骨搬移时间、骨愈合情况、术后功能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12~62(33.0±7.2)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针道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骨搬移时间、外固定携带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愈合情况、术后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D辅助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与软组织缺损,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周期及抗生素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