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3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235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56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266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617篇
内科学   347篇
皮肤病学   55篇
神经病学   142篇
特种医学   3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358篇
综合类   1767篇
预防医学   517篇
眼科学   300篇
药学   715篇
  8篇
中国医学   974篇
肿瘤学   12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6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岳文华  徐坤  冯育林  张天  许琼明  杨世林  刘艳丽 《中草药》2014,45(22):3295-3301
目的探讨白头翁皂苷D体外抗肝癌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考察白头翁皂苷D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的影响,同时观察BEL-7402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集落形成实验考察白头翁皂苷D对BEL-7402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Hoechest 33342染色观察BEL-7402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BEL-7402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EL-7402细胞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白头翁皂苷D对BEL-740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白头翁皂苷D能明显抑制BEL-7402细胞集落的形成,白头翁皂苷D(25.00μg/m L)能显著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白头翁皂苷D(18.75、25.00μg/m L)能显著降低BEL-740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白头翁皂苷D(12.50、18.75、25.00μg/m L)可显著上调BEL-7402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白头翁皂苷D(25.00μg/m L)可显著下调Bcl-2的表达。结论白头翁皂苷D有良好的体外抗肝癌作用,其机制与调节线粒体途径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82.
目的 研究檵木中银椴苷的提取分离及对银椴苷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药材,然后经过大孔树脂、减压硅胶柱色谱、洗脱,得到银椴苷单体,采用Cosmo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55∶45),检测波长为320 nm,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 银椴苷能够很好地分离出来,质量分数为98%,银椴苷在0.041~0.513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100.05%,RSD为1.50%。结论 运用此方法能将银椴苷较好地提取分离,同时测定方法不仅操作简单、准确,且重复性好,可用于檵木中银椴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983.
目的 鉴定白头翁皂苷D在大鼠离体肠道菌群体外代谢产物。方法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肼复合质谱(UPLC-Q-trap-MS)分析白头翁皂苷D体外肠道菌群孵育样品,采用Analyst 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保留时间和各色谱峰质谱裂解规律,比较确定白头翁皂苷D在体外肠道菌群中代谢产物,同时根据质谱二级裂解规律对代谢产物结构进行推测。结果 在大鼠离体肠道菌群孵育样品中鉴定了白头翁皂苷D(M0)原型及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M1)、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苷(M2)、常春藤皂苷元(M3)、白头翁皂苷D羟基化(M4)、白头翁皂苷D甲基化产物(M5、M6)、白头翁皂苷D脱氢产物(M7)等7个代谢产物。结论 白头翁皂苷D能够在大鼠离体肠道菌群中发生广泛的代谢。  相似文献   
984.
为了系统性探讨中医十二经脉诸多重要腧穴与相关中药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从两者之间的主要功效和治疗病症等方面加以对照研究,结果证明笔者在业界率先提出的“针药相应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期望通过此项研究的深入进行,能为针灸和中药教学及临床工作带来突破和裨益。  相似文献   
985.
986.
颅咽管瘤为颅内较少见的原发性肿瘤,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2%~5%,占儿童颅内肿瘤的5.6%~15%。由于颅咽管瘤常毗邻非常重要的神经结构,如下丘脑、垂体柄、视神经及三脑室底部等,在治疗中可能加重上述结构的功能损害,给治疗带来很大难度,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因此称其为恶性效果的良性肿瘤。颅咽管瘤好发于鞍区,鞍上多见,少数在鞍内,或者鞍内、鞍上同时发生,也可偶见于鞍下鼻咽部、第三脑室内等,而累及斜坡的极为罕见。在此笔者报道1例儿童罕见巨大斜坡颅咽管瘤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相似文献   
987.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科常见的神经症,发病机制至今不太清楚.近年来随着新型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在临床的应用,不仅改善了强迫症的治疗情况[1],也为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选择氯丙咪嗪与帕罗西汀治疗 65 例强迫症病人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8.
目前为止发现了30余种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致病相关基因,发病机制研究提示凋亡可能是它们引起光感受器细胞萎缩的共同病理途径。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对神经系统的分化、发育,对神经元的存活,轴突再生均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它们可能通过调控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过程起到神经保护作用,有望成为治疗RP的有效药物。本文对近年来神经营养因子的光感受器保护作用、给药途径、治疗机制、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其中基因工程改造的神经营养因子和基因修饰细胞半透膜埋植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989.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是一种累及神经及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患部出现多簇聚集性水疱群,带状排列,单侧性分布,并伴有神经痛。老年人带状疱疹的疼痛程度比中青年患者重且时间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也高得多。疼痛顽固而难治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科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74例老年人带状疱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0.
臂丛神经阻滞对小儿静脉复合全麻麻醉苏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德兴  孙来保  付汉雄  蓝胜文 《海南医学》2004,15(9):100-100,98
目的 为了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对小儿静脉复合全麻苏醒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外科患儿 5 6例 ,随机分为两组 ,A组为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组 ,B组为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并用臂丛神经阻滞组 ,观察两组心率 ,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术后根据患儿的吞咽反射 ,肢体活动以及应答反应观察麻醉苏醒的情况 ,并记录氯胺酮及异丙酚的总用量。结果 B组患儿出现吞咽、出现手动、有应答反应的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 (P <0 .0 5 )。结论 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并用臂丛神经阻滞可减少氯胺酮和异丙酚的用量 ,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