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中断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主动脉弓中断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6例术前均得到明确诊断,2例术前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结果术后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6例患者顺利出院,随访1-58月,疗效满意。结论主动脉弓中断者肺动脉高压出现早、进展快,易发展成器质性肺动脉高压,影响手术的远期疗效,甚至丧失手术机会。因此,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82.
卡托普利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脏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在体心脏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胆固醇组及卡托普利加胆固醇组。分别测定不同实验阶段的血浆内皮素(ET)浓度,丙二醛(MDA)含量及一氧化氮(NO)浓度。记录在体心脏再灌注后30 m in内室性早搏(VES)出现次数及平均室性心动过速(VT)持续时间。结果⑴胆固醇组与卡托普利加胆固醇组比较,胆固醇组内皮素浓度、丙二醛含量显著性增高,一氧化氮浓度显著性降低;⑵卡托普利加胆固醇组心脏再灌注后室性早搏次数及平均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显著少于胆固醇组。结论卡托普利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兔心脏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3.
瓣膜置换术后心搏骤停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后心搏骤停的主要诱因,以提高认识,降低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63例瓣膜置换术后心搏骤停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心搏骤停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心搏骤停原因包括循环因素59例:其中低钾引起严重心律失常26例;呼吸因素2例;颅内出血2例;经复苏抢救痊愈39例,复苏成功率62%;复苏无效而死亡24例。结论低心排、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等是诱发瓣膜置换术后心搏骤停的重要原因;加强围术期综合预防,积极纠治心搏骤停的各种诱因,对预防和抢救心搏骤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4.
婴幼儿法洛四联症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OF)纠治术的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时机、手术以及术后处理方法。方法2001年5月至2007年8月,对122例3岁以内TOF患儿采取TOF纠治术,平均年龄为19.7±2.5个月,平均体重为12.7±2.2kg。术前均行超声心电图或心导管造影检查确诊,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根治性手术,部分病例以自体心包或带瓣自体心包扩大右室流出道和(或)肺动脉,对合并畸形者作相应处理。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死亡5例(4.1%),其中2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恢复顺利。结论对症状显著的TOF患儿应尽早手术纠治,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术后监护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5.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合并心房纤颤的转复及窦率维持的作用。方法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心房纤颤患者20例,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给予胺碘酮150mg加入NS50ml,iv,15min,st,然后静脉泵入给至负荷量600ml加入NS50ml,10-15h,1-3d,继而改用口服0.2Q8h,Bid-Qd剂量维持1mo。结果20例患者中有18例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2例虽未及时转复,但心室率均控制在85bpm左右,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改为口服维持治疗1-3mo,也转复为窦性心律;全组除1例在应用后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外,其余患者未见严重副作用。结论胺碘酮对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早期心房纤颤有较高的转复率,并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比较食道超声辅助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临床输血率及住院时间.方法 收集131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75例接受室间隔缺损封堵术,56例接受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分析比较两组患儿输血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接受食道超声辅助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儿无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及主动脉瓣返流;三尖瓣返流6例,返流程度轻度以下,中量及大量心包积液各1例.接受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的患儿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残余分流3例;二尖瓣返流2例,返流程度轻度以下;三尖瓣返流6例,返流程度轻度以下;主动脉瓣返流2例,均为细束返流;大量心包积液1例.接受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的一组患儿有较高的输血率(x2 =81.83,P<0.01)及较长的住院时间(t=46.57,P<0.01).结论 接受食道超声辅助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儿较接受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的患儿有较少的输血率及较短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7.
【目的】探讨口服乳酸菌素能否上调心肌细胞HSP70的表达和增强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人 2 6例 ,随机分为安慰剂组 (A组 )和乳酸菌素片组 (B组 )。于阻断主动脉前、缺血 2 0min、再灌注2 0min取右房心肌标本分别行免疫组化法检测HSP70的含量及化学比色法检测SOD活力、MDA的含量。【结果】A组心肌细胞中HSP70的含量均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缺血、再灌注时段SOD活力B组高于A组、MDA含量A组高于B组 (P <0 .0 5 )。【结论】口服乳酸菌素片能上调心肌细胞中HSP70的表达并增强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8.
心肌凝蛋白轻链(CM-LC)是一种多肽类,它的原氨基酸排列和骨骼肌或平滑肌的肌凝蛋白不同,可用灵敏的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法)测得。CM-LC 血浓度测定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指标,已在患者及实验动物中被证实。本文报道用 RIA 法测定83例冠心病患者和72例正常对照者的 CM-LC 血浓度量,评定 RIA 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时 CM-LC 的动态变化。方法:人心肌凝蛋白的提取采用 Khaw-Katz  相似文献   
189.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对比评价胸腔镜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两种手术方法对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分为胸腔镜组和开胸组各30例。应用右心组织多普勒分别检测两组术前、术后7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Tei指数。结果两组术前Tei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7 d时,胸腔镜组与开胸组Tei指数较术前均显著增高,且开胸组增高更为明显;术后1个月时,胸腔镜组恢复到术前水平,而开胸组仍较术前显著增高,且同期比较,胸腔镜组亦显著低于开胸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两组Tei指数均恢复到术前水平,且两组之间同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对右心功能影响较小且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90.
目的 分析十字交叉心(CH)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图像特征,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CH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CH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与外科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16例患者中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10例(占62.5%),漏诊6例(占37.5%).11例(68.8%)合并右室双出口,4例(25.0%)合并大动脉转位,1例(6.2%)合并肺动脉闭锁.结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较准确地诊断CH,但需与上下心室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