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7篇
  免费   317篇
  国内免费   216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41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524篇
内科学   352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73篇
特种医学   235篇
外科学   326篇
综合类   1505篇
预防医学   471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619篇
  7篇
中国医学   933篇
肿瘤学   16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7篇
  1974年   3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脂多糖(LiX3)致幼年大鼠脑损伤中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的影响.方法 240只1月龄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80)、内毒素组(n=80)及HGF治疗组(n=80),颈外动脉注射LPS建立幼年大鼠脑损伤模型.甲酰胺法测腩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AI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并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脂多糖组脑组织EB含量、NSE、GFAP表达于6 h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组织AIF于6 h开始增加,24 h达高峰,且与EB含量、NSE、GFAP表达呈正相关,病理显示脑损伤明显.注射HGF后脑组织AIF表达下调(P<0.01),且EB含量、NSE、GFAP表达下调(P均<0.01),病理显示脑损伤程度减轻.结论 HGF能显著抑制LPS致幼年大鼠脑损伤后AIF表达,可能是HGF对LPS致幼年大鼠脑损伤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2.
王学群  陈海昕  陈斌  崔毅 《新医学》2010,41(8):501-502,560,F0003
目的:探讨内镜下橡皮圈套扎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适应证、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经普通胃镜及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食管、胃及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瘤的病例,均拟诊为上消化道间质瘤或平滑肌瘤,病灶≤1.2cm,呈内向型生长。所有病变均采用橡皮圈套扎术治疗,术后常规口服PPI并于术后2周复查胃镜。结果:共46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直径0.5~1.2cm,平均(0.9±0.2)cm。病变位于食管19例(41%)、胃20例(44%)、十二指肠7例(15%);位于固有肌层24例(52%)、黏膜肌层22例(48%)。45例完成套扎,1例因不能耐受手术中途放弃套扎。术后2周复查胃镜显示43例病变完全脱落,1例部分脱落,病变变小,1例胃底穿孔未复查胃镜。1例术后5d内出现一过性少量黑便,1例术后第1天出现胃底穿孔。治愈率为94%(43/46),并发症发生率为4%(2/46)。结论:内镜橡皮圈套扎术治疗符合适应证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93.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手术16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切开胆囊、经胆道镜取胆囊结石或息肉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2007一01/2008—07期间16例腹腔镜辅助切开胆囊、经胆道镜取胆囊结石或息肉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1例患者术中转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5例患者手术顺利,其中1例术后B超复查胆囊残余结石;余14例未发生并发症,术后B超复查未发现残余结石;平均住院7d,术后住院4d。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围手术期的细心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以及减少医疗纠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黄芪注射液对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AI)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 H2O2损伤组、药物治疗组: AI低、中、高(10、30、90 g/L)剂量组及AI(90 g/L)+L-NAME(20 μg/L)组。药物预先处理心肌细胞30 min后,加入H2O2损伤心肌细胞5 h,MTT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力,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检测心肌细胞活性氧(ROS)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与H2O2损伤组比较,各剂量AI可提高细胞存活力 (P<0.05),LDH漏出量降低(P<0.01),活性氧荧光强度降低(P<0.01),NO含量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AI高剂量组比较,L-NAME组细胞存活力降低(P<0.01),LDH漏出量升高(P<0.01),活性氧荧光强度升高(P<0.01), NO含量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对抗H2O2 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与诱导NO生成、抑制活性氧生成引起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对比术前肠外营养支持对有无存在营养不良的大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以探讨术前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2009年3月住院行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345例资料,用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区别出有、无营养不良,比较术前肠外营养对是否有营养不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结果术前使用肠外营养的无合并营养不良的大肠癌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延长(P<0.05),而术前肠外营养的使用对合并有营养不良的大肠癌患者术后的恢复无促进作用(P>0.05)。