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4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1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115篇 |
综合类 | 30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1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背景: 手术与保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针对此争议,对已发表关于比较手术与保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
方法: 我们通过系统研究方法,两位作者分别检索主要的英文和中文数据库,包括EMBASE、PubMed、OVID、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并检索主要的骨科和运动医学杂志,以及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并通过已定标准确定纳入文献,并评估文章质量和提取相关数据,对于有争议的结果,通过与第三位作者讨论决定。汇总分析各研究的结果与结论,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功能疗效和并发症率。Meta分析通过RevMan5.0完成。
结果: 有8篇随机对照研究,共包括77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保守治疗组的跟腱再断裂率显著高于手术治疗组(Z=3.33, P<0.01);然而,手术治疗组的中度(Z=4.27, P<0.01)和轻度(Z=5.59, P<0.01)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主要并发症和整体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未获得显著差异。手术治疗组的重返工作时间较保守治疗组短(Z=2.65, P<0.01);然而,重返伤前体育活动的患者比例和踝关节活动度显著减小的比例在两组间未获得显著差异。两组间的其他功能评估结果也相似。
结论: 手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跟腱再断裂的发生率,这也是多数医师在治疗跟腱断裂时首先考虑的因素。然而,手术治疗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则较高。除外手术治疗可以使患者早期返回工作,两种方法的功能愈后相似。因此,根据本研究结果,对于身体一般状况良好的急性跟腱断裂患者,可首选手术治疗,但医师和患者均需当心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然而,保守治疗也是可以接受的选择,也别是对于老年和运动要求较低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4.
105.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针对微创技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相关文献,分析比较各种微创技术在治疗跟骨骨折中的优缺点。各种微创技术在治疗跟骨骨折中各有利弊,在临床上均得到广泛的应用及发展。如何进一步降低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仍有待于研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氯胺酮在进行程序化镇静镇痛(procedural sedation andanalgesia,PSA)中对眼压的影响。方法 为对急诊室内需要氯胺酮PSA治疗患儿的前瞻性非劣效性研究,于PSA之前、氯胺酮注射后即时、2.5、5以及10 min测量并分析患者右眼眼压。结果 共入组83例患者(其中49例(59%)为男性,1~5年龄组28例患者,6~10年龄组26例患者,11~15年龄组29例患者)。平均氯胺酮静脉注射总量为1.6 mg/kg(95%CI=1.4~1.7)。眼压基线均值为17.5 mm Hg(1 mm Hg=0.133 kPa)(95%CI=16.4~18.6 mm Hg),注射氯胺酮2.5 min后的眼压均值为18.9 mm Hg(95%CI=17.9~19.9 mm Hg)。其平均差为1.4 mm Hg(95%CI=0.4~2.4 mm Hg),非劣性边界为2.6 mm Hg(15%)。结论 给予急诊患儿常规程序化镇静镇痛剂量的氯胺酮并没显著增加眼压。仍需更多研究来评估对于有眼部疾病患者应用氯胺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7.
108.
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以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并探讨其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1998年11月至2003年5月,对伤后1~9个月,共24例(26足)跟骨骨折畸形愈合采用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进行治疗。患者平均年龄32.6岁(28~42岁)。患者术前均摄跟骨侧位、轴位及足斜位X线片,并行CT三维重建检查。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13足(Ⅱb9足,Ⅱc4足),Ⅲ型13足(Ⅲac8足,Ⅲab5足)。选择跟骨外侧改良“L”形切口,用骨刀切除外膨的跟骨外侧壁,然后将后关节面骨折块向上、向后撬起复位后关节面。跟骨内骨缺损处采用自体骨植骨,其中髂骨植骨19足,劈下的跟骨外侧壁植骨7足。最后以钢板螺钉固定。结果21足术后获得9~22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螺钉断裂及跟骨内翻等并发症。截骨植骨处愈合时间平均为11.2周(10.5~13.3周)。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术后功能,优8足,良10足,可3足,优良率为86%。术后X线检查见Bhler角、Gissane角、距骨倾斜角、跟骨宽度及丘部高度的恢复接近正常。结论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跟骨畸形矫正明显、后足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评价后外侧入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8月对23例踝关节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其中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Ⅲ度4例,旋后外旋型Ⅳ度12例,旋前外旋型Ⅳ度7例.所有患者均同时有腓骨远段和后踝的骨折,其中17例存在内踝骨折,2例为单纯三角韧带损伤.同时对后外踝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外踝骨折处钢板放置于腓骨远端后侧,后踝骨折直接行螺钉或钢板固定.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同时按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术后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6~23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伤口无裂开、坏死,除1例术后10 d出现浅表感染,经积极换药及适量抗生素处理后愈合外,其余均愈合良好.1例术后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绛损伤症状,末做特殊处理,3个月后自行缓解.1例出现症状轻微的腓骨肌腱炎,骨折愈合取出钢板后症状消失.术后4~6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评分平均为91分,优良率为95.6%. 结论 后外侧入路可同时完成后、外踝骨折的治疗,能在直视下对后踝进行有效复位及可靠固定.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回顾性评估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 并总结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特征。方法 2004年 1月至 2008年 10月, 对 8例 9足儿童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行手术治疗, 男 7 例, 女 1例;年龄 10~15岁, 平均 13.1岁。术前通过 X线片及 CT检查对骨折情况进行评估和分型, 术后通过临床检查及 X线片随访, 临床评估使用改良 AOFAS评分。并对已发表的手术治疗儿童跟骨关节 内骨折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按照 Essex-Lopresti分型, 舌型骨折 4例 4足, 关节压缩型 5例 5 足;按照 Sanders分型, 域型 5例 5足, III型 3例 3足, 郁型 1例 1足。均获得 21~72个月随访, 平均 47.4 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 2.8个月(2~4个月)。术前及术后 B?hler角分别平均为 5.7°和 33.1°, Gissane 角分别平均为 106.5°和 128.0°;平均改良 AOFAS评分为 65.2分(53~68分)。有 1足出现皮缘局部坏 死,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文献综合结果, 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 男性占 78.6%(48/61);Sanders域型占 53.7%(36/67), III型占 37.3%(25/67), 郁型占 9.0%(6/67);Essex-Lopresti舌型骨折占 40.5%(15/37), 关节压缩型占 59.5%(22/37)。结论 儿童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 通过手术治疗恢复较快且预后良好, 并发症发生率低。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特征与成人相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