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264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04篇
  3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第二位常见恶性肿瘤.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围绕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上的焦点和热点,在五大方面,即新药时代移植的作用及移植的时机、维持治疗、复发难治骨髓瘤患者如何更好得到管理和治疗及新药进展等方面均有精彩呈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检测103例GDM孕妇和97例正常孕妇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11426A>G及-11377C>G多态位点,并测定40例未经任何治疗的GDM孕妇FINS、FPG、TC、TG、HDL-C、LDL-C、脂联素水平,同时计算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1)GDM孕妇脂联素基因-11426A>G位点的AG、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822,P=0.012),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0.283,P=0.001)。-11377C>G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二组孕妇中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2)GDM孕妇脂联素-11426A>G多态性位点AG+GG基因型组甘油三酯水平高于AA基因型组(P=0.023),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AA基因型组(P=0.024)。结论:脂联素基因-11426A>G位点多态性可能与GDM的发生有关,G等位基因在GDM孕妇中分布频率增加,A→G突变可能通过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参与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在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游离皮片移植术,观察组采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观察两组修复效果、修复组织挛缩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皮肤色泽、弹性质地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时修复组织挛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创面感染、血肿、皮肤部分坏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82.61%),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可改善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的修复效果,降低修复组织挛缩率,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缺血-再灌注(I-R)小鼠脑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7只:I-R组(A组),β-七叶皂苷钠组(B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C组)和假手术组(D组)。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2 h后,B、C组分别经腹腔给予β-七叶皂苷钠和同体积NS,然后每隔24小时重复1次。在MCAO2 h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IL-1β及AQP4表达水平检测。结果 A组不同时间点病变侧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增高,AQP4及IL-1β表达均被上调,以48 h最为显著;与A组比较,B组不同时间点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脑含水量降低,AQP4及IL-1β表达下调(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能有效保护小鼠缺血性脑损伤;其机制与抑制脑内IL-1β生成和降低AQP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不同严重程度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关系,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分层高血压患者发生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收住入院的合并高血压的AMI患者277例,采用Gensi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不同胎龄新生儿和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与ROP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新入院的新生儿184例,分为<32周组、~36周组及足月儿组;各组根据是否吸氧再分为未吸氧和吸氧两个亚组。ROP组为出生体重<2kg,经眼科筛查确诊为ROP的早产儿。各组新生儿分别在出生后第1、3、5、7周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浓度。结果在未吸氧的新生儿中,足月儿组血清IGF-1浓度随着日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32周组和~36周组血清IGF-1浓度则随着日龄的增加先下降,然后再缓慢回升,约在第5周时恢复至出生时的水平。<32周早产儿组和~36周早产儿组在第1周和第3周时的血清IGF-1浓度显著低于足月儿组(P<0.01)。在<32周组及~36周组,吸氧组与未吸氧组之间血清IGF-1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足月儿组,吸氧组血清IGF-1浓度在第1周显著低于未吸氧组(P<0.01)。ROP组患儿的胎龄均<32周,均吸氧≥3d。ROP组血清IGF-1浓度较<32周早产儿的吸氧组和未吸氧组低,在第1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纠正胎龄31周时,ROP组血清IGF-1浓度显著低于非ROP早产儿组(P均<0.01)。ROP组血清IGF-1低于30ng/ml的持续天数较<32周早产儿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在早产儿出生后第1周或在纠正胎龄31周时,血清IGF-1浓度明显较低或低血清IGF-1的持续时间较长,这可能预示R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80例规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自我管理教育,干预前后通过人类活动概况量表(HAP)来比较2组患者体力活动水平。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最大活动得分(MAS)[(77.18±16.43)分]和校正活动得分(AAS)[(68.34±17.29)分]均高于对照组[(70.01±15.26)和(60.14±16.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的提高MHD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士长体验日”活动对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护士的实施效果。方法 于2021年1月—8月便利选取心内科重症监护室3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护士自我领导力为导向,制订“护士长体验日”活动方案。对护士进行护理管理知识集中培训后,组织其参与4轮“护士长体验日”活动。体验活动前后采用修订版自我领导力量表对护士进行调查,并分析护士的活动体验。结果 “护士长体验日”活动实施前后护士自我领导力得分分别为(119.09±16.02)分和(138.03±17.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63,P<0.001)。活动后护士体验感受共提炼出4个主题:改善临床护理质量、自我价值得到满足、明确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提高沟通协调能力。结论 “护士长体验日”活动的实施能够提高护士的自我领导力,但仍需进一步探究在其他科室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正> 正颌外科的坚强内固定技术是在借用了外伤骨折处理中的钢板螺钉固定方法的基础上,为了保证正颌外科术后截骨块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防止术后复发而发展起来的,并成为正颌外科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作者于1996年6月~2003年3月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进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28例,现就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04年5月~2007年6月,我院采用后腹腔镜联合膀胱电切镜对20例肾盂输尿管癌患者行根治术,经精心准备与密切配合,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3例,女7例,46~73岁,平均58岁;肾盂癌13例,输尿管中段肿瘤5例,输尿管下段肿瘤2例;病灶:左侧12例,右侧8例。均行B超、CT扫描、静脉肾盂造影及逆行造影等检查。1.2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先取膀胱截石位,于膀胱镜下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并予以留置。更换电切镜后以输尿管导管为导引,用勾形电极环输尿管口电切至周围脂肪,将壁内段与膀胱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