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篇 |
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42篇 |
内科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97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32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2篇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颅外段颈动脉疾病尤其是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 ,能够及早发现颈动脉狭窄 ,适时行内膜切除术或介入手术可显著降低缺血性脑病的发病率[1] 。影像学检查在检出颅外段颈动脉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 ,DSA)是诊断颈动脉疾病的金标准 ,但它属于有创性检查 ,有一定的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也被用于颈动脉疾病 ,但其准确性明显依赖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磁共振血管成像 (magneticresonanceangiog raphy ,MRA)对于颈动脉疾病的检查 ,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但… 相似文献
102.
<正>1 病例简介 女,59岁,主诉:膀胱镜复查发现右侧输尿管开口附近新生物3 d,怀疑肿瘤复发转入我院。3个月前在外院确诊为膀胱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并行电切术。实验室检查:尿潜血++,尿白细胞++,白细胞235 p/μl(0~5 p/μl),红细胞54 p/μl(0~9 p/μl),其余无异常。超声检查提示膀胱右侧壁结节并其内多发点状钙化(图1A)。CT图像见图1B~D, 相似文献
103.
104.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的认识。方法对1例PLA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PLAM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弥漫性肺间质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活动后呼吸困难、咯血和乳糜胸等。胸部X线表现两肺弥漫性网格状,晚期呈蜂窝样变化,高分辨力CT(HRCT)可见两肺弥漫性分布的薄壁小囊状改变,病理学特点为肺淋巴管、小气道、小血管的管壁及其周围的平滑肌细胞弥漫性异常增生。免疫组化HMB45阳性。结论育龄期妇女发生渐进性呼吸困难,类似肺气肿的临床表现,并反复出现气胸或乳糜胸水,胸部HRCT示两肺弥漫性分布薄壁囊状改变,临床上应想到PLAM的可能,最好能行肺组织活检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5.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GIST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影像表现为内生或外生性生长的肿块,密度或信号多不均匀,对应于病理学中的出血、坏死、黏液及囊变。与术中及病理结果对比,影像确定病变起源部位正确11例(11/16),4例CT判定肿瘤复发的位置与术中表现一致。术前CT均未能提示5例腹腔内多发结节。CT显示3例肝脏转移瘤得到术中证实。结论GIST有一定的影像特点。CT作为主要的影像评价手段有助于病灶的检出及定性,对肠系膜、腹膜及网膜转移灶的检出仍有不足。 相似文献
106.
患者 女,44岁。胸闷1年余,体检及化验无异常。CT平扫示右心包前脂肪垫内3cm×2cm×2.4cm肿块,边缘光滑、清晰,密度尚均匀,病灶中心区CT值为4.5Hu,重建显示病灶与膈肌及心包无粘连。诊断:右前下纵隔心包囊肿。 图1 右心包前脂肪垫内肿块,边缘光滑、清晰,平扫CT值45Hu。 手术剖胸探查见肿瘤位于右前下纵隔心包前脂肪垫内,3cm×2cm×4cm大小,包膜完整、质韧,予完整剥离肿块。病理镜下见瘤组织由较多变性的纤维组织、血管和脂肪构成,包膜完整,血管丰富。诊断:错构瘤。讨论 错构瘤起源于中胚层的多潜能分化组织,… 相似文献
108.
第VII对颅神经(面神经)解剖及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通过文献复习,对面神经的解剖、变异和畸形,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常见病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9.
例1,男,48岁,因吞咽困难2个月就诊。食管吞钡检查:食管胸上、中、下段多发性大小不等呈梭形或囊状隆起病变,致食管明显扩张,管壁不规则,呈现“结肠袋”样改变,病变范围自第1胸椎至第11胸椎水平,宽径约5cm,食管起始部及腹段未见异常。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食管良性间叶瘤。例2,男,55岁,因腹胀、吞咽困难、体重减轻3个月入院。食管吞钡检查(图1):食管胸上、中、下段明显扩张约5.7cm,上至第2胸椎水平,下达第11胸椎水平,密度不均匀,其内有多个囊状、条索状的隆起病变,轮廓不规则,有多个环状似“结肠袋”样改变。拟诊为食管良性肿瘤:食管巨大纤维脂…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双能量CT诊断喉癌侵犯甲状软骨的价值。方法 收集106例术前接受喉部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喉癌患者,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对比双能量CT混合能量图像及碘基图联合混合能量图像定性评估喉癌侵犯甲状软骨的价值;比较受侵甲状软骨与对侧正常非骨化甲状软骨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分析双能量CT客观定量参数的鉴别效能。结果 106例中,40例甲状软骨受侵,双能CT混合能量图像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5.00%(30/40)、83.33%(55/66)及80.19%(85/106),碘基图联合混合能量图像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7.50%(35/40)、95.45%(63/66)及92.45%(98/106)。受侵甲状软骨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0.16±0.05及1.92±0.39,均高于对侧正常非骨化甲状软骨(-0.01±0.02及0.19±0.06;P均<0.05)。利用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鉴别受侵甲状软骨及正常非骨化甲状软骨的临界值分别为0.05及0.71,AUC均为0.9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50%、92.50%和92.50%、97.50%。结论 以双能CT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0.05及能谱曲线斜率=0.71为诊断阈值,鉴别喉癌侵犯甲状软骨和正常非骨化甲状软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