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4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据文献报道,心痛定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它对先心病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6~41岁(平均21.4±3.1岁)。其中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  相似文献   
132.
六十年代随着冠心监护病房的使用,以及有能力预防和治疗致死性心律失常,致使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首次有了降低。嗣后,心脏泵衰竭成为心肌梗塞患者在医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遗憾的是,目前使用正性肌力药物、血管作用剂以及辅助循环装置治疗泵衰竭并未能进一步改善其预后。六十年代后期人们企图通过限制受损心肌转变为坏死心肌的数量以减少泵衰竭的死亡率,并认为减少梗塞面积可能改善幸存者的远期预后。已提出种种措施以减少心肌损害,主要是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失衡。虽然已证实可用  相似文献   
133.
肥厚性心肌病并不少见,Brock 首先描写其临床表现。该病常并发左心室流出道受阻,一旦出现梗阻,即称为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或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IHSS)。本文报告68例的临床、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表现,并与血液动力学作对比分析,强调临床与无创伤性检查对诊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4.
36只犬导管电击房室交界区改变了以往要求电击形成后较稳定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方法,电击后无论形成Ⅰ°、Ⅱ°或Ⅲ°房室传导阻滞均停止电击,这可明显提高恢复1:1房室传导的百分率。电击后形成部分传导阻滞,逐渐恢复1:1房室传导的犬,其房室传导功能较电击前明显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减少电击量对恢复1:1房室传导的百分率无明显影响,但导管电击房室交界区偶尔引起室颤似与每次电击能量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135.
患者女性,58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住院安装永久型起搏器,住院前曾多次出现晕厥,晕厥时心率缓慢,多在30次/分左右,其它检查未见异常发现。术前心电图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QRS时限<0.12秒,考虑起搏点在交界区内。按装起搏器术后的心电图(附图)起搏频率为60次/分,可见起搏心律与正常QRS波群交替出现,类似起搏夺获二联律,其前均有P波,但P波形态不同,P-R间期不等,P波基本是两种形态,一种为倒置P波,P-R间期固定为0.15秒,第2、4、  相似文献   
136.
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危险因素已被证实.包括可改善的如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吸烟.不可改变的如年龄的增长、男性、黑人和高尿酸血症.左心室肥厚是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的另一危险因素.左心室肥厚是怎样形成危险因素的?  相似文献   
137.
患者女性,19岁,临床诊断:法乐氏四联症。心电图(附图)为常规12导联,附图 A 各导联均未见窦性 P 波,部分导联每隔1次QRS 波群后可见1个逆行 P′波(图中只列出2个 QRS 波),如Ⅰ、Ⅱ、Ⅲ、aVR、aVL、aVF 导联第1个 QRS 波群后可见逆行 P′波,R-P′间期为0.16s,QRS 波群时间为0.12s,形态相同,R-R 间期匀齐,心室率65次/min,考虑为房室交界性心律,V_1呈 rSR′型,Rv_2高2.6mV,额面 QRS 电轴+133°。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停搏,②房室交界性心律伴2∶1逆行心房  相似文献   
138.
<正> 临床及心电图资料患者男性,5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源性哮喘。心电图为连续记录的Ⅱ、V_5、V_6导联,P_Ⅱ直立窦性频率50次/分(见图Ⅱ导联倒数第1,2个P波),提示窦性心律过缓。Ⅱ导联倒数第2个心搏的P-R间期延长考虑房室干扰。第2~11个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4秒,频率125次/分。结合此病人平时心电图为频发房性早搏故考虑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并三位相左束支传导阻滞。Ⅱ导联第12个QRS波群正常化可能是一个文氏周期结束的缘故。V_5导联为房速,T与P重叠不易辩认,P-P相等,QRS时限逐次增宽,呈典型的文氏型左束支阻滞图形。V_5导联仍为房速。心电图系在用药过程中记录,所见Ⅱ与V_5、V_6导联频率略有不同。讨论本例心动过速时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39.
缺血性心肌病诊断治疗的程序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心肌病(ICM)这一概念,是1970年由Burch和Gills等提出来的,指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以纤维化为主的心肌病变。1986年Dash等认为,ICM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某些状态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组成的综合征。本文着重介绍充血性缺血性心肌病(CICM)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40.
本文报道了13例有与12例无严重合并症的AMI患者血清CK-MB、Mb及GOT含量。有合并症组的CK-MB、CK含量明显高于无合并症组(P<0.01~P<0.05),Mb含量于发病后6~18小时内两组间有明显差别(P<0.01~P<.005),而GOT均无明显差别。提示CK-MB及Mb的显著升高预示着发生心肌严重受损有关的合并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