结论术前无营养风险的大肠癌患者不宜使用肠外营养,有营养风险的大肠癌患者也应慎用,临床营养支持应该在充分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前提下,恰当选择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力蒙欣和雷米芬太尼配伍的全凭静脉麻醉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反馈调控麻醉剂的靶控输注浓度,观察其对麻醉用药量、苏醒时间及知晓情况的效应.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患者112例,分为BI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一次推注雷米芬太尼3μg/kg;对照组静脉一次推注力蒙欣2 mg/kg,BIS组靶控输注力蒙欣浓度以维持BIS值在45~65之间;两组均复合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两组均靶控输注力蒙欣(初始血浆靶浓度0.7~1.8μg/L)、雷米芬太尼(初始效应室靶浓度2.5~3.5 ng/L)以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以常规监测指标调控靶控输注浓度;BIS组以BIS值(45~65)为指标反馈调控靶控输注浓度.记录麻醉用药量、苏醒时间、随访术中知晓情况.结果:BIS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阶段力蒙欣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诱导(87.90±19.2)mg/kgvs.(146.67±21.4)mg/kg,P<0.05;维持(587.90±159.2)mg/kg vs.(796.67±211.3)mg/kg,P<0.05] .两组雷米芬太尼用量无显著差异.BIS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7.7±1.3)min vs.(11.1±1.4)min,P<0.05] ;两组患者的术中知晓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BIS监测指导力蒙欣和雷米芬太尼配伍的全凭静脉麻醉,可在保证适当麻醉深度的情况下有效减少力蒙欣用量,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比较目测与隐血试验对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判断结果,为进一步规范腹腔镜清洗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分离钳1 080件,在多酶+超声清洗后,采用目测与隐血试验进行清洗效果评价.结果 器械目测合格率90.0%,而隐血试验合格率为79.6%,不同检测方法清洗效果的判断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目测和检测残留血液二者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能较客观地判断其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998.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十几年来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法 ,在成人应用广泛 ,相对儿童移植例数不多 ,我院成功进行了 2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现报告如下 :病例和方法一、病例1 .病例 1 :患者王×× ,女 ,1 3岁 ,身高1 6 0厘米 ,体重 4 5公斤 ,体表面积 1 .4 4m2 ,于入院 ,前 1 4个月因发热乏力入院 ,当时查体 :中度贫血貌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胸骨压痛( ) ,心肺无异常 ,腹软 ,肝肋下 4厘米 ,质中度硬。血常规WBC 36× 1 0 9 l,Hb 80g/L ,BPC35× 1 0 9/L ,经骨髓MIC分类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M2 b) ,经DA方案 …  相似文献   
999.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7例 ,女 4例 ,年龄 18~ 62岁 ,平均3 2岁。骨折分类 :横行 12例 ,粉碎性 6例 ,下极 2例 ,撕脱骨折 1例。受伤后治疗方法 :石膏托加抱膝圈固定 5例 ,张力带内固定 13例 ,髌骨周围钢丝粗丝线环扎缝合 3例 ,骨折均为延期愈合或骨折复位不良 ,距伤后时间为 2 1~ 68d ,平均 3 5d。1.2 治疗方法 手术失败者采用原手术切口扩大入路 ,保守治疗者采用髌前纵切口 ,有松动的内固定先取出 ,显露骨折端 ,清除骨端表面大量增生的肉芽 ,剥离少许髌前筋膜 ,骨折线对齐 ,改良AO张力带内固定。骨折端移位较大者不易…  相似文献   
1000.
小肠出血的影像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肠出血性病变的X线、DSA、核素扫描和CT表现,探讨小肠出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4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性病变的X线、DSA、核素扫描和CT表现。包括小肠平滑肌瘤10例、平滑肌肉瘤8例、小肠憩室5例、小肠血管畸形22例。结果:小肠平滑肌瘤(肉瘤),小肠钡剂造影检出率为86%(12/14),DSA为92%(11/12),核素扫描为50%(5/10),CT检查为100%(8/8)。小肠憩室,小肠钡剂造影检出率为80%(4/5),DSA为75%(3/4),核素扫描为60%(3/5),CT检查为67%(2/3)。小肠血管畸形,小肠钡剂造影检出率0%(0/20),DSA为73%(16/22),核素扫描为44%(7/16),CT检查为0%(0/4)。结论:小肠出血病人的检查应该以小肠钡剂造影和DSA作为常规,核素扫描是一种补充手段,若发现小肠肿瘤时应加作CT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